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新华社 春季新学期以来,教育类留言呈现明显的抬升态势。在部分中部省份,第一季度的教育留言甚至达到总留言量的近20%。而这其中,反映农村基层教师工作待遇的留言尤为突出,占比超过50%。从这些基层教师的留言中不难看出,长久以来存在的基层教师工资水平低、工作生活条件差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 “我是湖北省崇阳县一名初中教师,从教近20年了,每月能拿回家的工资只有1600元。儿子上学,老人要养,的确难以维计……”。很多教师在留言中反映,微薄的工资甚至已经低于维持正常家庭生计所需的水平,“教师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份针对湖南20个县市区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显示,有近半数的农村教师认为自己年收入比其它行业的同龄人低很多;即便与当地农民相比较,当前农村教师收入也偏低。捉襟见肘的工资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一位农村教师写到:“教师的精神状态濒临崩溃”。另一位教师则说,很多还留在农村的教师“无心教学,消积怠工”。与此同时,据网友反映,一些出发点本来是为了改善基层教师待遇的政策,由于缺乏充分论证,在效果上大打折扣,甚至出现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的局面,给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带了进一步的伤害。 在我国现阶段,区县一级财政承担着相当一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就使得教师工资水平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呈现较大差距。而即使在县域内部,城镇中心学校的工作条件远比农村学校来得优越。从而造成了因教师短缺而承担着更多工作量的基层教师,不仅待遇上远低于城市教师,也比县域内中心小学差了不少。这在事实上形成了一种逆向激励,一些优秀教师想方设法地向城市学校和城镇中心校流动。有人形象地把农村学校比做一个“培训基地”:经过基本教学经验训练的青年教师,挤破头要到更好的学校去。一位农村学生的家长写到:“我们这里中青年教师都走的差不多了,我们农村孩子上学怎么办!” 近段时期,人们把农村孩子进入名牌高校作为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背后更为基本的事实是,如果没有教育系统内部的师资力量的公平配置,也就无法在起点和过程中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五一劳动节很快要到了,让包括农村教师在内的基层劳动者获得体面的劳动收入,让他们能体味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才是对这个节日最好的纪念吧。(吕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