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三农”迈向高质量发展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2019-09-26 11:49 来源:重庆日报


潼南柠檬丰收了。(市农业农村委供图)

沙坪坝区丰文街道三河村举行试点农村“三变”改革后的第一次分红会,向村民发放第一批分红款。通讯员 郭思云 摄

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龙村,金黄色的稻田与农房相映,色彩斑斓,美丽乡村犹如秋天绘制的天然“调色板”。特约摄影 曹永龙

  飘香的柚子、丰盈的谷穗、鲜红的辣椒……秋日的巴渝大地,农民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喜人的收获,到处是欢声笑语齐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在农业农村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实现了由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转变,农村发展实现了由城乡分割向城乡融合迈进,农民生活实现了由追求温饱到全面小康提升的转变。
  其中,全市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97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1080万吨,增长了4.5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4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2050亿元,增长了145倍;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26元(从1978年开始统计农民收入)增长到2018年的13781元,增长了108倍。
  如今,重庆“三农”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乡村产业强了起来、农村环境美了起来、农民生活富了起来。
  探索——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放眼全国,重庆农业农村主要经济指标相当于中等农业省份。从立地条件来看,重庆属典型的丘陵山区,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全市耕地3500多万亩,常住人口人均1.16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户均不足5亩。全市15°以上坡耕地占51%,单块1亩以下耕地占80%以上,耕地分散在3处以上农户占比高达60%。
  这样的条件,导致重庆无法像北方平原地区那样实现农业产业大规模发展。如何在“鸡窝地”“巴掌田”上振兴乡村产业,是摆在重庆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基于此,一个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探索应运而生。”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高兴明介绍,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关键在于立足丘陵山区实际,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位于大风堡原始森林深处的石柱中益乡,这里“两山夹一槽”,是重庆立地条件较差的贫困乡镇代表。全乡23261亩土地中,2017年的实际在耕土地只有7483亩,且主要种植“三大坨”(苞谷、土豆、红苕)等传统粮食作物,粮经比高达9∶1,每亩土地综合产出率不到1000元。
  2017年,该乡在深度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大力开发“山地资源”这座富矿,用好“山水林草”这些宝贝,将“温饱型”粮食作物调整为“小康型”经济作物,推动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短短一年时间,中益乡的粮经比就从9∶1调整为1∶9,每亩土地综合产出率达到2300元,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
  “中益乡的成功实践,仅仅是重庆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委乡村产业处处长艾丰介绍,近年来,重庆立足乡村现实基础,着眼产业发展增长潜力,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以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以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产业链条完整活跃、农业功能拓展延伸为路径,注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等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其中,我市重点发展了柑橘、榨菜、柠檬、生态畜牧、生态渔业、茶叶、中药材、调味品、特色水果、特色粮油等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三峡库区柑橘产业区、长江上游榨菜优势产区、北纬30○柠檬优势产区、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道地药材优势区等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粮经、种养、区域、产业、产品、经营”结构。
  目前,重庆已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发展方案,致力于将巫山脆李打造成为中国南方脆李第一品牌、奉节脐橙打造成为中国脐橙第一品牌、以涪陵区为中心的龙眼荔枝种植区打造成为重庆重要特色水果基地。与此同时,还将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推出1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培育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革新——
  标准化生产引领产业振兴
  海拔1200米的巫溪县红池坝镇九坪村,500亩马铃薯基地今年丰收了。这里,是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蔬菜产业科科长、有着植物保护专业博士学历的九坪村第一书记董鹏发展的蔬菜基地。
  2018年,董鹏带领200多户村民发展了500亩鄂薯5号马铃薯,并紧“盯”着大家进行了一场标准化的技术革新:种植过程主推脱毒种薯、减化肥、减农药的“一推二减”生产技术,通过统一种薯、统一专用配方肥、统一药剂防控、统一技术指导,实现生产标准化。
  去年,九坪村的马铃薯平均亩产量,由往年的1000公斤提高至近1500公斤,亩产值达到了2000多元。按照今年的行情,全村500亩马铃薯,产值将达100万元。村支书陈太安高兴地说:“今年,我们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种植的鄂薯5号,大小、颜色、口感等都非常好,一斤的售价比往年高了两毛钱!”
  “一切高标准的生产要求,都是为了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站长、重庆市马铃薯产业首席专家黄振霖介绍,近年来,在推进马铃薯标准化生产中,我市引进了5个新品种、试验示范了4项集成新技术,全市常年种植面积5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170公斤,总产量达640万吨,总产值达70亿元。如今,按照标准化生产的马铃薯,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个多月前,江津区花椒产业化联合体正式成立,这也是重庆首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将有效促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抱团发展,以标准化生产为依托、以优势互补同发展,助推江津花椒的产业振兴。
  牵头成立该联合体的重庆凯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江津区的一家花椒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目前,该公司有良种育苗基地200亩、花椒品比示范园131亩、原料基地3万亩。在花椒原料基地的管护中,该公司严格要求各村实行“四统一”的标准化生产,即统一用肥、统一打药、统一采摘时间、统一质量标准。今年,该公司花椒总产量7000吨,创产值1.53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600万元。
  “我们企业牵头成立这个联合体,就是为了号召全区30家花椒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更好地实现产业振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联合体成员单位共30家,经营土地面积达10万亩,涵盖了花椒种苗培育、基地种植、精深加工等多类主体。
  “像巫溪县的马铃薯与江津区的花椒这样,我市各地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环境优势实施产业振兴,大力推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党支部书记戴亨林介绍,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聚焦以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守护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重庆已形成涵盖产加销全过程的农业地方标准体系。如,石柱制定《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16个,实现生产有规程、质量有标准、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种辣椒按规矩办事,将小辣椒做成了超过10亿元的大产业。
  截至2018年底,全市现行有效的农业地方标准达278项,已建成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84个。
  培育——
  品牌创建助力脱贫攻坚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是农业部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的“三品一标”,已成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产品4783个,总规模40.196万公顷、总产量829.7万吨、总产值196.55亿元。其中,纳入重庆名牌农产品的达到437个,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分别达到147亿元和28亿元。
  “在品牌创建中,我市坚持以‘巴味渝珍’为驱动龙头。”市农业农村委市场品牌处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做大“三品一标”总量的同时,针对农业品牌杂而散的问题,在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基础上,推出了“巴味渝珍”全域公用品牌。2018年,我市正式启动相关授权工作,并通过“溯源防伪标签”加强对授权产品进行追溯管理。
  奉节脐橙就是首批授权使用“巴味渝珍”全域公用品牌的重庆品牌农产品之一。作为奉节县的支柱产业,奉节脐橙始终坚持以品牌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统揽,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将奉节脐橙产业和奉节脐橙品牌做大做强。经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发布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到28亿元。
  2004年,为了保护奉节脐橙特定产品品质,该县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奉节脐橙”证明商标,并于2006年注册成功,成为当时全国最早注册的23件证明商标之一,是重庆市第二件证明商标。
  从2011年开始,奉节县还引进专门营销团队、拨出专项经费、策划专项活动宣传奉节脐橙品牌,营销奉节脐橙产品。其中,2018年,县财政还统筹资金700万元开展奉节脐橙的品牌营销,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网络宣传造势活动,实现电商平台引流1亿人次以上,销售奉节脐橙2万余吨。
  “奉节县脐橙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县域脱贫攻坚提供了产业支撑。”奉节县农业农村工委委员、县脐橙产业中心主任肖功勋说,2018年,全县销售脐橙31.52万吨,总产值达到25.53亿元,比去年增加1.33亿元。
  同样被授权使用“巴味渝珍”全域公用品牌的,还有巫山脆李。
  “今年,我的20亩巫山脆李卖了十多万元,贫困户的帽子彻底甩脱了!”2014年,巫山县曲尺乡朝阳村村民王祖保因学致贫成为建卡贫困户时,家庭人均纯收入仅有2701元。后来,当地政府引导他发展脆李种植产业,帮助他有了稳定增收的渠道。
  2017年,在全国优质脆李品鉴会上,王祖保种植的巫山脆李被评为金奖产品。如今,他已成为巫山脆李的“土专家”,还被一家科技服务公司聘为朝阳村的脆李管护员,成为当地巫山脆李品牌的种植“代言人”。
  “我们巫山脆李小水果,做实了扶贫大文章。”巫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巫山县因地制宜坚持“巫山脆李”品牌化发展,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道路。目前,巫山脆李种植面积达22万亩,种植户达5万余户。2018年,巫山脆李进入丰产期的有10.7万亩,实现产量8.5万吨,产值8.1亿元,带动精准脱贫2.6万人。
  市农业农村委市场品牌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支持区县培育地方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构建以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为龙头、区县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支撑、国家级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重庆农产品品牌体系,形成“母子”品牌抱团闯市场格局,打造巴渝农产品“金字招牌”。
  重庆“三农”·口述
  乡村变美了,农民更幸福了
  讲述人:梁平区85岁退休干部 胡忠政
  1934年,我出生在梁平屏锦镇。1949年,我报名参军,也就在那一年,很多穷苦百姓分到了田地。虽然有了土地,但因为吃大锅饭、农业科技水平不高,大家还是填不饱肚子。
  1980年,我回到梁平屏锦镇粮管所工作,负责发放返销粮。所谓返销粮,就是国家向农村缺粮地区当年返销给农业生产单位的口粮。那时,屏锦镇每年发放返销粮20多万斤。
  后来,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推广种植杂交水稻,农民再也不饿肚子了,我也就不再发放返销粮了。到了2006年,国家废除了农业税,农民种地不但不缴纳“皇粮国税”,国家倒要给补贴。
  2006年,72岁的我做出一个决定,学会照相、学会用电脑,记录和宣传乡村新变化。
  10多年来,我采访看到,全区20个乡镇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近60万亩,土地集中连片建起了机耕路、耕作道、人行便道、排灌渠等,农业开始宜机化生产,再不是一锄一犁的耕作,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
  礼让镇的川西村,稻田除了种水稻,还养鱼,同时建起了关于鱼的科普展示区、文化体验区、旅游拓展区、度假休闲区,一个传统村落建成了生态旅游景区。
  合兴镇龙滩村也建起了中华·梁平柚海。这里,不仅柚子可以卖钱,柚子花开时还接待游客赏花,并延伸研发出了柚子茶、柚子酒、柚子蜂蜜、柚子精油等旅游产品。
  田头的“文章”多啊!9月23日丰收节,重庆数谷农场在金带镇双桂村开园了。在这里,瓜果蔬菜不在地里种了,水、肥都是智能化管理,温度也是自动控制,听说只要一部手机就搞定。
  那个吃不饱肚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人们不但吃得饱、吃得好,还要吃得有营养。70年来,我们的乡村变美了,农民更幸福了。
  重庆“三农”·荣誉榜
  中国冬油菜区油菜品种含油量最高纪录——
  市农科院选育品种“庆油3号”国家区试检测含油率 49.96%,创中国冬油菜区油菜品种含油量最高纪录,实现了“两碗菜籽一碗油”的目标。
  中国唯一一个畜禽产品大市场——
  2013年1月建立的国家生猪市场全国实时运行平台,旨在建设“产销、品牌”两大平台,“价格形成、产业信息、科技研发、会展贸易、物流集散”五大中心,破解猪周期,提升生猪产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市场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交易额突破840亿元。
  全国最大的黄连种植基地——
  石柱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和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素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品质优良而闻名。人工栽培黄连始于元末明初(约1360年),常年保持在地黄连5.7万亩,年均栽培和采收黄连1万亩,年产量2500吨,约占全国的60%、世界的40%。
  全国最大的莼菜种植基地——
  石柱自1991年开始对莼菜进行引种、移植,经过26年长期坚持和大力发展,目前全县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4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三分之二。2015年7月,石柱莼菜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国家级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莼菜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全国李品类品牌价值第一名——
  2018年巫山脆李品牌估值13.34亿元,位居全国李品类第一名。
  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
  巫溪是全市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的14个区县之一,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源基地和重庆地区最大的优质商品薯基地。
  全市蔬菜“第一品牌”——
  “涪陵榨菜”品牌价值达147亿元,居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2位,“涪陵青菜头”成为全市蔬菜“第一品牌”。涪陵榨菜集团还是全国酱腌菜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占据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
  全市最大的柠檬种植基地——
  潼南区柠檬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树龄3年以上的结果树20万亩,鲜果年产量25万吨,产值13亿元,柠檬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
  重庆唯一一个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
  重庆大足隆平五彩田园景区为袁隆平院士亲笔提名,建成200亩五彩田园基地、百亩超级稻试验田,以及全市唯一一个袁隆平重庆院士专家工作站、展览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汤艳娟、首席记者彭瑜、实习生吴志杰采写,本版资料、数据均由市农业农村委提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