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鏉忔灄闀

河北石龙山的十年:从废弃采石场到生态休闲度假区

2022-09-07 18:30  发布:中乡网  责任编辑:晓东

  “这是国槐,五年前种的;这是银杏,三年前种的;这片沙地柏是前几个月刚种上的……”说起山上的树种和种植年限,石龙山生态治理项目负责人史建国如数家珍。

  从2012年时的废弃采石场、植被覆盖率不足10%,到现在的满眼郁郁葱葱,绿化率超过80%,10年来,石龙山上的小路史建国不知道走了多少遍。看着满眼的绿色随着微风沙沙作响,史建国黝黑的脸庞上满是欣慰。

生态治理后的石龙山

  昔日:废弃采石场让山体千疮百孔,植被覆盖率不足一成

  石龙山位于河北保定市徐水区西北部,海拔140多米,北邻瀑河,原本只是八百里太行山中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坡。一直以来,这里为周边人所知,多是因“采石场”的名义。多个采石场在山体及周边区域长期无序开采,造成山体千疮百孔,到处都是深坑陡崖,整山残破不堪。久而久之,山体也因此石质松散,容易滑落,被当地人称为“风化岩”。

  “之前只要一刮风,站在村子里朝北仰望,尘土漫山。”张成从小就生活在石龙山脚下的徐水区瀑河乡解村,现在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

生态治理前的石龙山

  张成回忆,以前村民们也曾承包山种柿子树,但因为山上缺土缺水,一茬一茬种,成活率太低,慢慢的也就没人种了。

  造林绿化:区企联动,投资3亿元治理生态

  这一情况直到2012年才开始有所改善。为了弥补生态欠账,徐水区自2011年起,对石龙山开始进行生态治理。

  史建国介绍,石龙山生态治理工作成为了其所在的瀑河乡和徐水区两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10余年来,上下区企联动,仅石龙山及周边的生态治理工作便已投资近3亿元。“坡面清理、山体支护等约30万平方米,种植树木约1.86万株,安装喷淋养护系统2.3万平方米,种植地被、花卉、草坪15万平方米。”指着大片绿色,史建国颇有些骄傲。

  山上缺水就打井,虽然废了3眼,但剩下的7眼解决了浇灌问题;没有土就用绿植袋一层层码在满是乱石的山坡上。“绿植袋里装的是腐殖土、肥料和种子,上面再覆盖钢丝网避免滑落。”

  2022年的9月,跟随着史建国从石龙山脚下拾阶而上,目之所及处,生态治理已初见成效:小路旁绿植袋里长出的树苗已有拇指般粗细。半山腰处,植树务林人员仍在抢抓时间,开展雨季造林工作。

石龙山上的绿植袋和拇指般粗细的小树苗

  技术攻坚:遍寻合理方案,10年治山

  在石龙山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总工魏强看来,持续10余年的生态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不计其数,首当其冲的便是长期无序开采导致的土质疏松。

  初到石龙山的魏强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而在仔细勘察过石龙山土质后,魏强的心里更加忐忑:仅百余米高的山,却因山体结构复杂导致无处下手。“有一大一小两个矿坑,山的南侧和北侧之间还有断裂,大小冲沟不计其数。”一行人在研究后发现,需要根据山体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抗滑整治技术。

  为此,魏强等人在半年多时间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只为找到最合适的技术经验。最终,才从山城重庆找到了一支拥有先进技术的团队。自此,石龙山的治理工程才算是有模有样地开展起来。

  但即使如此,施工过程中还是一波三折。土质复杂、引水困难,乃至村民们的不理解……就此,整个项目组用了10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治山。

  直到2016年,石龙山山体治理才初见成效。自那以后,山慢慢绿了,水慢慢清了,游客慢慢多了,项目慢慢起来了,原本漂泊在各地的村民们也慢慢开始回来了。

  乡村之变:项目反哺周边乡村

  开门上车、给油出发,8点半上班打卡的习小鲜8点10分才从家出发,“不着急的话,我8点20才出发呢”,习小鲜边收拾工作台边说道。

  10年前,习小鲜从几十公里外的易县嫁到了石龙山脚下的解村。那时,这个2000余人的村庄里,务农和外出务工是主要经济来源。习小鲜也不例外,刚嫁过来的几年也在北京打工,但随着两个孩子陆续出生,她越来越感觉到“顾家”的责任。

  今天的习小鲜,在石龙山上做销售顾问,工资甚至比在北京打工时还要高,这份“钱多离家近”的工作让她非常满意。

  在石龙山周边,像习小鲜一样被生态治理项目“反哺”的村民不在少数。据张成介绍,仅该村在项目上打工的村民便有数百人次。“多的时候2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100多人。年龄大一点儿的做保洁、保安等,年轻的做服务员。”张成说,“村民可以从家门口挣钱,企业也不用安排住宿,双赢。”

  与此同时,项目不仅给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在逐步改变周边村庄的种植结构。瀑河乡党委书记米士亮介绍,此前,村里多以大田作物为主,随着项目的需求,前几年开始,村民们也开始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

  新乡村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郭涛踌躇满志。一方面,他计划与当地校企合作,引进优质籽种,通过特色种植、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另一方面,他也看准了旅游开发带来的机遇,准备利用村里闲置的宅基地做民宿、开餐饮,改变原来的业态。郭涛的目标很明确:助推乡村振兴,提升村民收入。

穷乡变福地

  徐水区:做好配套设施服务,“荒山坡”变身“打卡地”

  十年后的石龙山,除了治理项目改变着村民们的生产方式,更令人欣喜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周围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石龙山已经成为了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涵盖石龙山体育生态公园、农文旅产业园等诸多场景。每个清晨或是傍晚,这座曾经寥无人烟的“荒山”上,到处都是骑行、散步的村民,还有游客从周边的易县、满城、保定等地“远道而来”。

  郭涛和张成已经不太记得到底从何时开始,石龙山上已经有来自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但在他们看来,游客们的到来对于这里的几个村庄来说,无疑意味着更大的机遇。

  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努力下,瀑河生态休闲度假区成为了第五届保定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观摩点之一。而徐水区作为此次大会的主会场,也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在这座充满勃勃生机的生态休闲度假区内,有时光长廊,有月季园,也有为过夜游客准备的房车营地、帐篷营地和民宿,周边还修建了全新的环堤路、龙腾广场等配套设施。

生态休闲度假区的瀑河水库和环堤路

  石龙山,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山坡”,历经10年,从满目疮痍的“10%”到郁郁葱葱的“80%”,石龙山的生态治理已经迈出了再造“绿水青山”的第一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来源:新华网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