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大蒜丰收季,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山西省朔州市应县紫皮大蒜也迎来丰收。近日,笔者在盛产“头肥瓣大、辛辣味浓”大蒜的应县小石口村看到,蒜农们正忙碌在田间和庭院,用一条条粗壮的“蒜辫”连起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各地的批发商络绎不绝来到这一带收购大蒜,丰收的喜悦也挂在了蒜农们的脸上。 小石口村的紫皮蒜,当地俗语说“车辗不碎,脚踩不烂”,经久色不变,香味四处散,堪称“金不换”。 村民谭慧今年种了五亩大蒜,为赶在下雨前把蒜收完,他和妻子在地里忙了好几天,另外还雇了四五个人帮忙编“蒜辫”。“小石口村的蒜分为大、中、小三种,从地里收回来后分别编成蒜辫子,五十头的蒜辫子有两米长,可以说是蒜中的精品了。村民把蒜编好以后,要放在棚子里阴干一个多月,就是最好品质的蒜。”谭慧说道。 满院的大蒜和编蒜的场景,被谭慧用手机“现场直播”,展示给各地的网友。他说,自己在短视频平台上有2000多个粉丝,去年至少有20%的大蒜,是通过网络销售出去的。这次他准备收购一批大蒜,销往江浙沪等地。 村干部曹大瑞告诉笔者,小石口村紫皮大蒜种植面积共300多亩,亩收入超过1万元,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目前村民靠种蒜都过上了好日子,今后村里要继续扩大种蒜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让村民收入再“拔一节”。 除了小石口村,在应县还有10多个乡镇的40多个村庄种植紫皮大蒜。目前,应县包括紫皮大蒜在内的各类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年产值达12亿元,蔬菜产业收入占到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任永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