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对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做出再部署,决定在已纳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长住异地工作人员、异地转诊人员的基础上,将外出农民工和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直接结算的范围。如果将以上6类人员排座、对号,可以发现,当前政策基本已经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的需求。这对促进劳动力转移、人口合理流动以及落实分级诊疗,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但在政策落实中,一些参保人员报销“梗阻”不容忽视。比如,国务院督查组在贵州省明察暗访时发现,当前跨省异地就医仍存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少、医保报销要求“奇葩证明”等问题。相关媒体也在江苏省南京市发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工作仍有“堵点”,转诊信息上传不及时、老百姓对结算政策缺乏了解、政策差别形成困扰等多方面的因素直接阻碍了参保人员获得高效便捷的服务。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经国家平台结算的人次达到48.6万人次(含新农合3.5万人次),是2017年全年的2.4倍,虽然同比增长迅速,但与每年全国跨省异地就医人次相比,这一数据基本也反映出相当多的人未获兑现政策红利。 国务院督查组的检查发现是很好的提醒,提示当前医保现代化管理工作仍存在短板,便民利民的制度潜能还有待充分发挥。尽管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医保全民覆盖,但信息化水平不高,由于制度分设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平台,专业化的经办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始终存在,由此导致医保管理能力较弱、服务效率较低,一些地方的医保机构、面临能力和经验的双重考验。与此同时,一些地区的医保机构为民服务理念不强,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存在敷衍推脱等问题。 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是与民心相连的基础工程,参保人员的切身感受直接构成了民心指数,口口相传之间,甚至可能对政府施政的公信力产生影响。当前,国务院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国家医疗保障局也综合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改进措施,相信对查找出来的问题会绝不手软、改进到底。需要强调的是,在治标的同时,也还需针对现象背后的问题,立足制度设计,突出服务能力建设,强化为民服务的内涵,让这一惠民政策由内而外释放热度。(叶龙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