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村 敲掉全村垃圾池倒逼村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 明月村 青翠的雷竹林中暗藏堆肥池消化一半以上农户、民宿产生的生活垃圾 尚义镇 大量果蔬垃圾经无害化处置后转化成有机肥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热度未减,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话题又浮出水面。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不但影响村容村貌,更事关乡村振兴。四川有数万个村,体量庞大。因村庄布局分散、运输成本高等现实原因,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率一直相对偏低。 已有一些模范村镇走在前头,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了积极探索。近日,本报记者在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高岗村、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眉山市东坡区尚义镇做了实地调查。 A 分类 必须简单有特色 让农民朋友易懂易接受 3月26日,行走在被茶园环绕的高岗村,整洁而美丽,记者在全村却没看到一个垃圾收集池。“早在四五年前,村里的13个垃圾池就被统一敲掉了。”高岗村党支部书记王英告诉记者。 为什么敲掉垃圾池?王英解释,村里以前没有垃圾池的时候,大家到处乱丢垃圾,房前屋后、河边村道到处都是。后来政府建起垃圾池,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产生新问题,“建筑垃圾、动物尸体、农村生产垃圾、厨余垃圾等,都往垃圾池丢。加上清运不及时,容易造成垃圾池‘爆仓’,蚊蝇满天飞、臭气熏天。” 在王英看来,农村生活垃圾混乱,主要原因还在于人。村里开会后,大家形成了统一意见——敲掉垃圾池,倒逼村民进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如何分?王英介绍,第一类,建筑垃圾拿来铺路铺院坝;第二类,动物尸体、果皮、菜叶等垃圾深埋在茶园里;第三类,瓶瓶罐罐等可回收废品直接拿去卖钱;第四类,塑料袋、烂衣服等其他垃圾每周定期收集处理。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分类可以有效避免“垃圾池变成垃圾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城市不一样,要有农村特色,让农民朋友易懂易接受,使复杂的垃圾分类简单化。” 在明月村,村民也对垃圾进行了二次分类。“垃圾分类,细致点分有20多种,对村民来说是件头疼的事情。”蒲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宋勇告诉记者,堆肥坑是蒲江农民因地制宜、就地资源化处理易腐垃圾而自创的“土办法”。 第一道分类,即村民在家中进行初分,可分成可堆肥和不可堆肥两类。第二道,由村里保洁分拣员来实施,将不可堆肥垃圾分成“可回收”“有害”和“其他”三类。“全村9个垃圾池,收储的就是除就地堆肥和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明月村村主任吴俊江介绍。 在尚义镇,因为果蔬种植多,农户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了大量易腐垃圾。镇党委书记段棚告诉记者,当地垃圾分类流向为——易腐垃圾无害化处置转化成为有机肥料;有毒有害垃圾由专业车辆转运处理;可回收垃圾集中入库进行市场化售卖;其他垃圾进入地库等待运往垃圾焚烧发电厂。 B 减量 用堆肥方式就地消化 减少一半以上农村生活垃圾 垃圾就地分类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源头减量,减少大半的处理成本。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消化的。” 如果不是有人带路,记者根本不会想到路边茂密青翠的雷竹林中会隐藏着这样一个存在——1米见方的土坑,它是村民就地开挖的堆肥池。4月5日,记者在明月村探访时,吴俊江告诉记者:“这是我们对菜叶、果皮等易腐垃圾的处理办法,堆放一层,撒一层石灰消杀和去味,最后用土掩上。” 在不易积水的田间地头、荒坡林地和果园树下,明月村按散居区每3-5户、相对集中区每8-10户、新型集中居住区每80-100户开挖一个标准池作为堆肥坑。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个堆肥坑都设有蓝色管护牌的“身份证”,上面明确了管理制度、管护责任人,同时明确:堆肥过程中要用石灰消毒,填满后要进行覆土掩盖。 “这样一来就能实现可堆肥垃圾就地堆沤发酵。”蒲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科负责人彭大全说,“不过,高盐分、高油脂的厨余垃圾不能进入堆肥坑,会对土壤造成二次污染。” “采用堆肥,可减少一半以上的农村生活垃圾。”吴俊江告诉记者,目前,在明月村,包括50多家农家乐和民宿在内,都在进行堆肥这一传统生活垃圾处理实践,全村有20多个堆肥坑。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蒲江全县累计开挖堆肥坑约3.2万个,已累计就地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1.9万吨。 在高岗村,亦是如此。“因为建筑垃圾、易腐垃圾等得到有效利用,垃圾量大幅减少,真正需要收集和运走进行统一处理的,只有原来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名山区住建局副局长罗卉说。 “垃圾要么是进地里得到充分利用,要么是直接拉到处理站得到有效治理。”王英告诉记者。 C 创新 建“垃圾分类银行” 用市场化运作激发各方积极参与 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有分类、减量,还远远不够,“关键还要形成激发各方积极参与的机制。” 首先是村民的参与——这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主体。 在高岗村,村民不仅要分类,还要缴费,每户缴一年100元的清洁费。“此举一方面是加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是村里自治处理垃圾的必然选择。”王英说。 在明月村,除了村民缴纳清洁费外,还有政府、企业在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可回收垃圾处理上,通过引进企业,明月村建起一个占地10多个平方米、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垃圾分类银行”。每户村民都有一个专属二维码,交付垃圾和收钱都是通过它来实现,公司定期回收进行分拣计价,然后将收益现金直接返回群众“绿色账户”(微信钱包)。每户村民一年卖垃圾的费用户均在200元以上,有些开商店的、开农家乐的,则在1000元以上。 “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下,公司节省了人力成本,政府只是辟出10多个平方米的空间,完全不用给财政补贴,而村民也得到了实惠。”蒲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透露,2018年以来,蒲江县建成“垃圾分类银行”35个,注册用户达8000多户,注册公共机构、学校70余所,回收可回收物90多吨,产生收益8万多元。目前,蒲江县农村地区清扫保洁和清运已经实现全域市场化。“我们将垃圾分类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同时,还积极推进垃圾治理付费制度。” 针对尚义镇果蔬腐烂垃圾多的情况,段棚告诉记者,该镇各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采取公开竞标形式,引入第三方机构承包垃圾收集转运工作,按照每桶垃圾50元收取垃圾处理费。 这些生活垃圾还能产生经济效益。通过专业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经过分拣-传送-破碎-生物发酵-脱水-出肥,出产肥料经专业机构检测完全符合有机肥标准。“市场销售价格约每吨500元,现每吨有机肥成本仅为330元。第三方机构盈利的同时,还将有机肥免费送给贫困户。”段棚说。 链接 今年底 全省九成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将得有效治理 日前,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全省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90%以上的行政村,其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3年,全省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所有行政村,全省所有行政村的生活垃圾基本都得到有效治理。(记者 张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