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访谈篇 ◆功能教室缺乏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不便,但不能成为教学质量低下的借口。 ◆小班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契机,开展小班化教学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从论证到实施都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邀请社区管理者和成员参与。 近些年,学生少、师资弱、质量差,似乎成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代名词。发展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保障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权利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农村人力资本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基础保障。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长期被当作临时性教学机构发展受阻,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提高质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几位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有着深入研究的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访谈嘉宾: 任春荣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孙冬梅 兰州大学教授 罗 索 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功能教室缺乏的短板怎么补? 记者:在硬件设施上,许多乡村小规模学校有了楼房,硬件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于人数少,难以形成教育的规模效应,特别是功能教室严重不足,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在功能教室缺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任春荣:首先,要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将闲置教室利用起来。功能教室面积不应全部照搬城市学校面积标准,资源补充的重点在于让现有教室能够充分使用。其次,对于缺乏教室的学校应继续增建校舍,新校舍应按照城乡统一标准建设。再其次,农村学校校舍的设计和建设不仅应体现乡土文化的特点,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一致,还应提升设计品质使其更适合学习方式的改革。每个学校都应保障有一个多功能教室和一个科学实验室,多功能教室可以用于学生活动、音体美等课程的教学,科学实验室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功能教室缺乏会给学校的教学带来不便,但不能成为教学质量低下的借口。科学实验室可以在学校之间共享,也可以学习外国的经验,设置科学实验室流动车,科学教师和科学仪器设备在学校之间流转。 孙冬梅: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乡村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校舍建设得到显著改善,但这些学校地域分布分散、班额小、师资配置薄弱等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功能室与图书的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 可是,小规模学校不能等靠要,不能等条件具备了再进行教学,因为孩子的成长是等不起的。一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例如,建立学校电子图书馆,教师引导学生筛选并自主阅读。二是利用大自然的资源。这是乡村学校的优势,有些科学实验、科学现象探究等,可利用学校、家乡的资源,将课堂搬到室外,现场讲解演示,易于培养学生爱科学、爱学校、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形成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观。三是尝试资源的流动使用。一些图书或简单教学设备可以在校与校之间流动起来,使之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罗索:一是要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小规模学校建设必要的功能教室,重点是要建设好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音乐美术、图书等功能室。二是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提升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2016年,广西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按照“城市带农村、优质带薄弱”的原则,将县域内的城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划分为若干学区,在学区内统筹推进学校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六统一”,有效提升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平。三是要加强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直播课堂、手机学堂、双师教学等教学模式,促进小规模学校学科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缓解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问题,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提高小规模学校基本教学质量。 小班教学怎样变成小班化教学? 记者:推行小班化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乡村小规模学校,由于学生人数少,正是推行小班化教学的契机。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推行小班化教学方面面临哪些困难?如何改进? 任春荣:小班化教学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契机,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更习惯于大班额齐步走的模式。教科研部门、师范教育应加强对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帮助在岗教师和未来教师适应小班化教学。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小班化教学的优点,能够为家庭支持不足的农村学生提供更多辅导,作业可以面批面改,开展小班化教学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距。 孙冬梅: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从教育改革本身来说,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也是从批量生产的大班教学向个性教育、因材施教方面转变。它对改进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这恰好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软肋,也是推行小班化教学遇到的瓶颈。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最多只能称之为小班教学,而不能称之为小班化教学。 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人数少不是一个优势,反而成为一个劣势。按师生比配置教师、单班分科教学等,使得教师兼课多任务重。面对空荡荡的教室只有几个小小的身影,很多教师直言不知该如何上课,也没有上课的心气,孩子们对课堂似乎也没有什么期待。 记者:针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能否变劣势为优势,变小班教学为小班化教学? 孙冬梅:针对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存在的年级多班额小、教师少兼课多等现状,可以改变原来的单式班教学为“同动同静”新复式教学,有利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有效的小班化教学。 所谓“同动同静”新复式教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复式教师的合理调控之下同时进行直接教学和间接教学。以小组合作方式,将高低年级学生组织在一起混龄学习,建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两级复式教学(小混龄教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不分级教学(大混龄教学)。兰州大学复式教学项目组自2000年起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进行了长达17年的行动研究。项目学校大量实践表明,小规模学校由于师生比高、师生关系密切,采用“同动同静”的新复式教学,不仅有利于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和个性化的教育,还可以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推行小班化教学,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首先,在国家政策倾斜的前提下,师范类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全科型教师,随之课程设置等系列问题都需要相应改革,如设置复式教学课程等。其次,强化教师职后培训,规定在职教师培训学分中要选修复式教学内容,这将涉及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再其次,改革小规模学校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推行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怎样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记者:加强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小规模学校一般地处偏远,但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土资源,这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小规模学校怎样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罗索: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中小学“一校一品”特色办学创建工作,城市学校普遍围绕特色办学开发了不少校本课程,少数农村学校也结合当地传统文化特色开发了一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比如苍梧县六堡镇中心校结合当地六堡茶产业发展,开发了六堡茶艺文化校本课程。但绝大部分小规模学校没有开发校本课程,主要原因有:一是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小规模学校主要是保障适龄儿童就近接受义务教育,学科教师普遍配备不足,教师兼课多、教学任务繁重,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时间精力都有限。目前,大部分小规模学校按质按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任务都有很多困难,更无能力开发校本课程。二是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经费。目前,乡村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仅600元,标准低,小规模学校每年公用经费最多几万元,除了维持日常运转、教师培训、图书仪器设施补充和修缮等,已经没有多余的经费开发校本课程。如果要推动小规模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需要统筹解决开发校本课程的专家力量、开发经费等问题。 孙冬梅:在甘肃康乐县,农村小规模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在成长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通过主题班会实施校本课程;另一方面,由学区统一组织研发小组,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土资源研发校本课程,学区内小规模学校统一使用。但是有些小规模学校由于教师紧缺,主题班会式的校本课程基本上能够保证,其他则存在“表面”开设的情况。虽然小规模学校有地缘优势,但是教师在挖掘开发利用等方面能力欠缺,无法将社区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 任春荣:开设校本课程是小规模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增强学校吸引力的一个重要措施。小规模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传承乡土文化,与社区经济、文化、民俗结合较为紧密。小规模学校由于师资不足,国家课程开齐开足都存在困难,校本课程开设则更为困难,严重缺乏教师和有关的教学资源。此外,小规模学校还存在公用经费不足和经费使用权限不足的障碍。因此,小规模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设校本课程从论证到实施都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邀请社区管理者和成员参与。如,可请家长或者当地居民负责当地特色饮食、刺绣、种养业、传统乐舞等方面课程的开设;村委会可帮助学校协调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基地等;乡镇政府应将小规模学校建设纳入乡村建设范畴,要求文化站、农技站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第二,县级教研队伍和中心校应加强对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的指导,与学校和当地人力资源合作研究教学方案。第三,保障公用经费倾斜投入,让小规模学校能够支持必要的支出,如,外聘临时教师工资、教具耗材支出、交通支出等。 师资培训怎样科学开展? 记者:有好的师资才能有好的教育。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力量一般比较薄弱,而由于教师一人一岗,很难有时间参加业务培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 任春荣:为了保障小规模学校教师脱岗培训,有的地区设置了机动编制教师,有的地区采用的办法是中心校调剂教师顶岗代课,或者附近其他小规模学校之间互相帮助代课,有的地区采用师范生实习代课、城镇教师支教代课等模式。学区的日常教研活动是教师更为重要的提升渠道,有的学校白天录课,晚上没课的时候开展集体研讨。有的地区由县教研室下乡组织连片就近教研,有的地区召开网络教研视频会议。有的学校采取比中心小学晚上一周课、中心小学和小规模学校放学时间错开的办法,教师先到中心小学学习然后回校教学。现在国家大力推进的远程培训也是重要手段,但是教师普遍反映远程培训需要增加互动性。建议在区县或者更高层次建立小规模学校教师支援中心,采用远程模式随时帮助小规模学校教师答疑解惑。 孙冬梅:“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推行的顶岗置换培训,安排师范院校大四的实习生顶岗置换,使农村教师在培训机构有两个月或一学期培训时间。这种顶岗置换培训项目,由于培训时间较长,有的教师家庭拖累比较大,不能长时间静心接受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替岗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毕业择业不安心、生活环境不适应、教学技能不娴熟等问题。 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如何开展教师培训,我想这样做可能会比较好:一是借助互联网,让边远薄弱学校的教师参与网络课堂互动。这种由互联网设备“倒逼”小规模学校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校本培训方式,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二是采用“送培进校”的方式,可以直接进入学校对教师展开培训,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机动灵活,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服务。三是重视培训后的实践应用,借助当地县、区教研室的力量,定期进入课堂,指导教师将培训所学的理念、技能应用于课堂中,及时解决实践应用中遇到的困难,为教师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培训结果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专门为小规模学校开设相关竞赛活动的绿色通道,鼓励教师通过竞赛展示自己的培训成效,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在待遇、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教师不仅乐于参加培训,而且乐于主动将培训所获运用于自己的课堂中。 罗索:对于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工作,一是要提供多种培训方式供小规模学校教师选择,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置换脱产研修、跟岗学习、网络研修等方式,为小规模学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二是要精准制订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小规模学校教师量身定制培训内容,让教师带着问题学习,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三是培训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了组织小规模学校教师聆听名师名专家理论讲授以外,还要组织他们到城市优质学校、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实践体验,学习借鉴优质学校的办学经验,拓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理念。 什么样的管理体制更适合小规模学校? 记者: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体制是怎样的?怎样改进管理体制,提高经费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其更加适合小规模学校的实际,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 任春荣: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体制较为复杂,各地并不是全部按照乡镇中心校(很多地方是由乡镇教育办公室转制而来,不承担教学任务。工作人员编制有的放在乡镇初中,有的放在中心小学)直管的模式,有的是学区管理,有的是挂靠在距离最近的完全小学或中心小学,有的则是附近几个小规模学校联合组成一个联合体。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方情况差异较大,小规模学校采用什么管理体制应因地制宜。为保障小规模学校经费足额拨付、合理使用,每年应进行经费审计和公示;全乡镇学校的教师调任和安置也应进行公示,一是增进乡村社区对学校的了解,二是控制中心校随意调用小规模学校正式教师。 孙冬梅:改进管理体制,提高经费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使其更加适合小规模学校的实际,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一是要改变目前小规模学校的管理体制,建立城区优秀教师在小规模学校定期工作的流动机制,确保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村级小学。二是建立各乡镇技能课教师档案,制订一种适合各地的教师联校走教方式,拿出一定的经费保障,让音体美、科学、英语等教师轮校走教,可以按周或者按天排课,以此补齐教师资源短缺的短板,彻底解决小规模学校学科课程不能全部开设的问题。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提高小规模学校校长的财务权限,避免中心校随意调拨学校经费状况,通过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来解决学校设备配套、师资培训、校舍维修等问题。 怎样推动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 记者:国务院办公厅5月份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乡村小规模学校要合理确定基本办学标准,加快标准化建设。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合理确定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标准? 罗索:近年来,广西通过实施“全面改薄”计划,农村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2017年,为了进一步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广西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小学教学点基本办学标准(试行)》,明确了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选址设置、校舍设施配备、装备配备、教职工配备、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标准。这个标准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相关教学设施和功能室进行了优化组合,比如,规模较小的小学教学点(50人及以下)校舍可根据够用原则,合并使用教学及辅助用房;可配置合班教室,合并使用多功能教室与科学教室、图书室(图书阅览室)与计算机室、综合器材室与教师办公室等,标准的优化组合,既保证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基本需要,又有利于促进乡村教育健康发展。 任春荣: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前提是有标准,小规模学校纳入标准化建设中,一种是按照一般学校的标准建设,这种做法成本极高实施困难;一种是制定专门的小规模学校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后才可以说学校标准化了。研制小规模学校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完善教育类标准的要求,也是《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 已经研制并使用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的地方为数不多,多数地方参考省级办学标准酌情掌握。制定小规模学校标准的地方按照行政层级可分为省级和区县级别,个别地方也有地市级的标准;按照表现形式和内容类型来分,有办学条件标准和比较全面的办学标准两类。极少数标准指标规定比较细致,明确了几个班配备几个教室,教室的面积应该多大,配备什么教学仪器,等等。多数标准比较粗放,仅仅是对内容提出要求,没有给出具体数值。目前已经制定了相关标准的地方,不论标准研制质量如何,都表明了一种态度,即地方政府认识到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并重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因此耗费精力和财力制定标准并进行标准化建设。 对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研制提几点建议:从配置内容角度看,建议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社会发展对办学水平的基本需求,从选址和布局、校舍场地、教育装备、教师队伍、课程与教学、学校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从指标值划定依据角度看,小规模学校类型多样,标准的指标配置不论按班级、年级还是班额、总人数配置都难以照应到所有学校,建议灵活掌握,不同指标按不同依据配置;从指标值划定水平看,配置指标过多、指标值过高会产生浪费,指标过少指标值过低导致不公平合法化,建议采取少而精和分级分类的原则,并重视使用率的提升;从标准的可靠性来看,标准研制要有各方面人员参与,既要有决策者保障标准的可行性,也要有专业人士保障科学性,更要有标准的服务对象——广大师生参与,保障标准的适用性。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09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