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慧 本报记者 文天心 潘宏宇 勃利县吉兴乡团山村贫困户康庆华在勃利县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扶持下,发展庭院养猪创业,不仅快速脱贫致富发“猪”财,还带动村民尹鹏飞养猪增收,被当地人誉为“最美脱贫示范户”。 三口之家陷入困境 2012年冬天,45岁的康庆华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造成肋骨、膝盖及腿部多处骨折,在医院治疗月余欠下外债3万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3年夏季,一场罕见的水灾将康庆华家赖以生存的玉米地浸泡多日,造成玉米大面积倒秆几乎绝产,秋后收获的玉米仅仅卖了6000元钱,还不够种子、农药和化肥的投入。上初中的儿子还要缴纳学杂费用,全家人生活捉襟见肘,康家因此成为村里贫困户。 2014年,不甘贫困的康庆华在亲朋的帮助下,在自家院子里建起了简易猪舍,赊购1头种猪和6只仔猪养了起来。怎奈那几年猪市低迷、行情不好,再加上缺乏养殖技术和科学防疫知识,养猪三年一算账,不但没挣到钱还赔了钱。 “拔穷根”发家致富 2018年夏天,正当康庆华和妻子“挺不下去”准备放弃养猪的时候,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葛海涛和村委会成员来到他家,坐在他家的炕头上详细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共同探讨养猪三年而不赚钱的“病根”。 谈话间,康庆华紧锁的愁眉舒展许多,下定决心要在驻村干部的包扶下坚持创业,扭转窘困状况。 “创业资金我来想办法,技术我来找人帮!”葛海涛拍拍胸脯向康庆华打下“保票”。他多次往返县乡,在农村信用社帮康庆华贷款5万元,康庆华渡过了无钱购买饲料难关。 工作队请来县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手把手传授康庆华配种、防疫等“秘籍”。葛海涛帮助报名并让康庆华参加县里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使其掌握了生猪饲养技术: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采取高密度养猪,肥猪争抢吃食,吃饱则睡,爱长肉,增重快,减少饲养费用;饲料配方要随着市场价格、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肥猪生长需要…… 康庆华把这些“真经”都记录在小本本上,并经常打电话向专家咨询求教,养猪技术日臻成熟。 猪群壮大了,猪舍也要“扩容”。2018年康庆华筹集资金大展宏图,将宅基地房屋改造成4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猪舍。 2019年春节期间猪价持续飙升,康庆华售卖一批肥猪,毛收入达30余万元,纯收入10万余元,一举脱贫并甩掉了穷帽子,不仅还完外债,还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2019年底,康庆华销售肥猪收入70余万元,纯收入23万余元。还给大学毕业后在哈尔滨工作的儿子缴纳了购房首付款,全家人日子过得更有奔头了。 “猪司令”帮贫带富 2020年上半年,康庆华又引进优质品种精心喂养。目前已存栏养殖种猪、育肥猪、仔猪211头,出栏肥猪220头,成为响当当的“猪司令”。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40余万元,纯收入达45万余元。近两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纯收入近70万元。 他牢记工作队“致富后要和乡亲抱团取暖”的叮嘱,来到村里贫困户尹鹏飞家里,主动赊给他5只仔猪让其育肥,悉心传授养殖技术,育肥后还帮助销售。2020年又赊给他6头后备母猪,助其增收万余元。此外,康庆华的猪场优先安排村里贫困户张本金、刘庆国、刘俊文、康庆峰等人从事粉碎饲料和喂养、清理粪肥等工作,长短工结合提供就业帮扶,每人每天收入近百元。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养猪致富带贫示范户,以先创业带动后创业、以先致富带动再就业,康庆华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