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讯 陈龙 记者 冯晓刚 刘佳 2月15日,四川快乐农夫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柑橘产业园里,游客们三五成群,背着背篓到果园里采摘“春见”耙耙柑,采好的果子在园区门口过秤、称重。 快乐农夫农场位于德阳市旌阳区新中镇白河村四组,接待游客的是农场老板向遵明,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这段时间赶上‘春见’上市,每天园区接待游客上百人次,光是流水就近万元,周末来的游客更多。目前园区‘春见’已卖出4万多斤,还有10余万斤在树上,争取在月底全部售出。” 在园区门口,向遵明的老伴蒋绍琼在负责称重,她告诉记者:“春节前,我们的‘春见’采摘价7元/斤,就吸引了不少本地游客,这几天返乡农民工都还在家过年,我们以优惠价5元/斤吸引他们到园区采摘,如果觉得好吃,还可以买一些带走。”
资料图片 返乡当上“快乐农夫” 向遵明,中江县辑庆镇人,现年55岁。上世纪90年代起,他一直在广东、广西一带经营中药材生意,由于经营有方,他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从事中药材生意的时候,我就想着常年在外面漂泊,不如回家乡当一名快乐的农夫。我从小接触农业,上世纪80年代还当过3年的生产队长,对农业、农村有感情。”向遵明坦言。 2014年,向遵明借返乡的机会,在德阳多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他发现新中镇这个丘陵小镇,经济条件发展虽然较为滞后,但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们渴望发展的意愿很强。他随后投入300多万元资金,成立了四川快乐农夫农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河村四组流转土地种下桃树、李树、柑橘等适合丘区种植的水果,还承包鱼塘养殖了鲫鱼。 事业走过不少弯路 2015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遵明在基地里养起了泥鳅、种上了草莓,但由于种养经验不足等原因,当年亏损了数十万元。 “草莓一般8月份进行种植,元旦就可以上市采摘,那时客源也较多,而我们在10月份下种,春节后才开始采摘,品质受寒冷天气影响不说,由于上市时客源较少,价格也起不来。”向遵明事后总结了经验教训。 2016年他改变思路,在基地一处水池里一次性投放了50万尾蛙苗,鱼塘则同步发展生态养鱼,通过垂钓增加人气。对养殖美蛙不了解,他就去眉山学习养蛙技术,还请来养蛙大户到田间指导。 2018年7月11日,一场突发的水灾席卷了向遵明的基地,位于上游的鱼塘决堤,冲毁了下游的美蛙繁育池,经济损失超过60万元,柑橘、桃、李等果树因为后期积水也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新中镇专门组织了抢险队伍,到向遵明的园区救灾,迅速恢复了园区生产和蓄水,后来还为向遵明争取了40多万元的高效节水项目,修建了提灌设施,增设了太阳能诱虫灯等设备。 “2018年7月基地水灾严重,8月外孙出车祸离世,11月我的妻子又查出患上癌症,这些接踵而至的不幸,对我的打击相当大,一般的人估计都趴下了,坚持不过来。但是家人还需要我,这片果园还需要我,这里的农户也需要我,我不能倒下!”正是靠着这个信念的支撑,加上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照顾,向遵明最终挺了过来。 创业不忘一颗初心 虽然创业不容易,但是向遵明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据统计,快乐农夫农场已发展到380多亩,其中:“爱媛38”70多亩,2018年创造了20万元的收益;“春见”120亩,年产值40多万元;草鱼、鲫鱼垂钓带来6—7万元年收益;美蛙年产量100万尾,年产值上百万;此外,农场有沃柑40亩、丰王脆桃50多亩、翠冠梨30多亩、青脆李20多亩,初步实现了“四季有果”的目标。向遵明还在果园内套种了“爱媛38”“春见”和沃柑的种苗,年出售3万多株,增收10万多元。 “快乐农夫农场还带动周边农户在园区务工增收,高峰时期务工60—70人,低峰时10—20人,都是本地农户。”向遵明说。 “在家门口务工,比在外面漂泊好得多!”63岁的白河村四组村民李业本,2018年干农活时摔断了右腿,手术后他一直在家休养,今年他到园区负责柑橘园的日常管护,一个月工资1000多元,年增收上万元。 “当地村民都说,向遵明平时与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养蛙、一起采果,看上去不像老板,倒像朴实的老农民。他很受当地群众欢迎!”新中镇组织委员王云峰评价。
“我和老伴把家搬到了农场,甚至过年都在这儿。现在创业的最困难时期已过,今年,我计划将美蛙发展到400万尾以上,争取将园区产值在去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如今,向遵明与蒋绍琼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