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安徽讯 在四联圩和胜利圩,大包庄村村两委、民工和镇机关干部在太阳的暴晒、风雨的吹打下不分昼夜驻点值守。作为大包庄村的村长张孝苗,自6月28日开始准备防汛以来,他的身影出现在巡堤的日日夜夜,靠前指挥,一个月下来,脸晒得黑红,眼睛熬得通红,身形也消瘦不少,“幸运的是圩口守住了”说起这句话的时候张孝苗布满红血丝的双眼才有了神采,但他知道这场防汛大考远远没有结束,身上的担子还不能卸。 急先锋,冲在前 张孝苗今年52岁,2年前开始担任大包庄村的村主任,但是作为村干部的职业生涯已经整整30年了,这30年也是大包庄面貌巨变的30年。经历过2016年大汛考验的张孝苗知道可能又要迎来一场硬仗,他所负责的四联圩和胜利圩一直以来就是防汛的重点地带,前连集镇,后系村组。根据镇防汛指挥部要求,他迅速组织了36名民工从7月5日起,开始24小时守堤。 在四联圩防汛应急指挥部,张主任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专业,这一个多月他一直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刚上堤时,有些值守人员没什么经验,他就在前方带队,一边巡查一边讲解。“如果是晴天泥土出现返潮现象,我们就要边走边看,看这个土的松软程度。如果一脚踩下去是硬的,那说明问题不大。如果踩下去有上下浮动,那我们就要及时进行导流,防止堤坝出现管涌情况。再有一个就是如果堤坝流出的是清水,就说明没有大问题,如果是浑水就一定要引起注意,巡埂时发现就要立即上报指挥部”。“张主任脚踩一踩就知道需不需要挖导渗沟,遇到情况他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跟在他后面这一个月,让我知道原来防汛里面有这么多门道。”与张主任一组值班的村干部王龙说道。指导开挖导渗沟86处 ,1处截渗墙,处置塌方5处,张孝苗主任的专业不仅是几十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更是源于对防汛工作的认真与专注。 在一线,才安心 7月的堤坝,闷热难忍,夜间值班还有不断蚊虫的叮咬,白天太阳一出来活动板房瞬间变成“桑拿房”,换班人员换了一轮又一轮,每个时间段依然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安排民工巡堤查险、及时开挖导渗沟填砂石、汇报防汛情况……同时还要保障指挥部的后勤工作,填写防汛日志。 7月23日,张孝苗主任带领值班人员巡查时发现一处管涌,为了精准找到漏点,他立即和几名水性比较好的民工潜入水中“摸漏子”,汛情水下的能见度极差,寻找险情点全凭手感,而且在水下工作极其消耗体力,经过不断地摸索张主任终于找准了位置,并凭借他多年来的防汛经验,最终采取开挖截渗墙的方式成功处置险情。 这么多天,从巡堤查险到清堤扫障,从督查人员到处置险情,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一起值班的人看他仿佛一只连轴转的陀螺,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怕他身体吃不消,都劝他回去休息换个人。每次他都回答“不在一线我心就不安,不仅圩口每个时间段的情况要盯着,这么多驻守圩口的人同样要为他们的工作做好保障,这里的情况我最熟,遇到事情我好第一时间反应,缺什么我也能第一时间提供到。” 刚如铁,柔似水 张孝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喜欢迎难而上,再加上因防汛被晒得黝黑的脸,不笑的的时候特别严肃,颇有一股铁血硬汉的架势,其实认识他的人都说张主任干事情不苟言笑,私下是个特别幽默的人,夜班难熬他就给讲一些这么多年工作中遇到的有趣事,时不时加一些自己独有的“张式点评”。 圩口上除了这些汉子们,巾帼战士也顶起了半边天,对于这些女同志,张孝苗也是照顾有加。遇到雷雨天气或者雨势特别大他都会自己第一个带队出去,烈日当空的时候他会叮嘱女同志出去巡埂戴好草帽做足防晒还调侃不能晒得和他一样晚上打着灯都不好找。 一天24小时,近乎20个小时都在圩埂上面,不管是挖导渗沟,还是打拱埂,还是塌方的时候铺花胶布等等,他都是亲自指挥,亲自干,家变成了吃个饭洗个澡的旅店。张孝苗主任的女儿今年10岁,下半年就要上四年级了,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在她的印象里大半年父亲在家的时间非常短,而且每次回来都行色匆匆,疫情防控的时候根本家都不敢回。对于女儿,张孝苗主任愧疚满满却也是无可奈何,每天出门女儿还没起来,归家时孩子早已经睡下,只能让老婆盯着点孩子假期的学习,等忙过防汛再好好陪一陪女儿。他知道在这个位置上自己身上责任太重了。 铁血汉子勇守圩口保家乡,年过半百又何妨?30年的坚守,23年的党龄,张孝苗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更是以身作则为年轻人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如何在新时代当好老百姓的知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