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学生12年在校锻炼至少2160小时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大会日前举行,这是该市首次召开体育学科大会,体育课成为与语文、数学、外语一样的主科。“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变成了“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有条件的小学生每天应争取锻炼两小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表示,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在校期间,应至少保证2160个“体育小时”,“这是学校体育应坚守的底线。” 虽然本市中小学能够开齐、开足体育课,但体育教学仍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智育,轻体育;重竞技,轻教学;重展示,轻常态。专家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学生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使“小眼镜”和“小胖墩”检出率较高。《北京市2016—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6%。 依据本市的目标,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8%,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达到15%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成为学校体育的“教育底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室主任马凌说,按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在校期间,至少要保证2160个“体育小时”。“当然,仅靠2160个小时,我们不奢望能够培养出体育方面的顶尖人才,但2160小时的有效锻炼时间,一定是学校体育坚守的底线。” 体育课运动负荷将被列为体育课是否达标的数据之一。2020年前,本市将研究制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方案、体育课运动负荷评价标准和运动项目技能评定标准等。首都体育学院院长钟秉枢透露,目前,一些学校已开始行动,一些可穿戴设备将帮助体育教师了解学生的心跳、呼吸等数据,从而判断运动量是否达标,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后续训练。专家建议,对于体育课的教育督导也要更加严格。 北京数字学校将引入优秀体育课,实现资源共享。钟秉枢表示,光注重体育乐趣或者培养吃苦能力,已经不符合现代体育课的目标。“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才是学校体育的新目标。未来的体育课既要有丰富的项目供学生选择,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要保证长跑等“强迫”项目的存在,以磨炼意志品质。(记者 刘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