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连续26年走进人民大会堂参与两会,每年都保持至少6个提案……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四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一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届又重新回到了全国政协,可谓是全国两会的“老面孔”。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当天,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他共带来了6个提案,主要围绕精准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冷链物流发展,企业家精神等!
![]()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新希望响应国家消费升级号召加快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刘永好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的农副产品需求日益增大,而当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低,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大,且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现实中冷链发展存在的诸多障碍与挑战,比如部分大中型城市对冷链物流车入城限制较多;通行过程中,过路过桥费用较高;冷库较少以及冷库建设审批难度大;冷链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整体设备设施陈旧、信息化水平低下等。”刘永好说。
为保障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刘永好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放宽对生鲜农副产品配送车辆的进城限制。第二,对冷链物流车通行实施优惠政策。第三,加大对大中型城市冷链物流相关设施的用地支持。
农村空心化严重,新希望未来5年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
在《关于建议国家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为乡村振兴战略输送人才的提案》中,刘永好指出,“农村劳动力空心化”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大量的农村青壮年放弃家中农田选择进城务工,大批农业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农业收入较低,而转行从事城市产业,今天不少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由留守的中老年人来完成,农村对于人才留不住、引不来的现象普遍地存在,改变这种空心化的格局,为乡村振兴持续输送人才,是今天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解决的最重大的事之一。
因此,刘永好建议国家研究、制订、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业类大中专毕业生重返三农领域,创造条件让正在接受培养的农业人才回归农业和坚守农业,另外他还建议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制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计划,发动一批涉农企业共同参与新农民、农技员的培养、培训。
为解决上述问题,刘永好表示,国家提出了现代化农业,其核心是培养十万个乡村技术人员,而现代化农业发展最核心的就是人。新希望集团计划用5年时间,联合一批优势涉农企业,为社会培养10万新农民、农技员,助力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重点在三农,新希望让贫困人口实现了“造血”式脱贫
刘永好在《关于构建产业扶贫“新生态”的提案》中指出,脱贫攻坚,重点在三农。“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让现代化农业发展起来,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来川视察调研,与贫困地区群众共商脱贫之策,不仅要求我们要立足眼前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能够长期稳定致富;还要着眼长远,加强人才培养和招财引智。这为我们加快实施产业扶贫指明了方向。”刘永好表示。
刘永好同时表示,现在亟需脱贫的对象,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这些地区的致贫原因很复杂,单单依靠传统输血式扶贫、单纯发展一两个增收的产业项目,可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而是需要立体化、全方位的一整套帮扶方案或体系。
对此刘永好建议,国家还有各级政府能够因地制宜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针对产业扶贫的土地、财政、金融、税收等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有三农产业经验的龙头企业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去,并出台针对性强的支持举措,鼓励和引导以“扶智”为抓手,集合社会力量,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着力为贫困地区培育一批脱贫致富的本土“新生代”。另外,他还建议加强对扶贫优秀企业的宣传和表彰,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扶贫的积极性,激发企业家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产业扶贫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解决此问题,刘永好称,以新希望集团在四川仪陇的扶贫实践为例,通过生猪代养模式,贫困户用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入股养猪合作社,2017年人均分红3400多元,同时其还可在猪场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通过“企业投入+政府支持”,让贫困人口实现了“造血”式脱贫。
另外,刘永好还计划,在凉山州及周边地区,用几年时间投资20个亿养60万头猪,帮助一万个建卡贫困户脱贫,并招聘当地的农民成为企业员工,使农民可持续脱贫。(中国食品安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