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与教育“短视”有关
本报武汉10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未晨)今天,教育部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落实情况。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短视’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解决近视问题。”王登峰指出,当前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与一些教育“短视”行为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些学校和家长宁愿牺牲孩子的健康和视力,也不让他们在分数上落后半分。 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为此,今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了切实落实实施方案,教育部下一步要做好几项具体工作。 第一项是要鼓励学生更多参与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王登峰认为,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除了课业负担重、用眼习惯不好之外,还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体育活动的缺失,以及户外活动的减少。 据了解,黑龙江省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巡视员赵广介绍,黑龙江省有冬季长、室外活动时间少的实际情况,因此该省把冰雪活动列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以保证,明确提出“校校有基地、人人会滑冰”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目前,黑龙江省中小学开设冰雪课程、冰雪活动的学校达2909所,占全省中小学校总数的76.51%;全省中小学生参加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的人数达300万,占全省中小学学生总数的86.33%。 “第二项工作就是要改善照明等物理条件。”王登峰说。 2018年年初,广州市便启动了全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设备改造工作,迅速开展公、民办学校教室照明情况摸查、登记造册,利用寒假进行优先改造,解决教室照度低于国家标准、灯管数量不足、灯管老化、未设置灯罩等问题。截至2月底,广州市已有1247所学校的20573间教室完成优先改造。同时,该市依据国家标准组织专家制定并论证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技术指引》,明确将照度均匀度、照明功率密度等强制性参数列入,明确各教室照明标准,指导各区对1420所学校进行深化改造。 第三项工作是做好儿童青少年电子产品使用的管控。目前,天津市、杭州市等地方和学校开展了“和电子产品保持适当距离”家校联合行动,提出“15分钟歇一歇,一天不超1小时”的电子产品使用口号,积极引导家长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严格监督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 据了解,教育部下一步还将加大经费投入、组建专家队伍推进健康教育、建立视力健康档案、推进综合防控试点、加强人才培养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