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龙扬镇  请输入关键词

贵州“独臂干部”张兴燚:争做群众知心人 撑起村子“半边天”

2019-11-25 15:20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张兴燚,贵州省关岭县沙营镇纸厂村的一个村干部,因一场意外痛失右手的她,凭借顽强的毅力,用左手学习写字,打电脑,做微商等技能;作为村干部,她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中,白天就带领村民上山搞产业,晚上就在农户家拉家常......在脱贫攻坚这片战场,张兴燚用自己的辛勤和真心,赢得了纸厂村村民的认可,也获得了同事的尊重。

记者见到张兴燚时已经傍晚,她刚从医院赶回来,一头披肩的黑发,略有些黝黑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瘦小的身子走起路来雷厉风行,定睛看去,她右边的袖口空飘飘,胡乱摇晃着。

“手臂是一场车祸带走的,截肢地方有点痛,今天就去医院看了下。”面对询问,张兴燚依旧面带笑容,语气平静;但谈到工作时,她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还有一股敢闯敢拼的劲头。

在纸厂村工作6年来,她用心记住每一个村民的情况,且“如数家珍”,还用一只手带着村民搞产业谋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如今纸厂村的荒山成了脱贫攻坚“刺梨园”,纸厂村发展越来越有奔头。

自立自强,她将左手“炼”成“右手”

张兴燚是纸厂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女青年,中专毕业后,她在沿海地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还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她看来,生活或许就这样顺利下去。然而,一场意外却突然降临。2013年春节,张兴燚带着刚满月不久的儿子回老家过年,路上,一场车祸夺走了她的右手。困难面前,丈夫选择离去,望着空飘飘的右手,这个27岁的女人眼泪彻底“崩溃”。

出院后,张兴燚的生活处处碰壁。一次,工作人员让她填信息签字,她用左手拿起笔一直斗,半天画不出一个像样的字来。还有一次,她去邮局寄包裹,连续请了3个人帮忙填单子都被拒绝,最后,一个煤矿工人伸出援助之手。一次次的打击,让张兴燚下定决心,“要把左手练得跟右手一样灵活。”

2013年冬天,张兴燚一个人坐上到关岭的班车,买了一副3米长的仕女图十字绣,回到家中埋头就开始用左手绣。迫于对生活的无奈,她坚持用左手抱孩子,用左手做家务,还坚持每天练习写字......一段时间后,左手能做的事越来越多。

当时,纸厂村缺一名村主任助理,恰好张兴燚会电脑,又有文化,村主任多次邀请她到村委上班。到村不久,张兴燚便发现村里的状况比较困难,由于村干部年纪普遍偏大,都不怎么懂电脑,她便把村里信息录入的工作揽下来,用左手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录入信息,直到现在,她敲键盘的速度并不比正常人慢。

“在村里的工作,一直都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过得很充实。”2016年,纸厂村进行村干部换届,张兴燚当选为村里的副主任,这是纸厂村村干部中唯一的“女将”。为了带领村民们发展,张兴燚还主动学习铺膜、种植等技术,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还学做微商,并带着村里几个年轻妇女一起做微商。

倾尽心力,她把群众当“自家人”

从关岭县城出发,沿着山路驱车,40分钟后,纸厂村村貌映入眼帘——这是一个大山环绕的村子,土地几乎都是坡地,房屋沿着山脚延伸出去,全村一共786户3517人,16个村民组,张兴燚担任其中三个村民组的网格员。

“我联络的三个村民组有67户一般户,33户贫困户,其中一些是要经常去走访的。”才刚接任纸厂村一、二、三组网格员半年时间,张兴燚已经对每户农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她看来,“要做人民群众的干部,就要将群众的事记在心里。”

肖昌华来村里当第一书记两年多,在他眼里,张兴燚是村里的“小能手”,只要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张兴燚出马总能解决。2018年,村里的贫困户李某林突发疾病,吐血不止,送到县医院救治后仍不见好转,李某林家人都已经放弃了治疗,张兴燚知道后,极力劝说其家人不要放弃,还为李某林筹备医疗费。在张兴燚的坚持下,李某林被送往安顺市人民医院救治,最终人被救了回来。

罗国昌是村里有名的“老顽固”,曾经,他一见到张兴燚,就会用“一只手”“一把手”等语言对她冷嘲热讽。了解到罗国昌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平时是一个乐于助人的老者,在村民中有一定的威望,张兴燚以德报怨,在村里物色那稿组小组长人选时,张兴燚毫不犹豫的推荐了他。去年,纸厂村发展产业需要一名负责任的基地管理员,张兴燚再次向村里推荐了罗国昌。知道张兴燚两次在村里推荐自己,罗国昌这才对张兴燚的态度有了转变。现在每次见到张兴燚,罗国昌一口一个“张主任”“小张”叫得十分亲切。

抓好教育是落实“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任务,读书让张兴燚走出大山、增长见识,也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张兴燚深知,教育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力最可靠的武器。“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孩子们的命运。”近年来,村里因为家庭困难辍学被张兴燚劝返校园的孩子就有12人。

在村里工作以来,张兴燚始终把群众当“自家人”对待,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表现了她用心对待每一个村民,也正以为如此,张兴燚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上山下乡,她总是冲在第一个

纸厂村是省级一类贫困村,2014年时贫困发生率高达49%以上。在纸厂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张兴燚总是冲在第一个。

2017年,纸厂村决定发展扶贫产业,但由于纸厂村的土地多为沙土,不保水,产业选择成了第一道“拦路虎”。为了产业尽快落地,张兴燚托关系找来了广东的一家企业准备种植桐子树,并陪着企业一起上山考察,但这家企业还是没能留下来。之后,纸厂村村委班子多次研究,最终才选定刺梨产业。

解决了种什么的问题,但资金又成了第二道“拦路虎”。纸厂村流转了1200亩土地都想种植刺梨,但产业资金只有100万元,根本不够用。困难面前,张兴燚带头从银行带来5万元投入到产业发展中,她说,“五万块钱就算亏了,最多一年我就能挣回来,但是产业搞不起来,村里就一直摆脱不了贫穷的标签。”

见张兴燚带了头,村里的其他干部也纷纷跟着入股。2017年下半年,在纸厂村的山头上,每天有八九十人出工,除草、挖坑、种树,张兴燚带着村民上山不停的干,从早到晚不下山,村民轮流送饭。那年11月,纸厂村1200亩的山头没有了昔日的荒草丛生,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小树苗。

刺梨种下去了,3年才到丰产期,为了解决短期收益问题,纸厂村在刺梨基地套种乌芋500亩。2018年套种的乌芋就卖得5万元,张兴燚看着山头上的产业,干劲儿更足。那段时间,张兴燚几乎天天待在山上,晚上就到村里走家串户。

“她是个自强的女人,什么事都坚持自己干。”肖昌华回忆,今年乌芋成熟时,张兴燚和去年一样,带着村民们上山挖乌芋,下山时,张兴燚用仅有的左手挑起一点水,用手在一旁的石头上反复搓洗手上的泥土。那一刻,肖昌华的眼眶也红了。

今年10月,纸厂村将刺梨产业承包给第三方进行管理。张兴燚终于不用每天山上山下来回跑,但她心里仍牵挂着村里的产业发展,“一个村要发展,得村集体先富裕起来,等刺梨产业丰收后,我还想谋划其他产业,让人人都有稳定收入。”

晚上8点,天色完全暗了下来,采访已经接近尾声,张兴燚又要急急忙忙的赶回村里去,正处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她希望能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多做些事儿。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本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