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农新闻网巴中讯(通讯员 陈刚)按照党的十九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总体要求,我区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始终坚持“农民主体、试点先行、稳妥推进”三条原则,始终把握“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集体成员收入增长”三个关键,始终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通过抓实清产核资,抓准成员认定,抓牢股权固化,抓细经营管理,有效激发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资料图片 一、试点先行,探索路径。把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作为标准,把先行先试作为实现规范、民主、公开、公平、精准的必经程序。2015年,在水宁、曾口、化成部分村开展“三资”清理试点;2016年,在试点基础上选了7个村开展股权量化、运营机制建立等试点,并在全区同步开展“三资”清理;2017年,我区自加压力,在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区8个乡镇任务基础上,确定全区全面完成股权量化工作。 二、把牢关键,确保质量。把严“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份量化、经营增效”四道关口,护航优质推进。在清产核资方面,注重账内与账外结合,彻底清查核实集体所有资产和债权关系,做到账账、账实、账据相符,保证量准、核准、评准,确保不漏、不落、不差。在成员认定方面,按照“于法有据、依民有序”的原则,细化拓展农转非、农村范围内迁移、婚姻、出生(收养)或过继、历史及政策原因返乡等6大类24种特殊群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认定,由区印发《农村集体经济经济组织成员认定的指导意见》。在股份量化方面,遵循有利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群众长远增收原则,在成员“基本股”基础上,探索设置“公益股”,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生不增、死不减,入不增、出不减。在经营增效方面,实行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治理,引导建立“农业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盘活农村资产,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均有收益。 三、强化管理,保值增效。注重程序把控,严格群众参与,把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标准。2018年按照全国统一口径,进一步核实细化,现已全面录入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在“台账式”管理方面,坚持“账实、账证、账单”相符的原则,进一步摸清家底,对411个村2370组按层级进行了清理认定,锁定资源性资产32.0273万亩(未承包到户耕地13220亩、园地2321亩、林地277744亩、草地33亩、水面9030亩、四荒地),经营性资产17.1亿元、非经营性资产40.14亿元分类建立台账。在“股份制”经营方面,采取入股分红、租赁流转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农村“三资”,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现已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5个。在“多元化”发展方面,创新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引导农民“带权进城、人户分离”,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和闲散资金入股到村集体经济组织。 四、精心谋划,强力推进。建立“双组长主抓、多部门协作、区乡村联动”推进机制,确保高位推进。建立“三包”责任、三级联动、纠纷调解三大机制,建立政府、村(社区)、专家、律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制定改革“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副科实职领导任组长的6个业务指导组,分片定乡,包业务指导、包问题整改、包最终交账,及时解决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具体困难和问题,持续跟踪问效。
五、激活产权,破解融资。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为依托,捆绑地上特色产业及设施(备)抵押、担保融资拓展产权权能,设立农业信贷发展和风险补偿基金3770万元,政府和金融机构按照7:3分担贷款本息损失,再按带动贫困户比例贴息,并补贴50%特色农业保险保费。带动目前,共评估198个新型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等产权总值3.7亿元,授信放款189笔2.04亿元,把农户(贫困户)铆在产业上,有效带动贫困户8250户26629人脱贫。《巴中市农村确权破解融资难题》被省政府领导签批,作为经验做法向省金融工作局专报。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