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鏉忔灄闀

不让时间耗在候诊上

2022-09-13 10:32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100%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群众看病就医的便利性不断提升。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

  有效缓解“三长一短”问题

  过去,“挂号付费时间长、候诊时间长、检查预约时间长、看诊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成为群众到热门医院看病后“吐槽”最多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服务行动,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

  “过去我们去医院看病,第一件事就是要先办一张就诊卡,而且每家医院的就诊卡都不通用。”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迟蔚蔚介绍,近年来山东省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推动电子健康卡全面替代就诊卡。现已发放电子健康卡1.49亿张,93.2%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线上惠民便民服务,累计提供服务1.96亿次,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得到切实提高。

  “比如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快递到家,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为孩子申领《出生医学证明》,改变了过去线下排队或多次跑腿办证的尴尬。”迟蔚蔚说,8966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向群众“点对点”开放,群众还可扫码实时查验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信息。这些措施实现了让群众清清楚楚就医、明明白白看病。

  在宁夏,电子健康卡成了“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应用的“金钥匙”。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宋晨阳介绍,宁夏拓展场景应用,实现了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记录等数据的互联互通。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动与家医签约、电子健康档案等系统的融合应用,通过获取实时健康信息,打造“健康画像”,让个人融入健康管理中。

  健康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也给一些老年患者带来了“数字鸿沟”问题。

  “一方面,要让老年人共享数字红利,推动数字健康产品易用好用。另一方面,对于确实不能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保留必要传统渠道。”国家卫健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中国坚持传统服务方式和创新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既要实现线上服务便捷化,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更要注重线下服务人性化,合理保留传统服务窗口,让老年人等群体感受到细致适宜的服务。

  同时,畅通家人、亲友或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办理信息化服务的渠道,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进一步优化网上预约挂号、网上问诊等相关技术与服务流程,提供语音咨询引导服务等,尽最大努力方便老年人看病就医。

  数字抗疫成亮点

  开辟线上抗疫“第二战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注重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应用,数字抗疫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毛群安介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下,在横向上,国家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了跨部门“大数据”共享机制,依托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等数据枢纽实现跨部门数据应用;纵向上,向各地及时分发多部门比对形成的风险人员数据,为各地开展“网格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做到“四早”“四清”。

  为规范健康码管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推进各地健康码规范赋码、及时转码,守住安全底线,推动实现确诊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风险等级、核酸检测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等健康码相关核心基础数据全国统一共享。

  “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形成了全国核酸检测结果数据库、全国新冠疫苗接种数据库。”毛群安介绍,群众可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各地健康码查询本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疫苗接种记录,以此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

  “经过不断努力,已实现全国所有省份一省一码,赋码数据全国共享,便利群众安全有序出行,助力复工达产。”毛群安介绍,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在支撑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程度便利群众正常通行。

  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凭借着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的优势,在保障患者特殊时期的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开辟了线上抗疫的“第二战场”。

  “互联网诊疗扩展了诊疗空间,把诊疗从院内扩展到院外,从医疗诊治扩展到健康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伟宪介绍,目前,视频诊疗、图文问诊、远程会诊、药品快递到家以及智能程序等,合力协助社区医师开展高血压诊疗及健康管理服务。阜外医院已有将近300名医师开展手机端互联网诊疗,其中78%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很多医师利用碎片时间,通过手机端随时、随地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预约转诊、复诊、随诊等全流程连续性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院互联网诊疗的就诊人次占门诊总量从疫情前的2%快速增长到20%以上。”杨伟宪说,医院致力于为患者打造一个无边界、无时限的“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目前可为患者提供68项线上便民惠民服务措施,与线下就医相比,人均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患者满意度达到98.9%。

  开展“5G+医疗健康”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前,互联网、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正加快与医疗行业融合,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

  毛群安指出,国家卫健委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全国31个省份开展“5G+医疗健康”创新试点项目987项,在上海、浙江、安徽等15个省份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和社会治理实验,在北京、山东、海南等12个省份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安徽应用智医助理系统,提供常见病辅助诊疗、医嘱和门诊病历质控、慢病个性化管理等功能,3年来已覆盖全省16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7万个村卫生室,提供辅助诊疗2.8亿余次,基层高血压控制率达到69.3%,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浙江通过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智慧结算方式,方便患者结算费用,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9.1%,提升患者就医便捷性;

  上海应用精准预约和智能预问诊系统,三级医院平均候诊排队时间低于30分钟,初步实现“候诊即就诊”;

  北医三院在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智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现处方自动审核、不合理处方拦截等功能,1年来审核处方30多万张,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安全和质量;

  “医疗品质需要‘以数据说话’,也需要‘用数据支撑’。”杨伟宪表示,通过信息化将国家政策要求、现代医院管理的核心理念覆盖医疗全过程,可规范医疗行为、固化医疗流程,实现闭环管理,避免发生低级差错,最大限度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医疗行为管理水平。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3日   第 09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