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白龙村“第一书记”徐磊用真心换真情 贫困村变示范村
徐磊(右)走访村民。受访者供图 11月7日,奉节脱贫摘帽倒计时54天。这天正好是立冬,天气特别冷,但永乐镇白龙村“第一书记”徐磊依然起了个大早,他说:“今天要接受县级交叉检查,事情多得很呢。” 用冷水糊了一把脸后,徐磊便匆匆出门。尽管对自己的工作、对白龙村的脱贫验收有信心,但他的心情依然像一名赶考的学子那样,既激动又忐忑,仿佛要等到闭卷铃声响起时才会放松下来。 曾被当成来“镀金的” 交叉检查的消息早已在村里传了个遍,因此村里有着不同往日的闹热。 许多村民早早从家里出来了,他们想看个究竟:到底检查些什么内容?怎样算过关?又会发现哪些问题? 徐磊自然心知肚明,他一边走,一边把可能会遇到的情况迅速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嘴里喃喃自语。 迎面撞见的村民都不忍心去打断他,只有贫困户冯维保忍不住说了一句:“徐书记早哦,我们家的脐橙熟了,空了来尝尝嘛。”此言一出,得到了旁边不少村民的附和:“对哦,我们家的脐橙也熟了。”“不用担心,我们村的验收肯定没得问题……” 村民争先恐后的发言,印证了徐磊在他们之中的“高人气”。不过,刚到村里的时候,情况并不是这样。 去年7月,作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青年员工,33岁的徐磊被公司选派到白龙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帮扶。一名外来干部,又年轻又说普通话,一些村民就断定:“这是个来镀金的!” 或许正因为此,刚到白龙村时,不少村民对徐磊并不待见,有时还给他“冷板凳”坐。 徐磊心里明白,靠嘴皮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看实际行动。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沉下心来把村子里跑了个遍,村里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都了然于胸。一次开村民大会,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盘托出,让不少村民刮目相看。 “讲得在理,又都是实在话,加上这个人在村里活动久了,大家都看出他不浮夸,能沉下来,村民的态度便慢慢转变了。”白龙村党支部书记刘必勇说。 让基础设施先行脱贫 有了群众基础,工作便好开展了许多。 徐磊发现,白龙村距离县城虽然不远,海拔也不高,但贫困状况并不乐观,属于典型的“灯下黑”。 “比如说,我们村共有1105户3580人,但贫困户就有111户468人,之后通过动态调整,数据更新为96户384人,贫困发生率超过10%,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他说,通过摸底,基础设施是最大的“短板”。 “一是少路,二是缺水。”徐磊称,村里只有三四公里的硬化路,其他地方都是泥巴路,以至于村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脐橙很难运出去,常常是摩托车转三轮车,三轮车转小货车,小货车再转大货车,既费马达又费电。水也是如此,明明守着长江,却因为缺少必要的蓄水池,经常喊“渴”。 徐磊清楚,只有让基础设施先行脱贫,村里的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才会顺利地开展下去。于是,他跑部门、跑镇上,总算要到了一些项目资金,村里的硬化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水的问题,则撞到了徐磊本职工作的“枪口”上。他找集团公司要到了150万元资金,新建了5口水池,新增蓄水量达2100立方米。 在水池的施工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白龙村二社要修一个500立方米的水池,管道铺设大约4公里,涉及该村200多户、800多名村民。水池于今年3月动工,可迟迟没通水,施工方坚称不是管道铺设原因,可能是水源地的水量太少,供应不上。 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徐磊也拿不准。于是,他和另外一名扶贫干部忙活了两天,一直蹲守在蓄水池旁边,等水蓄满后再确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经过协调,最终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成功送水入户。 打造“三峡第一村” 一个个项目落地后,困扰群众多年的行路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村干部也得到大家一致认可,群众对村支“两委”的认可度进一步提高。 前几年,在全镇年终考核中,白龙村总是叨陪末座。2017年在全镇年终考核中,白龙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冲到了第一名的位置。获知结果后,徐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10月5日,徐磊当上了爸爸,但他只是在湖北的家里稍微多待了两天后,便启程赶往了村里。 “好多工作都没忙完呢,就算是脱了贫也不能高枕无忧,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巩固、提高。”他说,白龙村现在又成为了奉节县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必须以更加开放的眼光去规划发展产业、加强党组织建设、引进人才、提振乡风文明、整治生态环境。 “我们村有个天然优势,村子最东头就是瞿塘峡,可以说是长江三峡第一村,我们将以此为主题,按照乡村振兴的思路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徐磊话语坚定。 本报记者 颜安 陈薪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