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请输入关键词  怀远县  as  华州区杏林镇

蒋爱丽:为了五彩缤纷的“甜蜜世界”

2018-08-09 13:08 来源:农民日报
为了五彩缤纷的“甜蜜世界”
  ——记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葡萄团队领头人蒋爱丽
  本报记者 胡立刚

  “我从1990年开始研究葡萄,前辈们退休后我们团队就剩我一个人了。如今,上海葡萄种植面积在所有果树面积中居第三,产值却保持在第一位。高品质葡萄园被市民称为五彩缤纷的‘甜蜜世界’,我感谢自己一直热爱着这份甜蜜事业。”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上海综合试验站站长、上海市农科院林果所葡萄团队领头人蒋爱丽谈到上海葡萄产业的现状时,兴奋中带着自豪。

  她为上海葡萄种植户效益逐年提升而高兴,为上海地产葡萄的高品质而骄傲,也为自己近30年的坚守、为团队的持续成长而自豪。

  众所周知,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下水位较高,6-7月有高湿度的梅雨季节,7-9月有暴雨和台风。与那些有着天然气候优势的地区比,上海可以说并不适合种葡萄,要种出优质葡萄,唯有采用现代栽培技术。

  蒋爱丽转向葡萄产业之后,亲身经历并参与了上海葡萄设施栽培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当时的上海市农科院葡萄团队中,除了她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外,其他3位老师都是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到了葡萄设施栽培技术推向市场的阶段,整个团队就剩下蒋爱丽一个人了。

  “四倍体杂交全靠操作技能,一不小心就可能颗粒无收,所以当时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葡萄产业。”回想起当年的艰辛,蒋爱丽双眼仍有点潮湿。

  确实,要让风味浓郁的欧美杂种系品种如“巨峰”“醉金香”“巨玫瑰”等在大棚里长好,长出市民所要求的粒大、酸甜、色泽均匀,必须从品种、工艺上进行突破。而葡萄的特殊性决定了十年方能磨成一剑的科研规律,在高产出、高效益时代,有几个人能耐得住寂寞?

  上海市农科院创新突破的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带旺了南方地区的葡萄产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上海葡萄种植户,则成了优质葡萄产业的领头人。施泉葡萄合作社理事长卢玉金便是其中之一。

  卢玉金199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从事露天葡萄种植经营。1999年,他得知上海农科院已经基本掌握了葡萄设施栽培技术,毅然决定投身于设施葡萄种植。时隔20年,卢玉金不仅成为了上海市优秀“乡土专家”,而且他创立的“施泉”葡萄品牌还拿到了国家级、上海市级近30个金奖。

  提到蒋爱丽,卢玉金发自内心的敬佩。他说:“如果不依托上海市农科院,如果不是得到蒋爱丽老师团队的技术支持,施泉葡萄的名声不会像今天这么响亮。”

  2008年,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委托上海市农科院组建上海综合试验站,蒋爱丽第一时间就确定了10个试验点,其中就包括施泉葡萄园。在这之前,蒋爱丽和卢玉金共同见证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带来的上海葡萄产业复兴,成立综合试验站后,两人又一起迎来上海葡萄产业兴起的节本绿色栽培技术和优质葡萄消费新时代。

  记者了解到,2017年,上海市葡萄栽培面积约6万亩,占全市果树面积的26.0%,产值达8.35亿元,占果树总产值的36.5%。2017年葡萄面积比2016年有所减少,但总产值不减反增,单位面积的种植效益比2016年还增加了约2000元。因此,葡萄在上海市果树中种植面积排第三,产值却保持第一。

  “因为葡萄效益稳定,这些年面积也趋于稳定。但是,地产葡萄只占上海全年葡萄市场总量的40%-50%,优质鲜食葡萄产业还大有潜力。”蒋爱丽说。

  蒋爱丽和她的团队看准了市场潜力,也早就为市场需求夯实了科技支撑。

  大暑时节,正值上海市场葡萄销售旺季,记者在上海市农科院参加了一场由上海市早中熟桃、梨、葡萄新优品种带来的色香味俱佳的品鉴会。20个新优品种葡萄一一陈列,有黄绿色、玫瑰红、绿白色等5种颜色;葡萄粒有的大如乒乓球,有的圆似珍珠……

  “优质葡萄必须符合风味、酸甜、色泽、外形4个方面的要求,而且一个葡萄园还要满足口味多样化的需求,这就必须通过培育优秀品种、提升栽培技术来实现,在满足色香味的前提下满足商品率的要求。这次展出的新优品种基本能满足上述条件,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申字’系列,还具备了省工省力的优势。”蒋爱丽说。

  上海地产鲜食葡萄面临着市民对“形”“色”“味”的要求,也面临着休闲观光“赏心悦目”的要求,还必须符合绿色节本、省工省力的种植趋势。如果没有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必将走向衰落。目前,上海全市从事葡萄科技研究的有20人,蒋爱丽的团队就占了1/4。其中,高级职称两名,拥有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3名,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涵盖品种选育、栽培、植保、综合管理等各个技术领域。拥有这样一个团队,就意味着上海市民更有希望迎来一个五彩缤纷的“甜蜜世界”。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
首页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110报警服务 |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版权所有 中国乡镇网新闻中心 投稿邮箱:2135293720@qq.com 电话: 4009-916-216 蜀ICP备13027954号

法律顾问:四川滨河律师事务所律师 徐旭 关于我们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