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镇网陕西讯)2018年5月28日,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党委书记王忠宝同志为全体镇村干部上了一堂关于“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的精彩党课。通过结合他自身在红旗渠干部学院,4天系统、实地的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从三方面详细解读了红旗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以及时代价值。
一、人工天河红旗渠。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人民为了改变千百年来缺水的天然困境,坚信与其苦熬不如苦干,立誓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历时十年,修建了中国的水上长城、天下第一人工河——红旗渠。当时参加工程修建的干部群众达30万,经受了最困难时期的考验,在环境极其恶劣、条件十分欠缺的情况下,凭借一锤一钎一双手,跨经两省,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2个,挖砌土石方1640万立方米,投资6865.64万元,在沟壑纵横、悬崖绝壁叠生的太行山上修成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建成后,基本上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面貌,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昭示了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干事创业精神。面对国家困难,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干十年,建成了红旗渠,不断赋予红旗渠新的时代精神内涵,将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谱写出“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发展四部曲,实现了林州由山区贫困县向现代化新兴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跨越,开启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二、太行丰碑——红旗渠精神。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县人民不等不靠不向国家伸手要。没有道路自己修,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水泥自己制,没有炸药自己碾,没有技术自己学,用着一双手、拿着最原始的劳动工具,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石掏渠,修成了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乃至世界的奇迹。红旗渠是林县人民攻坚克难创造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面攻坚克难的精神旗帜。
三、时代价值——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道路上,面对当前陕西华州区莲花寺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曲折,换位思考,今日之困难,是否难过当年修建红旗渠?红旗渠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一个宣言。红旗渠精神是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团结协作、敢想敢干、攻坚克难的一面精神旗帜,它历久弥新。
和陕西华州区相比,林州市的发展历程有些独特,它与太行山息息相关,可概括为“70年代十万大军战太行,80年代十万大军出太行,90年代十万大军富太行,00年代十万大军美太行”发展四部曲,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最后转变成美太行,见证着林州一路发展的变化,尤为不易。因此,我们应深入学习孕育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充分挖掘陕西华州区发展的红色基因这一独特条件,进一步解决发展思维保守、工作标准不高,存在坐井观天、以点带面的小格局思想。在追赶超越的大背景下,积极对标省十三次党代会“五新”战略部署和市五次党代会“三地一中心”建设目标,以特色园区、特色生态、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城市“五个特色”建设为路径进一步达到区党代会提出的“四新华州”目标。
通过聆听今天这场振聋发聩、催人振奋的生动党课,让全体镇村干部心灵再次得到了洗礼,也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在今后的干事创业中将充分发扬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16字精神,充分挖掘陕西华州区渭华起义的红色基因,立足本职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加快发展中谱写陕西华州追赶超越的新篇章。(特约通讯员:吴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