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观察:雪堰:“偏远”乡镇的教育经)
教育是永远的话题,最近一段时间,有关于幼儿园入学、小升初、中考、高考的话题不绝于耳,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也是各级政府一直不断努力地方向。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为了选择更好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孟母三迁,择校而居是常事。而在我区雪堰镇,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乡镇,却靠着自己的“教育经”,使区域教育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今天的新观察,一起来关注《雪堰:“偏远”乡镇的教育经》。 突出特色经,提升教育内涵 雪堰镇域面积大,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类学校11所,外来人口众多,入学问题一直是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怎么样留住学生和家长,雪堰镇各大学校给出了这样的答复:突出特色经,提升教育内涵。 走进漕桥幼儿园大班教室,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平板课,大家手拿移动终端,信息资源互通。老师这边发出指令,学生那头就按指令完成任务,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爱学习的习惯。 漕桥幼儿园大班学生 张子浩:我平时很喜欢上平板课,它可以学到各种知识。 用平板上课,这项技术放在今天可能看起来已没有那么新鲜,但是如果时光回流五年,早在2012年,漕桥幼儿园就开全国之先河,在幼儿教育中引入了这一信息化教育手段。 漕桥幼儿园园长 钱晓洁:2012年我们进行了新技术下的个性化研究,《个性化学习系统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于2013年8月被中央电教馆立项,成为全国《区域教育公平研究》子课题,在2015年12月的结题活动中被专家组评为优秀课题。 在雪堰初级中学机器人教室里,2016年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冠军杨铭哲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备战今年的江苏省机器人比赛,自己先模拟设定好“跑道”,然后给机器人输入程序代码,起跑、冲刺、抵达,一次次的修改,为了最完美的呈现,特色教育让雪堰初级中学在青少年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亚军。 雪堰初级中学学生 杨铭哲:对我来说,在学习上,在生活上都有了很大提升,让我在处理事情、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感觉自己思维方式发生改变,考虑问题角度也比较全面,遇见一个事情不再像以前一样手忙脚乱,现在有条理,和程序一样。 特色教育,对于雪堰的众多学校来说,已成为常态。潘家初级中学倡导“山水育人、文化立校”的理念,在全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漕桥小学荣获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现场展示一等奖;雪堰中心幼儿园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称号;南宅幼儿园在“飞翔中国”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摄影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特金奖。 学校有特色,教育内涵有提升,学生们学得开心,家长们也更加放心,靠着突出特色经,雪堰镇的教育布局、规模化办学、现代化教学等均走在了全区各乡镇的前列。 加大建设经 驶入发展快车道 雪堰的教育经,特色是一大亮点,而这个“特色”的成绩,来自于他们“教育优先”发展思路的确立。加大建设投入,支持教育事业,雪堰镇为教育改革和发展优先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投资2100万元的雪堰中心小学新教学楼、投资600余万元的漕桥幼儿园综合楼改建工程、投资超 2100万元的南宅实验学校综合楼改造项目、预计投资2200万元的雪堰初级中学道南楼改建工程………随着大投入,雪堰筑起了教育的大高楼,更彰显了雪堰镇在教育事业上的“大手笔”。 创办于1998年的漕桥幼儿园,地处漕桥、潘家、宜兴三地交界,流动人口比较多,入园矛盾较大。“教室不足、课堂拥挤”曾是学校发展的最大阻碍,问题一经发现,迅即得到解决。 漕桥幼儿园园长 钱晓洁:2010年,雪堰人民政府为我们扩建了一栋教学楼,增加了10个班级,目前,漕桥无论是外来人员还是本地的,都能满足他们的入园要求。 雪堰初级中学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学校,校区环境一度较为老旧。2016年8月起,学校开工建设道南楼教学楼,投资2200万元,目前已进入内部装潢阶段,今年6月份将正式启用。 雪堰镇初级中学校长 张泽雷: 交付以后,我们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极大的优化,老师的上课条件将得到优化,办公设备会进一步现代化。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雪堰发展的动力”,念好“教育经”,雪堰始终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首位,以投入促发展,让优质资源共享。 雪堰镇镇长 王宏强:近几年每年用于教育的支出超过1亿元,改善要超过2000万,下一步为了落实镇上提出了社会民生提升行动,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一是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来改善办学条件,第二成立小学教育集团,让更多的学生共享教育优质教育资源。 优化布局经 共促教育均衡化 加大投入,实现发展,对于雪堰这样一个相对“偏远”的乡镇来说,是发展教育的必要路径,而要真正地念好教育经,还远远不止这些。 潘家初级中学创办于1957年,学校以“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统领个性工作,在武进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连续多年获一、二等奖。2015年,在雪堰镇政府的协调下,学校迎来了南宅初中的合并。 潘家初级中学校长 陈林:尤其是师资队伍的融合,在行政层面来讲,首先抓好教师的思想动态,师德师风,使他们能目标一致,方向一致,为我们大的潘家中学能竭尽全力,另外一方面通过校本培训,通过专家到学校来指导,还有我们派教师出去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既培养教师师德,又培养教师师能。通过2年的努力,我们两所学校融合很好。 布局——融合——发展,对于潘家初级中学来说,合并实现了长远的发展。而对于雪堰中心小学来说,集团化的发展解决了学校的后顾之忧。 雪堰中心小学副校长 秦红:教师是学校的软实力,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投入。 师资紧缺,教育教学质量不能缺,为此,雪堰镇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实施总校长负责制,发挥优势,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指导与帮扶,开展校际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优质化,均衡化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和重点,对于雪堰镇来说,念好教育经,让教育设施更加现代、教育理念更加先进、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将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托集团化办学,雪堰这一“偏远”乡镇的教育经会念得越来越好,“优质教育资源人人共享、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这一目标也会早日实现。 新观察:雪堰:“偏远”乡镇的教育经 责任编辑: 王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