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龙扬镇  莲花寺

四川广元昭化区:脱贫攻坚 走出扶贫万千路

2018-11-05 11:48 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黎明

中国网11月5日讯 摆脱贫困,是人民的希冀;脱贫攻坚,时不待人。

2014年以来,23万昭化干部群众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指导,凝心聚力、强力推进、苦干实干,走出扶贫万千路,创造了日新月异的昭化速度,打赢了这场脱贫攻坚硬仗,镌刻出了一幅幅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截止2017年底,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累计实现36个,6560户2311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018年,计划23个贫困村退出,554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将从2014年的14.17%降至0.58%,区“摘帽”各项指标也将全面达标。

四年来,该区健康扶贫、精神扶贫、就业扶贫等经验得到国家和省、市充分肯定和推广,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昭化智慧、提供了昭化样板。

党员干部“结穷亲” 帮扶有力量

昭化区属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截至2014年底,全区有贫困村63个、贫困户8850户30051人。

“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咬定脱贫不放松,发扬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市政府副市长、区委书记陈正永曾多次在大会上强调。

立下军令状,决胜主战场,骨干当前锋。

2015年4月,区委从机关、部门单位择优遴选63名党员脱产住村担任63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吹响脱贫攻坚帮扶集结号。

短短数月,30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与8850户贫困户结成穷亲戚,用真情、汗水为贫困群众解难题、谋发展、奔富路。

区委宣传部派驻到大朝乡牛头村任第一书记的翟澍,在驻村工作期间,年迈的父母曾双双住院,他都不曾陪伴和照顾,作为儿子的他内心有太多的亏欠,这份亏欠让他更专注的投入到工作中,这期间,他带领群众兴产业、铺富路,让牛头村2016年如期脱贫。

责任如山,忠诚如铁。甘当“铺路石”、托起群众“致富梦”的何止翟澍一人——

区人社局驻张家乡金紫村第一书记王正江,将贫困群众当家人,成为群众贴心人;区林业局派驻柏林沟镇马蹄滩村,第一书记罗军带领群众修路,发展养鱼产业……

脱贫,是干出来的。

昭化打赢脱贫攻坚战,靠的就是这样一支苦干实干、不拔穷根绝不撤退的“铁军”。

如今,已转战决胜全面小康重任的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队员们感慨:四年下来,摘掉了所驻村的贫困“帽”;一切苦和累,都值了!

住进新房好脱贫 日子有盼头

“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而且不花一分钱。”今年5月搬进新房的清水乡清凉村80岁的冯子清老大爷激动的说。

冯子清原来居住在清凉村山脚下,那里四面环山,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他家的土坯房阴暗潮湿,与之相邻的住户早已搬了出去,“搬出旧房住新居”便成了冯大爷多年的梦。

终于,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冯大爷的梦完美的圆上了。在昭化大地上,像冯大爷这样圆了安居梦的人还有很多。

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整洁有序,乔木遮荫,绿意盎然;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漂亮别致,门前屋后花草点缀,清幽别致,温馨惬意;屋里家用电器应有尽有……如今,走马昭化,曾经土地贫瘠、交通落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变化让人惊叹!

四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把群众“住上好房子”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新建奖补高、改造奖补活、拆旧惠及广”的原则,出台《土坯房建新拆旧奖励政策实施细则》,累计新建聚居点181个、改建农房25000余户,拆除危旧土坯房31600余户,土坯房占比降至4.2%。

看病住院不用愁 脱贫有底气

“真没想到我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不成为家里人的累赘,真心要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帮扶干部……”卫子镇板石沟村5社吴春华有着说不完的感谢。

吴春华,因股骨头坏死,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多年,日常生活需要家人照顾,常年还要承担巨额的医疗费用支出,原本富足的家庭逐渐“因病返贫”。2016年6月,以“零押金”方式经健康扶贫“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入院,接受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如今吴春华不仅生活可以自理,还通过产业扶持,发展起了土鸡养殖产业,成为了家里的致富帮手。

据悉,该区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报账难,探索出健康扶贫“四三三四”模式。实施医疗团队家门口诊疗、劳动力恢复、医疗政策兜底、医护人员结对帮扶“四大工程”,有效破解了贫困患者“看不上病、看不准病、看不好病、看不起病”等健康扶贫重大难题;坚持集中资金、集中办公、集中监管“三个集中”,住院费用报销、门诊慢病费用报销、医疗机构垫资费用“三个一站式结算”,开通了健康扶贫政策兑现“直通车”;实行健康阵地、健康明白人、健康习惯养成、健康信息化“四个全域覆盖”,有效破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象。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刊载推广,昭化区被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计委列为全国首批健康扶贫示范创建县区。

致富产业兴起来 奋斗有信心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致贫致困原因,各村、各户情况各不相同。

贫困村退出,关键是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核心是持续增收。如何做到既使贫困村的经济快速发展、又使贫困户持续明显增收?

昭化始终坚持长短产业有效结合发展,让贫困户既解了近忧,又无远虑。

深秋的暖阳中,大朝乡牛头山上,偶尔能见到外出觅食的小蜜蜂,正是这些“小家伙”,让大朝乡的贫困户跟着沾了光。

“马上进入冬季了,等明年一开春呀,它们就会忙碌起来。”刘正松一脸笑意的说道。

蜜蜂要大量发展起来,尚需时日,为此,帮扶部门还为他规划种植了10余亩蔬菜,增加致富门路。

“明年蜂箱至少要翻一倍,收入肯定能翻番,再等儿子电商培训回来,我们这深山里的土蜂蜜、土鸡蛋、农家腊肉……就能挂在网上售卖了”刘正松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刘正松无疑是脱贫攻坚中的幸运儿,但这份幸运不只属于他一人,像他这样通过发展产业摆脱贫困的在昭化区比比皆是。

近年来,昭化区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前提和基础,顺利脱贫、稳步奔康的关键。坚持主导产业与因户施策相结合、大园区与户办产业相结合、长线产业与短期产业相结合、农产品基地与工旅融合相结合,按每个贫困村50-100万元、每个非贫困村20-30万元、每户贫困户8000元的标准,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纵深推进“三园联动”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发展+贫困户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建成10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364个村级特色产业示范园、14100个户办产业小庭园,实现了村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户有骨干增收项目,群众“造血”功能显著增强,家门口的致富路从原来的遥不可及变成现在的触手可得。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大美昭化的大发展画卷已徐徐展开。

(杨黎明)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