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石板桥,沟通卧龙河缺口滩两岸居民往来,曾不时有人因桥窄而摔伤溺水;种植葡萄的果农陈长清,受够了不通水泥路的苦,曾经想换个地方从头再来;高安镇几个村庄发展荷花、乡村旅游等产业,但缺乏道路连通,一直攥不紧合力发展的拳头…… 存在断头路、缺失产业路及道路通达、通畅率不足,一度是垫江实施乡村振兴的短板。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当地乡间道路宽了起来,密了起来。11月1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垫江县采访时获悉,目前,垫江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312公里,密度达到218公里/百平方公里,率先在渝东北地区实现乡镇通畅率、行政村通达率和通畅率等3个100%的目标。在有效缓解群众“出行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筑牢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今年6月,垫江成为“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县”。 新桥通了 再也不用担心过河摔伤溺水了 细雨中的垫江卧龙河缺口滩,两岸郁郁葱葱,一座青石板小桥跨过清澈的河水,颇有乡村田园意境。 “这座桥以前可是‘吞’了不少人。”今年69岁的澄溪镇高兴村三组村民吴廷成介绍,缺口滩石板桥有上百年历史,曾是高兴村和对岸五洞镇龙滩村群众往来最便捷的通道,如要走安全的大路需要绕路近10公里。 往来行人较多,桥面距离河面不到2米,桥宽又仅有1米左右,是座名副其实的“漫水桥”。“夏天发水或光线不好时,经常有人翻车遇险。前年夏天,就有个骑摩托车的连人带车一起掉进河里,摔断了腿。”吴廷成介绍,每逢下雨发大水淹没桥面,村民就无法正常出行,一旦碰上急事,只能冒险涉水过桥。 多年来,当地想了很多办法:加宽桥面石板,整修两岸……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垫江县将其纳入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项目,投入近200万元,加上群众自发筹集的24万元资金,建成了一座6.5米宽、10米高、72米长的现代化桥梁。 如今,两岸群众出门办事、农事耕作、孩子上学再也不用担心了。不仅如此,新大桥和旧石板桥并立的缺口滩,因为景色优美、环境良好,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景观。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的加快,澄溪镇还陆续改建了卧龙河上其他两座桥梁,新修乡村道路10余公里。而整个垫江县,近年来,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原则,累计新建“四好农村路”900余公里,初步形成了贯穿全县的路网。全县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点153个,建成农村客运线路106条,运营里程近500公里。 乡村路 产业路 田间大道助推产业迈大步 “四好农村路”的延伸,不断降低着农村的运输成本,还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乡村旅游等综合性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新民镇明月村葡萄种植户陈长清说,以前村里的路不仅窄还坑坑洼洼,卖葡萄要用人工挑到大路上,曾有一段时间,他想搬到外地重新发展。后来,当地政府加快了农村道路的改扩建,仅在今年,就投入280万元在明月村实施油化道路7公里。 现在,外地客商的车子可直接开到陈长清的果园门口。路好了,运输顺畅了,葡萄销路自然也就好了。陈长清的葡萄种植也从以前的数十亩扩大到现在的100多亩,不仅自己的收入在逐步增加,还带动周围10多家农户增收。 随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明月村的产业结构逐年优化:由以前的粮油作物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经济作物、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明月村已有2000亩土地被流转,引入现代农业企业十余个,投资额累计超过3亿元,发展起葡萄、猕猴桃、草莓、西瓜、哈密瓜、蔬菜等产业。不久前,明月村被当地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示范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3000元。 “路不仅仅解决通行,更是致富路、连心路。”垫江县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计划建设的每条路,都由乡镇、村委会和村民等使用者参与决策,确保既符合路网建设要求,又与当地需求紧密衔接。同时,将农村公路的布局与当地产业发展、特色景观打造等紧密结合,使之真正成为发展的命脉、致富的通道。 道路通则百业兴。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垫江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发展生机勃勃。高安镇的晚柚、五洞镇的李子、澄溪镇的莲藕等特色产业成为村民的“印钞机”,众多自然村落成为乡村旅游景点。目前,垫江已发展晚熟柑橘、晚柚、特色李子等绿色产业15万亩,今年前10月,垫江旅游接待33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2.8亿元。 管好用好农村路 畅通乡村振兴大道 小楼掩映在翠竹间,潺潺河水漫过乱石滩,初冬的暖阳下,金桥村有着一种别样的美。 随着西子滩大桥的投用,联系高安镇金桥村与对岸两个村庄的硬化道路环线贯通,垃圾清运车也开到了金桥村。以往农家院坝杂物垃圾随处堆放,鸡鸭粪便满地的现象,因为垃圾集中清运而成为历史。高安镇金桥村村民、53岁的余义淑说:“现在出门都是水泥路,左邻右舍院坝打扫得干干净净,村里还要搞田园综合体,将来肯定比城里还要安逸。” 余义淑以前与丈夫长期在外打工,逢年过节才回来。去年,他们准备利用多年积蓄在垫江城区买房子定居。然而,看到村里路通了,环境变好了,荷花、水稻、柚子等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就改了主意,决定将老家的房子重新翻修,回村定居。 金桥村位于垫江龙溪河西子滩附近,河道中央拥有大片的岩石滩,一座长度超过100米的青石漫水桥连接两岸,河道旁茂林修竹,两侧栽种着近千亩荷花。不久前,可俯瞰整体景观的110米长西子滩大桥投用,包括金桥村在内的几个村庄被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将要打造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今年以来,高安镇围绕该田园综合体,新修建农村道路近20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发展,以金桥村为核心的高安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区内,陆续有50余位青壮年村民回村发展。以道路、桥梁为重点的“四好农村路”,使高安镇金桥村、东桥村、新溪村等村庄发展连成一体,大大加快了农村休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步伐。 道路的延伸给农村带来实惠,也激起了村民养路护路的热情。不久前,高安镇以当地田园综合体为核心,成立了一支拥有数十名成员、配备专业设备的公路养护队伍。不仅是高安镇,目前,垫江县26个乡镇、街道均设置养护管理机构,落实了县、乡、村级公路养护人员,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不仅如此,垫江还探索推行了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相结合的制度,鼓励沿线村民分段承包、定额包干、义务养护,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群众养护队伍。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促进了城乡“人”“地”“钱”等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着当地特色产业和生态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条条掩映在田园间的乡间道,推动着垫江县乡村振兴大步向前、全面发力。 记者手记>>> 建设“四好农村路” 为乡村振兴打头阵 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在山水田园间蜿蜒,伴随着道路的延伸,是群众进出的便利,是产业的加速发展,更增强了人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期待。垫江县以“四好农村路”为切入点,串点连线、连片成面,为当地乡村振兴打头阵。 在垫江采访过程中,卧龙河缺口滩上的两座桥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以前,两岸群众过河全靠石板桥,因为桥窄每年都有人摔伤、溺水。得知县里准备在这里修一座大桥后,两岸群众自发为修桥捐款,出钱、出力又出工,不到一年时间,石板桥旁就落成了大桥。一新一旧,一高一低,缺口滩上的两座桥成为当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标志之一。 同样是邻近的两座桥,西子滩桥和旁边的旧拱桥迎来的则是不同的新起点。即将投用的西子滩桥,串起了两岸三个村庄发展,产业发展促增收、规划建设美乡村的合力就此形成。随道路改变而退出舞台的旧拱桥,则因上百年的历史和美丽的乡愁记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准备打造成乡村旅游新景观。 梳理垫江农村道路建设的过去和现在,我们能看出其中蕴含着的逻辑——“走得出去”和“引得进来”。以打通断头路、形成连通域内外的路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破解制约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交通瓶颈问题,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吸引资源、资本、人才回归,激发内生动力,聚拢乡村振兴的人心。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筋骨,我们在‘真’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想办法,全力以赴进行到底。”垫江县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县将以打通断头路、改造开通农村客运联网公路等为重点,着力新建改建拓宽村级公路,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县撤并村通畅率和村民小组通达率100%,构建内畅外联的大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王亚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