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仪式现场。
“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奖者领奖。 摄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阳杰 吴聃
“四川杰出人才奖”是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省级最高人才荣誉奖项,旨在表彰为治蜀兴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评选注重向领衔重大科技任务和解决“卡脖子”难题的人才倾斜、向着力技术开发运用和成果转化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倾斜、向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经营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的人才倾斜,最终遴选出14位杰出人才。 本届“四川杰出人才奖”是如何产生的?获得者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为此,记者采访了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和部分获奖者。 注重“重大”与“前沿” 他们肩负重任在行业领域最前端攻坚克难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在“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们的带动示范下,一大批立足本职、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全省人才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此次表彰的人才身上彰显着“重大”和“前沿”两大特征,既肩负着时代重任,又坚持在行业领域最前端不断攻坚克难。 例如,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在做好教育工作基础上,还深耕专业领域,发明了“无传统阻燃元素”全新阻燃技术,引领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 作为我国核动力工程管理专家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王丛林,主持完成了核动力的研发、设计、建造工作,实现了批量生产,建成了中国自主的数字化核反应堆。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兼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张小松,长期从事网络安全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实现了我国网络安全防御能力从单项技术突破到智能化、体系化的跨越。 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代表人物,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解决了我国首例刚性屋面索穹顶和世界最大规模大开口索穹顶的关键技术问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副主任许乔,带领团队攻克了硬脆光学元件超精密磨削与确定性抛光技术,成功研制了大口径特种非球面透镜,自主建立了巨型高功率激光装置先进光学制造体系。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华西临床医学院院长李为民,带领团队开发出智慧化早期肺癌精准诊断系统,使肺癌筛查漏诊率较美国方案大幅降低。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周激流首次将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118赫兹氧气吸收通道融合应用于国家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实现了全天候卫星观测。 西南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翟婉明,创建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全新理论体系,解决了钢轨复杂振动状态下的轮轨空间动态耦合建模和散粒体道床振动模拟等国际性难题…… 注重“一线”和“基层” 他们长期在科研生产经营战线矢志奋斗 在领衔重大科技任务,解决“卡脖子”难题之外,第三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还呈现出长期扎根基层,并在科研生产经营一线矢志奋斗的特点。 中国农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其长深耕“三农”领域,不仅创制出国际上首例栽培层超过20层的无人化植物工厂,还研制出了较国际同类产品成本低70%以上的低成本设施叶菜工厂化成套装备。 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育贤自2009年返乡创立巴山牧业公司以来,专注濒临灭绝的青峪黑猪保种及产业开发,相关课题研究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陈跃长期从事分子影像、融合影像、靶向治疗研究,他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镥177标记新药,降低了患者检测费用,消除了对进口药物的依赖。 省文联主席、省川剧院院长、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潜心川剧事业40余年,两次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的省地调院化探队总工程师唐文春,不仅建立了“新兴矿产勘查创新工作室”等科研平台,更带领团队先后在锂、钒、铼、石墨等新兴资源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专注收藏中国百年历史40余年,创建的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拥有藏品1000余万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4790件,全面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史……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全省科研生产经营一线选树“杰出人才”只是手段和形式,根本目的是希望树立榜样,引导全省各级各部门围绕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形成天下英才聚天府的生动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来源:四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