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六一节“六一劫”?六一,把节日还给孩子

2014-06-01 08:57 光明日报

  来自河北承德贫困山村的孩子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六一儿童节。本报通讯员 方艳梅 本报记者 耿建扩摄

图片来源:网络

  何为儿童节?就像花儿绽放,儿童节是儿童舒展天性的日子,最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不妨碍他人就行。比如穿奇装异服到学校,过异想天开的一天;比如去郊外捕鱼捉蟹,支帐篷午睡等等。儿童节的守护神一定是父母和老师,因此,儿童节是父母和老师重返童年的日子,谁会拒绝如此幸福?——孙云晓

  戴红领巾、传唱儿童歌曲、参加游园会、看电影……记忆中一个个情景在六一节迸发出来。

  当成年人童心未泯,晒六一时,现实中孩子们的六一又是如何度过的?六一节是“六一劫”吗?六一如何设计,才能成为孩子们自己的节日,把节日真正还给孩子?

  经典

  入队记忆在延续

  “孩子们,大槐树陪伴你们快一年了!在这棵浓密的大树下,你们和它分享了多少秘密?幸福?欢笑?在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大槐树还将见证你们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光荣时刻!希望你们永远快乐!”当李红看到孩子班主任张滢在博客中写下这段话时,她意识到,六一来了。

  入队,是六一节的经典保留节目。

  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76岁的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李吉林的“红领巾情结”依然浓重——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敬着少先队礼,唱着队歌,这是她在自己70多岁的时候,纪念童年的方式。

  “我们对少先队的感情是很深刻的,还记得我15岁离队的时候,万分不舍,而且我们初中毕业的毕业证上的照片都还佩戴着红领巾。”李吉林兴趣盎然地告诉记者。提起六一儿童节,她最难忘的是和同学们一起到江边看日出。

  回忆起六一儿童节的变迁,李吉林说:“以前的六一都是庆祝活动,比较简单和传统,就是联欢会或者请先进人物作报告,而现在的设计,是从孩子需求出发的。”

  延续中有新意,仪式感中有敬意。

  “在入队仪式上,有家长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当年入队时佩戴的红领巾,给自己的孩子戴上,这就是少先队精神的传承,这样的仪式对孩子们的成长是有益的。”

  “孩子们长大了,能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帮同学打扫卫生,把弟子规中所背的内容践行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北京史家小学教师张滢欣慰地说。从5月份的入队教育到正式完成入队仪式,她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入队仪式是孩子们很期待的,也是他们进入小学后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现在他们才上一年级,没有更多的认识,不能够完全明白少先队的含义,但等他们长大一点后就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从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到内容都要为了孩子,而不是为了宣传,要使六一回到儿童本身的成长和发展,这样的六一才有意义。”张滢说。

  美好的瞬间被张滢一一摄录下来,放在班级的微信里。

  看着长大的孩子,家长们激动不已。

  “我怎么看着看着眼睛湿润了。神圣、激动、感恩、感动……”

  “这种仪式感,这种美好校园生活的记忆应该是孩子们所拥有的。”

参与

  孩子是节日里的“小主人

  六一,不独是歌舞,娱乐,热闹,还有自我的发现,提升。

  “环保”就是北京海淀实验外国语学校此次“六一嘉年华”活动的主题。

  “环保教育是一个延续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学校小学部德育副校长刘伟认为,在儿童节,孩子们应该感到节日的快乐,生活的幸福。他们是社会的孩子,需要去体验社会功能,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和别人交往。比如在卖场中,孩子们可以感受真正的社会,自己去购买,去销售,同时用英语完成整个活动,还有各个团队之间的配合、交接班工作等等,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作为老师,我们要多为孩子创造接触社会的机会。

  “我们学校明天活动可多啦!有捏面人儿、吹糖人儿、画彩蛋还有绘画表演。”对于即将到来的六一,然然表现得特别兴奋。“我会画国画!明天还要给大家表演呢!”

  “今年学校活动不同以往。请了书法家来指导孩子写字,还有篮球操、小话剧,和家长一起玩儿的亲子游戏,都是孩子们自愿报名参加的。看着他们对活动这么积极,我们家长也挺高兴。”对于今年学校的六一节安排,然然妈妈十分满意。“孩子每天回来都会和我说活动准备得怎么样啦,他们又有什么新点子啦。我觉得孩子比平时更愿意和我们交流了。”

  二年级的跳跳参加了学校的“爱心义卖”活动,一天的活动结束以后,当记者问到“六一节是什么”的时候,跳跳说:“六一节就是我们的小孩儿的节日,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玩儿!”

  更多的孩子不再是舞台上的演员,看台下的观众,真正成为了六一节的“小主人”。

  “以前学校的一些做法,往往忽略了两个‘度’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力上,另一方面是学生精力上。如果这两方面过度了,甚至会造成一些孩子和家长的反感,那么这种形式的活动,肯定是不合适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部教授郑新蓉向记者表示,“学校活动,应该在意义和创意上多下功夫,既能吸引孩子们来参加活动,还要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同时还要注意不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多样化的庆祝形式,带来的不仅是孩子们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节日里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六一节应该成为孩子们的‘狂欢节’,让孩子们在这一天能够自由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甚至让他们自己提意见、提方案,解放孩子们不同的个性。”

  温馨

  家长陪伴孩子过节

  对于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家长而言,儿童节在他们心中,有了说不出的歉意。于是,礼物成了对孩子最现实的“回报”,于是,儿童节也成了不折不扣的“消费节”。

  有没有更好的表示?

  “为了参加他们学校的活动,我已经和单位请好明天的假了。”一位等候孩子放学的家长说。今年的六一节和端午节重叠,不少学校为了在六一当天给孩子们放假,都把六一活动提前了几天,很多家长为了能够陪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特地请了假。

  “我最高兴的事儿就是妈妈那天来看我的合唱表演,我特别开心。”正在读三年级的小伟成对记者说。

  如何看待家长陪伴,一起过儿童节?孙云晓表示:“应当把这种陪伴当成是提升家庭幸福感的重要方式。有时候我们的孩子要求很简单,家长陪着一起玩、一起闹,孩子就会很开心了,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孩子和家长的互相了解、沟通。”

  郑新蓉则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给孩子们的家长提供一些方便。“首先我们要确立一个观念,陪伴孩子不是一种拖累,更不应该是个人的家庭私人事务,社会应该予以支持。”

  “妈妈,今天真美好!”参加完探险露营活动,雅兮主动对妈妈说。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她参加了以“萤火虫发现之旅”为主题的野外露营活动。

  雅兮妈妈说:“我们很想带孩子体验一下,让她走进大自然,接触新鲜事物。”

  在野外有很多未知的事情,除了露营,爸爸妈妈还和雅兮一起完成任务,比如钻木取火、火把大游行、野外救援等。“雅兮从小就很怕火,但这次她自己拿着火把跑了一圈,她很有成就感。”雅兮妈妈告诉记者。

  “究竟六一儿童节该怎么过?还是应该听听孩子的声音,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让他们快乐,当他们回忆起往事的时候觉得有意义。”李吉林说。

  中国儿童中心党委书记丛中笑理解:“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机会和帮助,不能把孩子当作工具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这样会本末倒置。有一些活动,存在着不顾儿童需要,更多是从成人需要出发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教育工作者、家长要树立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去研究和了解孩子,根据孩子的需要去设计主题新颖、引导性强的活动,不能缺失儿童为主体的意识,要充分考虑儿童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在丛中笑看来,把六一还给孩子最好的表现形式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孩子为中心,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要社会联动,让孩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关爱的同时,共同培养孩子学会承担成长中的责任,其实这也是对成人的教育,因为给孩子的理念是通过成人实现的。

轻松

  人情少了更自然

  尊师重教,本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辛勤的教师表达谢意,也是人之常情。但不知从何时起,“尊师重教”变成了“请客吃饭”“送礼攀比”,儿童节、教师节、中秋节……节日渐渐变成了家长的“劫日”。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最近几年这种情况逐渐有所好转。过节送礼,不再是家长表达谢意的方式。

  “现在大家都不给老师送礼了,过年过节给老师发个短信,表达一下感谢就够了。”

  “以前一到过节就得琢磨着给老师送礼物,送完了,又担心礼物不合老师心意。现在好了,我们家长再也不用犯愁了。”

  没了“厚重”的人情,同样感到轻松的还有学校的老师。

  马老师是江苏一所学校的语文教师,一提到送礼,马老师感触颇深:“我们班上有30多个孩子,以前一过节家长就上门拜访,送东西。送来的东西,不收吧,感觉是不给家长面子;收了吧,自己心里又觉得有违师德。所以只能先收下,然后再一一退还回去。有时候退不回去,就觉得自己欠了家长什么似的。”

  而今年的六一节,班里孩子们的家长没有一个给马老师送礼,这让马老师松了一口气。

  “现在好了,不送礼,家长高兴,我们老师也轻松。而且家长不送礼,这首先就是对我们教师职业的一种尊重,其次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信任。当老师要教书育人,如果自己都不能坚持原则,那又怎么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呢?”

  对节日里出现的送礼物的做法,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潘涌表示,这是社会风气在学校的反映,会对儿童的童心世界产生负面影响,是应该杜绝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单纯的地方,应该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影响。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