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鏉忔灄闀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经典永流传!歌剧《同心结》四川复排首演

2020-10-23 16:15 来源:四川日报
原标题:英雄“回乡”,看故乡的云


  剧中,黄继光从朴妈妈家养好伤回到部队。

  《同心结》剧照。

  《同心结》里,王宏伟(中)饰演黄继光。四川交响乐团供图

  ●《同心结》是一部红色题材经典歌剧,于1981年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首演,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的指导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德阳市委、市政府2020年启动复排,由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执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主演

  ●川内三大国有文艺院团鼎力支持,四川交响乐团、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优秀乐手、演员等近300人联合演出

  时隔近40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创作的经典歌剧《同心结》启动复排,10月16日晚在四川大剧院盛大首演。剧中主角黄继光——这位来自德阳中江的英雄,以歌剧的形式与四川的父老乡亲们见面。10月26日、27日,这部剧还将代表四川进京,在国家大剧院汇报演出,参加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演活动。

  成都首演现场,指挥肖超一挥棒,雄浑的音乐响起。演出过程中,有观众掏出纸巾,低声抽泣。当扮演黄继光的演员王宏伟谢幕走上台前,不少观众站起身来鼓掌致敬。“感谢这些负重前行的前辈,用生命为我们换来岁月静好的今天。”观众王馨如说。

  复排《同心结》的过程,是英雄黄继光“回乡”的过程,更是主创和老百姓重新靠近并沐浴他精神之光的过程。

  A

  从德阳“出发”的下雨天

  初秋的德阳雨水不停。9月初,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伟到德阳复排歌剧《同心结》。他去位于德阳中江的黄继光纪念馆(四川纪念馆)那天,依然在下雨,“好像天气也在为黄继光同志流泪,知道这么多人去看他。”当天,纪念馆馆长涂琳根据展品讲述这位英雄的故事,讲着讲着,她就情不自禁地哭了:“黄继光的事迹虽然人人皆知,但是在舞台上把黄继光同志呈现出来,还很少。”

  《同心结》团队在德阳排练期间,免费向当地观众开放排练过程。未带妆的主创,没有舞美灯光助力的现场,也抵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他们安静地看着排练,有时用手机录下喜欢的片段。10月9日,在德阳最后一天,团队即将转场成都,该剧导演、国家一级导演宫晓东,还特地给德阳准备了“彩蛋”——“出发!”。当天晚上9点过,歌剧《同心结》谢幕时,伴随着密集的鼓点,明亮的小号声响起,这也标志着这部复排歌剧将以此为起点,从英雄黄继光的家乡,继续走向成都,走向全国。“这个环节是专门献给英雄故乡德阳的,今晚我们沉浸在美好的歌声中,在英雄的故乡唱响英雄的故事,再把这个故事带到全国。”宫晓东说道。

  舞台上朝鲜五圣山下,春光明媚,鲜花盛开。中国慰问团代表、来自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的志愿军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母亲黄妈妈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官和朝鲜乡亲们的热情欢迎。朝鲜姑娘朴顺姬又把曾给黄继光作为中朝人民友谊信物的“同心结”送给了黄妈妈,以表示对黄继光烈士的悼念。“同心结”在一双双手中传递着,把人们又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

  B

  用细微之处打动观众

  “黄继光堵机枪”,对中国人来说家喻户晓。但对宫晓东和所有主创来讲,这6个字,恰恰是整部剧最大的挑战。

  今年68岁的宫晓东,拍过《无声的嘹亮》《平凡的世界》《新刘三姐》《穆桂英挂帅》《中国一九四九》等在文艺界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他笑称自己这回复排《同心结》是“临危受命,老骥伏枥”。国家文旅部领导邀请他复排《同心结》,虽然当时宫晓东还有不少其他剧目任务在身,但他认为,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像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不应该被大家遗忘,突然一种艺术家的时代责任感涌上心头,“我不上谁上”。于是,他接下了任务。

  着手复排工作时,宫晓东发现整部剧最大的难点,其实是突破旧有的英雄模式。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黄继光去抗美援朝时也才21岁,他怎样做出“堵机枪”这种选择?他对祖国、对故乡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放在整个歌剧中,都需要解读。

  同样,祖国这个母体,也不是符号化的。在《同心结》舞台上,有笑容可掬挂念孩子的黄妈妈、朴妈妈,有故乡充满乡音的土地,有家里哞哞叫着的老黄牛。在宫晓东看来,“祖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她是故乡村头的袅袅炊烟,是故乡天边漂泊的云。”而这种理念,同样出现在王宏伟对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

  王宏伟出生在军人家庭,他自己也有36年军龄。红色基因让他对英雄角色充满仰望和尊敬,但整个演出又是他靠近英雄的过程,“舞台是一个放大镜,你在生活当中的点滴,在舞台上都能呈现出来,演黄继光也是如此,一转身、一句话都是功力。”王宏伟说。

  正式演出的舞台设计有40个台阶,总高度将近6米高,这对演员的体力也是考验。每次排练,王宏伟都是让自己先去台阶上跑出一身汗。“因为黄继光在舞台上有很多从台阶上冲下来的动作,那你得非常熟悉这个台阶才行,如果你冲下去的时候,还看一下台阶,这就会破坏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王宏伟看来,以前大家常常觉得英雄是一个“高大全”的形象,但实际上英雄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人物,他的细微之处可能更能打动观众,比如思念家乡的一碗面,比如想起参军时家乡的那头老黄牛,比如想起妈妈送他出征时的情形。这些场景,可能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很普通的,但是在舞台上我们把它放大,让观众感受到英雄是实实在在的,是在我们身边的。

  C

  复排版增加中江挂面这个“梗”

  “太阳出来啰喂,照中江啰喂,上前方欧落落,红旗扬欧落落……”《同心结》舞台上,黄继光准备离开故乡奔赴远方,不少老百姓为他送行,唱起了《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亲切的民间小调。这些四川元素很快被台下观众捕捉到,大家用掌声、笑声回馈舞台上的主创。

  为何这次《同心结》回四川启动复排?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政委、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乔佩娟说,一方面由于黄继光是德阳中江人,他代表了当时抗美援朝时牺牲人数最多的四川志愿军群体。同时,更因为有着像四川交响乐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人艺等一批年轻的专业演员们,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克服困难,可塑性极强,展现出专业素养,十分难得。

  因此,这版《同心结》加入了不少“家乡配方”,家乡味浓郁。黄继光在累了时,耳畔响起的是四川民歌;他回到家说着四川话,吃起一碗中江挂面……将川味元素改良,结合现代审美,自然地融入故事中。四川交响乐团青年驻团指挥肖超介绍,主创团队了解到,黄继光的爸爸以前也做挂面,但是他是给人家打工做。黄继光从小酷爱吃挂面,但是吃不上。原来剧本当中,祖国慰问团送来苹果,这次复排中把苹果换成挂面,而最后这位英雄因为战事紧张,端了4回碗,也没吃上家乡的挂面,这也成为这部剧的笑点和泪点。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爱你亲爱的祖国……”四川交响乐团副团长牟岭虹介绍,在观众最为关注的音乐方面,作曲家巧妙地将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四川民歌与朝鲜民族音调融合在一起,使得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音乐性与戏剧性相结合,取材得当、形象贴切,再加上合唱与乐队的渲染,形成一部激动人心的乐章,彰显了时代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D

  演出弘扬黄继光精神

  成都首演时,不少黄继光的亲属来到现场。50岁的黄中果是黄继光的侄子,看完自己“三爸”的故事变成歌剧,黄中果说:“场面真实感人,非常震撼。”

  记者了解到,《同心结》的原编剧田川、任萍,都曾亲历抗美援朝战场,是有着一线经历的老前辈。值得一提的是,复排版《同心结》也分为A、B两组,B组演员中,还有不少是来自德阳本土的演员。

  四川文艺精兵在这次复排中也收获良多。肖超透露,从音乐方面来讲,交响乐团从演奏专场音乐会,到在乐池中现场演奏歌剧音乐,更考验着大家的综合能力,“每一场演出的旋律都不是固定的,有许多‘活口’。”

  所谓“活口”,就是乐团成员要根据演员在舞台上的实际走台、动作、演唱的情况,实时进行演奏,这就更考验乐队的演奏实力和临场应变能力。1994年出生的四川交响乐团二提琴首席王钏子,参与了这次歌剧《同心结》的乐队演奏。在她看来,很多旋律充满了中国韵味,悦耳流畅。

  整个主创团队将近300人,四川主创就占了80%以上。肖超透露,时值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用这部剧铭记曾经为祖国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儿女,再合适不过。未来,这部剧有望在四川“落地”,成为一部在家乡常演常新的经典歌剧。

  10月23日,这支庞大的表演团将前往北京,与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英雄儿女》、山东省京剧院京剧《奇袭白虎团》一起,共同为全国的观众献出高水平的演出。“相信大家看完《同心结》这部歌剧,不光是为黄继光的英雄形象所感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部歌剧,让人们再次回到7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当中,去感受黄继光的精神,感受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王宏伟说道。(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婷 余如波 兰楠)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