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点赞陕西“金苹果”。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卢新智摄
“杨贵妃”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推介陕西苹果。
外商称赞陕西苹果。
“苹果王子”刘海峰在亚果会上。
陕西纵跨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三个气候带,适宜多种水果生长。特别是陕西渭北黄土高原,符合生产优质苹果的最佳气象条件,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多年来,尤其是200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快以苹果为主的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以来,陕西省果区各级政府和果业部门积极开展科技兴果,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升效益,使陕西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快速发展,果园面积、产量、果业效益快速增长,苹果浓缩汁出口额实现翻番,水果规模、质量、品牌、市场占有率等跃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水果第一大省和全球集中连片苹果栽植面积最大的区域。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水果面积1990万亩、产量1400万吨,其中苹果面积1118万亩、产量810万吨,猕猴桃面积105万亩、产量125万吨;全省果业增加值466亿元,占全省种植业增加值的33.8%。全省有200万户农民从事果业种植,涉及800万农村人口,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1000万。 陕西果业主要成就 制定出台了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文件。2014年5月,《陕西省果业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全国首部果业地方性法规,对果业的保护、发展和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陕西省现代果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通过了省级、国家级评审,受到束怀瑞等院士、专家的肯定;2016年5月,陕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现代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我省果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规模集聚优势持续扩大。目前,陕西苹果面积是全国排名第二位山东的2.3倍、第三位甘肃的2.4倍。陕西48个苹果基地县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到全省的95%以上;矮化苹果面积138万亩,山地苹果280万亩,猕猴桃超过100万亩,均居全国首位;樱桃规模全国第二位、葡萄全国第三位;梨、柿子、石榴以及蓝莓、树莓等时令水果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科技优势进一步巩固。近年来,省果业中心(原省果业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设苹果、猕猴桃等果树试验站40个,审定苹果新品种24个,其中自主研发秦冠、秦阳、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10个优良品种;审定猕猴桃新品种15个,其中自主选育农大郁香、农大金猕等新优品种13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初现。全省审定通过的苹果新优品种发展100多万亩,早、中熟品种约40%。早、中、晚熟品种比例7∶18∶75。近30个县开展了矮化苹果试点示范,形成了“千阳模式”“白水模式”“凤翔模式”“乾县模式”等矮化栽培模式。产业新的发展业态大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企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苹果总面积近100万亩,家庭农场、种植大户规模经营苹果总面积近50万亩。 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现有果业企业3229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114家。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果业合作社3714家、果业家庭农场4778个、种植大户18149家。果品冷藏库5904个,冷藏能力422.04万吨(气调库贮藏能力83.57万吨)。苹果浓缩汁生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约57%和40%,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果品批发市场3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个。 品牌营销成效显著。以“陕果”为背书,全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26个,企业(合作社)产品商标200多个,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形成了陕西品牌体系基本构架,全国主销区城市建设品牌店近400家。多元化营销方式成为果品销售趋势。目前全省共有果业电子商务平台2800多个,近年来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水果近40万吨。苹果期货合约实现上市交易,成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陕西省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哈萨克斯坦总统基金会等分别就矮化苹果技术栽培、中哈元首苹果友谊园以及陕塔果业国际学校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与国际园艺学会联合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苹果大会、首届世界猕猴桃大会、第二届世界饮品大会,取得了丰硕成果。 陕西果业主要经验 持续扩大产业规模优势。近年来世界苹果产业规模总量逐渐萎缩,全球生产、加工重心转向亚洲,亚洲转向中国,而中国则转向以陕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在这次大的布局调整过程中,陕西抓住机遇,逆势而上。猕猴桃、红枣、梨、柑橘等水果的面积和产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比较竞争优势,制定产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和基地建设标准,深入推进果业结构调整,促进果品向优生区集中。不断健全全省果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加快品种繁育推广步伐,产业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形成。 持续提升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多年来,陕西持续推广普及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组织培训果农,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绿色果品基地、有机果品基地和“五配套”生态果园建设,持续开展猕猴桃膨大剂禁用工作,开展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认证。陕西苹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面积最大产品,并成为中国与欧盟“双10”互认产品。 大力加强产业化发展关键环节建设。产业的长足发展,吸引了国内外资金不断投向陕西果业,仅果汁加工业自2000年以来吸引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使陕西苹果浓缩汁年加工能力比2000年增长4倍。鲜果企业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商品化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果品现代分选、包装、贮藏、物流、加工业积极发展,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作用增强,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积极推进产业的品牌化信息化建设。从2014年起,大力整合省内果业品牌资源,整合打造“陕果”(秦果)品牌,以企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店、办网、联园”建设陕西水果品牌店,助推果品互联网贸易和大宗果品贸易;省市县联手开展“三年百市”品牌提升行动,创新宣传推介模式,扩大市场份额;积极推进“互联网+”,加快果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农业大数据单品(苹果)突破。 陕西水果“东南飞” 先后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陕西水果,2019年又加大了拓展拓宽市场的力度。 11月20日下午,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辆满载24吨陕西延安优质苹果的货车缓缓驶入港珠澳大桥,从珠海公路口岸驶向香港。自3月下旬陕西果品直通车项目启动以来,香港市民每天都能品尝到国礼品质的陕西优质水果。 港珠澳大桥陕西果品直通车项目是由陕西省政府与广东省政府支持,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举办的“粤陕合作·2019陕西苹果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宣传推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粤陕合作·2019陕西苹果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宣传推介活动”成果丰硕,签约金额达5.5亿元,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陕西省与广东省签订了陕西果品大湾区销售服务协议,京东集团与我省签订了10万吨陕西果品大湾区采购协议,陕西省还在大湾区启动采集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市场信息。 长三角与珠三角一样,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陕西近年来多次在上海、南京、嘉兴等地举办陕西水果宣传推介活动,参与主办和承办国际水果大会、中国水果大会和中国果汁大会,将洛川苹果、白水苹果、凤翔苹果、眉县猕猴桃等陕西优质水果向长三角市民不间断地推介。 另外,陕西优质水果在福建福州、厦门等八闽大地强力推介,遍地开花。 东盟已成为陕西水果出口主战场。在第16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洛川苹果、凤翔凤飞翔苹果等陕西优质水果悉数亮相博览会,以“高颜值”和好品质受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商的热捧。“陕西水果每年通过广西凭祥口岸出口到东盟各国近25万吨,货值近8亿美元。东盟已成为陕西水果出口主战场,因此我们特别看重中国—东盟博览会。”陕西省果业中心负责人说。 “陕西与东盟各国气候差异明显,水果互补性强,果品双边、多边贸易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只有不断拓宽国际贸易渠道,让苹果、猕猴桃等陕西好水果真正成为全球人的口福,才能使陕西水果站稳脚跟,并做大做强。”凤翔县汇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海峰深有感触地说。 陕西省果业中心负责人介绍,陕西苹果产区,从东到西绵延300多公里、由北至南横跨200公里,在48个苹果基地县的1100多万亩土地上,生产出1100万吨的优质苹果。陕西苹果通过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独特的陕西苹果文化,向中国经济最发达、市场开放度最大和消费最高端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不断拓展市场占有率,因为陕西苹果的外埠销售,长三角和珠三角占据七八成。只有大力加强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交流合作,全力构建线上线下、直供专卖、批发连锁等全网体系,才能将陕西苹果做大做强,并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桥头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苹果大数据中心运转 记者日前在由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苹果大数据发展应用高峰论坛上获悉:落户陕西的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运转良好,为助推陕西苹果乃至中国苹果尽快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培育数字苹果生态圈,以数据驱动苹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是中国苹果第一大省,拥有千万亩规模、千万吨产量、千亿元产值的优势体量,带动了近千万人受益。陕西苹果产业规模大、链条完整、布局集中、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发展数字化的基础。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2018年落户陕西。目前,果业科技服务示范平台建成并通过验收正式上线运营,8个转型升级示范县试点可视化区域涵盖育苗基地、果园、加工生产厂区、冷库、品牌店、批发市场等,55个物联网果园已经建成,部分苹果数字化专家试验站挂牌。陕西果业的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走在全国的前列。 下一步,陕西将合力推进我国苹果产业大数据发展,力争到2022年实现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建成使用目标,真正让苹果插上“数字”的翅膀,助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扶贫路上不停步 果业产业扶贫,已成为全省果区脱贫攻坚的最有力支撑! 近年来,省果业中心在脱贫攻坚中身先士卒,投资560余万元,在旬邑县张洪镇于家村建设了约700亩矮化苹果示范园,并配齐了滴灌系统配套设施,为张洪镇乃至全县树立了示范样板,为果农增收和苹果产业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动员果农进行老果园改造,大力支持矮化苹果示范园建设。目前已建成矮化苹果示范园130亩,建成新品种樱桃园20亩。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县水利局,在于家村建起了占地7亩的生态涝池,既能蓄水防洪,也能为灌溉提供水源;投资9万元维修了村里的老机井,旱季为果园补充灌溉提供水源。同时,配套修建冷库等贮存设施。 开展果业技术培训。省果业中心组织村上的大户和务果能人去省内果区参加现场观摩,参加省上组织的各类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土专家”,通过现场示范,传送技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今年8月,省果业中心在旬邑县开展苹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培训,通过在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手把手地把技术交给农民。投入资金35万元,先后购买弥雾机5台、割草机11台、苹果套袋机35台,免费赠送给果农,提高果园机械化管理水平,助推苹果产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