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重庆:主城350余公顷废弃矿山变身果园和公园

2019-09-15 10:12 来源:重庆日报

9月5日,渝北区石船镇在建的国家矿山公园,关停采石场遗留的废弃矿坑里积水如同宝石,镶嵌在山间。矿坑周边树木茂盛,建有观景台、景观步道。记者 张锦辉 摄

  9月5日下午,九龙坡区走马镇大石村14社的一片果园里,又出现了村支书林刚的身影。看到小树一点点长大,他笑意满满。

  林刚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个果园过去曾是废弃的矿坑。坑中布满尖利的碎石,深达数十米,非常危险。

  危险的深坑,现在为啥变成了茂密的果园?

  遗留十几年的深坑变果园

  过去,大石村曾有一个规模较大的采石场。十多年前被关闭后,留下了一个面积近3.5公顷的深坑。因回填矿坑需要高昂的资金和专业技术,村里条件有限,村民们无可奈何。

  今年初,重庆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工程试点获批,矿山治理恢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大石村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项目启动,项目预算费用达168万元。

  钱从哪来?

  对此,九龙坡区想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用重点建设项目的建筑弃土,回填大石村的矿坑。

  走马镇副镇长章云川解释,建设项目本身会产生大量弃土,倾倒弃土要按重量付费。但对大石村的矿山复垦项目而言,这些多余的弃土,正好可以用来回填深坑。

  “回填矿坑的弃土,也要按重量付费,这同时也解决了资金问题。”章云川说,弃土还要经过严格检测,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章云川介绍,通过消纳建筑弃土,大石村用获得的资金解决了矿山复垦项目费用,兑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转租金。剩下的资金由村集体管理,用于买树苗、建苗圃、平整田地、修道路和水渠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苗圃里已经种上了金桔、沃柑、蜜柚等树苗。旁边的田地里,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生长情况良好。四周道路整洁,水渠里流淌着清水。

  林刚感慨地说,看到矿山复垦后焕发出生机,村民们都喜在心头,纷纷表示要把环境保护好,让生态效益细水长流。

  矿山治理不再“头痛医头”

  重庆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试点区域位于长江、嘉陵江汇入三峡库区的咽喉部位,主城区整体处于修复区之中。

  如今的主城,撒播新绿的废弃矿山,远不止大石村一处。

  “我们就盼着国家矿山公园早点修好,游客多了,我们的生意肯定会更好。”9月5日,记者在渝北区石船镇在建的国家矿山公园入口附近,遇到了当地居民王进强。

  他告诉记者,过去,铜锣山关停了一大批采石场,遗留下很多矿坑。矿坑积水后,呈现出美丽的蓝绿色。早在几年前,就经常有人专门开车来给矿坑拍照。那时候,靠卖煮玉米、凉粉凉面等,让周围的居民增加了一笔收入。

  如今建设中的矿山公园,大小矿坑的水体更加清澈,矿坑周围加装了栏杆,道路宽阔平整。山坡上,树木茂盛,碧绿的草叶随风摇曳,蝴蝶在其间飞舞,景色宜人。

  渝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兵介绍,铜锣山范围内有41个废弃矿坑,经初步保护修复后,2017年获批建设国家矿山公园。

  王兵说,铜锣山是主城“四山”之一,废弃矿坑治理纳入了铜锣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中,“以前‘头痛医头’,以点上治理为主;现在的治理,是将铜锣山整体作为一个生命体进行系统修复。”

  一个平台监管200多个项目

  据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重庆启动国家山水林田湖草修复工程试点,包括7大类58大项,共200多个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涵盖区域生态系统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就在矿山恢复治理开展的同时,跳磴河上正在运用生物修复技术进行水环境净化;缙云山上黄芩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已提前完成;主城区的森林中正实施松材线虫、松墨天牛防治工程……

  这么多项目,如何统筹、监管,掌握绩效?如何让社会资本也参与其中?

  9月6日,记者在市勘测院看到,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打造的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信息管理平台,将所有项目进度以数据和图表形式展现在一张大屏幕上。通过影像对比,可直观地呈现治理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

  通过与手机App等数据互通,平台还能准确展现各区、各项目的绩效情况,实现精细化、可视化、透明化管理。

  此外,我市还坚持整体统筹,创新应用改革成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介绍,今年7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印发了《关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复垦指标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符合《重庆市地票管理办法》复垦条件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通过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后形成的减少建设用地指标,可作为地票进行交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一系列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主城区完成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恢复治理352.3公顷。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国家绩效考核指标总体实现率超过50%,“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治理目标初步显现。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
首页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中乡网,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092-6118 蜀ICP备13027954号-1

川公网安备510502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