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货币化安置,是今年棚改重点工作之一。我省将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合适的货币补偿及奖励等优惠政策,力争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全年货币化安置比例达40%。 四川日报 4月7日
搬出棚户区,住上新楼房,是所有蜗居在棚户区的普通民众最大梦想。四川省政府为加快棚户区改造,在广泛征求棚户区居民意见、选择相应楼盘基础上,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合适的货币补偿及奖励等优惠政策,由政府组织与开发商“讲价”并购买,最后转交居民。无疑是让城市低收入群众最大化受益,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千万家庭的福音。笔者以为,棚户区改造不是单一意义上的保障房建设内容和建成19.4万套、竣工15.6万套成品数量。而是体现四川在经济发展上的高屋建瓴,社会和谐上的高瞻远瞩。因此无论在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资金运用,还是“讲价”并购买方面,都应加强监管,着眼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做好监管上的“内外兼修”,让居者有其屋,更要居者美其屋。 加大财政投入,用好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资金,争取住房公积金贷款、保险资金等支持,探索PPP模式、公共基金等融资方式,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参与棚改建设。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一举多赢。能让地方经济在棚户区改造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经济发展。但也不可否认,过去一些地方、部门由于资金紧张、困难大,加上一些地方棚户区地处偏远地带,商业开发价值低,政府基本是“纯投入”。为此,在棚户区改造上产生过动歪脑筋、做“表面文章”的念想。如今,采取由政府组织与开发商“讲价”并购买,最后转交居民的货币化改造的举措,尤须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希望能通过多措并举既解决建设中的资金难题,又切实保障房屋质量、搞好配套设施,让群众住得放心、住得舒心、住得安心。 棚户区改造关系到普通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声誉形象。李克强总理曾提出,未来5年,中国将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供地支持等六大举措去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再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四川省政府积极响应,力争到2020年规划改造各类危旧房棚户区169.52万户。无疑,让千万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梦。因此要确保这项社会工程真正公平与和谐,尤须各级政府部门在棚户区改造新建住房的分配过程中,认真监管、督办。保证各个环节的的公开透明,使新房真正惠及那些最需要的群众。 推进货币化安置,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不仅能使千百万困难群众告别“蜗居”,更能实现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目标,提高城镇化质量。此举措的实施,不但实现了棚改家庭的巨变,更让社会治安得到有效提升。对于百姓来说无可厚非是一个喜讯。因此,大规模推进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同时,亟需优化棚户区改造规划布局,建设好配套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方便居民就业、就医、就学和出行等,建成真正的“民心工程”。 一言以蔽之。棚户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让四川棚户区家庭实现安居梦,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了低收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更加趋于和谐,愿《四川省危旧房棚户区改造规划(2013-2020年)》顺利完成。(文/鱼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