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农谋新篇
创新金融产品扩大农村金融供给 缺乏有效抵押物是制约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早在2009年,九台农商银行结合《物权法》、《担保法》,开始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和房屋产权”的“三权”抵押贷款,并在部分乡镇进行试点,赋予“三权”以抵押、担保等功能。2011年借助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该行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目前累计发放此类贷款近3.7亿元。 2015年12月,九台区被确定为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该行与九台区政府进一步合作,全力推动这一产品的应用推广。通过区财政部门大力支持,设立了针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的风险补偿基金。此外,国土、住建部门对农村宅基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开设绿色通道,使抵押试点顺利开展。截至2016年末,已发放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350万元。 九台农商银行对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等贷款客户给予利率优惠,并采取商标权、股权、仓单质押等方式,对隆源农业、田野泉酿造等品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灵活便利的融资服务,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该行目前创新开发了农户出国劳务贷款、“直补保”、“农场宝”、“贷易达”、“社区通”等多项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经营的贷款种类,截至目前,累计通过三农贷款产品投放资金近20亿元。 创新服务渠道优化农村金融服务 农业的现代化和城镇化,带动了农村的信息化。为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发展,2013年,九台农商银行与地方政府合作,着手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村,建设集综合传媒、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专家远程视频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目前,该行在龙嘉镇先行试点,并在九台区18个乡镇、70个村建立了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研发手机客户端金融服务模块,向示范村农民免费发放智能手机,农民通过手机即可享受移动在线金融服务。同时,该行在九台区开办科技银行,集合国内先进的金融技术设备30余件套,配备远程视频贷款机等,初步实现了传统网点与智能设备的相互叠加、聚合服务。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新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有效打通了该行所在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人才培育强化农村金融支撑 农村金融人才不足是制约农村金融发展与服务的瓶颈之一。2011年以来,九台农商银行与吉林财经大学和长春金融高专以联合办学方式进行战略合作,专门设立“订单班”,把职业教育提前引入校园。并会同地方组织部门,在这些大学毕业生中优中选优,分派到村里任村官,开展“三进三送”,即进村社、进田间、进农户,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人才、送金融服务。 为拓宽金融人才培养渠道,培育适合农村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该行与九台区委、区政府合作,选派基层优秀青年干部到驻地乡镇(办事处)政府挂职担任乡镇长助理或主任助理,协助开展农村金融服务相关事宜,并发挥自身金融专长,为各乡镇提供投融资咨询、资金协调和金融服务等工作,为农民创业致富提供政策指引和资金支持。
据了解,为解决偏远乡镇金融人才不足的问题,今年该行结合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在贫困农村选择了53名成绩优秀但因贫辍学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出资委托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培育农村金融实用型人才。他们结业后,将全部录用到该行在其家乡乡镇的网点就业,将助学扶贫、就业扶贫和人力扶贫落到了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