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援疆教师程琦:但愿每棵“胡杨”都能早参天

2016-12-19 09:53 人民网

      12月15日下班后,程琦无意中在电脑中翻出了他和新疆维族孩子的合照,往事历历在目。电脑旁孩子们写给他的一封封问候信已经累积了一打,读着这些文字,程琦仿佛又看到了那一棵棵摇曳在沙漠中的胡杨。一年的援疆生活已经结束,程琦重新回到利辛县实验小学任教,但那里的师生和家长们仍旧深深记着他,如同他记挂着他们一样。程琦时常在心中祈祷:“但愿每棵‘胡杨’都能早参天!”

程琦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

程琦与他的学生们在一起

  白天结伴而行,晚上禁止外出

  新疆皮山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端,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哈萨克族、汉族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县。皮山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程琦支教的地方,这里气候极端恶劣,年均扬沙天气在240天以上。

  初到那里,程琦的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加之风沙和气候影响,他的头发开始脱落,鼻子经常出血。手往兜里一放,就能抓一把沙子,鞋子中就更不用说了。程琦还记得,当他第一次拿出相机准备拍照时,镜头刚打开,就关不上了,里面旋满了沙粒。

  “今天剥开一个橘子,明天用手一捏,全碎啦。”程琦说,用这句话形容那里的干燥气候,一点不为过。但是,相对于自然条件的恶劣,更可怕的是暴乱,凡支教教师都被要求白天结伴而行,晚上禁止外出。

  刚到皮山两个月,临县邺城就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而让程琦印象最深的是那年的6月28日下午,正在上课,学校忽然接到停课通知,校门外大量家长围堵,要求立即放学,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程琦心头。那一晚,援疆指挥部里高度紧张,没人敢睡觉,谁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大量军队开始驻守新疆。

  “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我们只能尽量平静面对。”程琦说,既然来到这儿,就没有理由抱怨,因为总要有人来。

  用心化解民族情绪

  程琦支教的学校是皮山县唯一一所双语(汉语、维吾尔语)学校,他和这里的维吾尔族学生很快打成一片。

  “只要用心,一切都很简单。”提起和他们相处的经验,程琦如是说。程琦最先教的是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班里全是维吾尔族学生。担心会与他们有隔阂,程琦到校后最先做的一件事就是了解孩子们的性格、兴趣和生活习惯,以及当地人的忌讳。很快,孩子们便接纳了他,并迅速和他打成一片。

  从孩子们的兴趣入手,引导他们爱上学习,通过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其学习的积极性。程琦的到来也让孩子们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一个月后,学校又交给他一个毕业班。

  “这个班里,汉族和维吾尔族学生分成两派,民族情绪化严重,发生矛盾是常有的事。”面对这种情况,程琦表面上不得不护维吾尔族孩子,等事后再分别私下找两派学生沟通交谈,让汉族学生明白什么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让维吾尔族学生明白他们和其他民族都是一个大家庭,只是语言不同、民族称呼不同,都应该团结互爱。

  半年以后,不同民族孩子间的障碍慢慢消除,孩子们逐渐把校园生活重点放在了学习上。更让程琦感到欣慰的是,他所带的毕业班在当年的升学考试中,史无前例地考上了6个重点初中。

  但愿“胡杨”早参天

  “回来那么久了,那边的师生依然没有忘记他。”利辛实验小学校长王瑜告诉记者,自程琦回到利辛县实验小学后,经常收到来自新疆和田市皮山县寄来的信件和包裹,包裹里不是核桃、大枣,就是哈密瓜、葡萄等新疆特产,学校其他老师也都跟着有口福。

  程琦说,维吾尔族是个特别热情好客的民族,刚到皮山时,由于各种不适应,程琦整日看起来病恹恹的,尽管强打精神,什么也没有说,但细心的当地老师和维吾尔族孩子还是看了出来。当地许多老师和家长们便开始传授他克服水土不服的土方法,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在他身边嘘寒问暖,还从家里带了很多特产给他品尝。

  “读着孩子们写给我的热情洋溢的文字,听着他们的一声声问候,我仿佛又看到了那片胡杨林,听到了孩子们叽里呱啦的打闹声,每一张笑脸都印在了我的脑海中。”程琦感慨地说:“但愿胡杨早参天!”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责任编辑:陈雪梅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