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农村幼儿教育何时告别“一锅煮”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一部分农村人口迁往城镇,但毕竟还有一部分人居住在农村,他们的孩子需要上学读书,特别是需要幼儿教育。乡村小学目前的现状是:班级设置为学前班(幼儿园)、小学教育。在幼儿教育(学前班、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方面,虽然比以前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但是由于缺师资、缺经费、缺场地等多种原因,不得不无奈地实行“一揽子公司”的管理模式。 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所农村完全小学一般都设有学前班(幼儿园),条件好的设置3~4周岁的小班;5岁的中班;6岁的大班,然后再就是1~6年级。大多数偏远山区小学、教学点,设置也不同:学前班起步,再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年级。若是一个老师、几个幼儿和几个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点,那就来个货真价实的几个年级一个班的复式。 据笔者所知,有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小学,设有一个独立的学前班,没有小、中、大班之分。幼儿人数、年龄分别为:3岁6个、4岁7个、5岁8个、6岁8个。按照规定,3岁不够上学前班年龄,家长讲了一大堆孩子要入学前班的原因,学校只好将这些3岁的孩子收下:一是减轻家长照看孩子的负担,二是学校可以增加几百块钱的收入。 没有经过专门幼师培训学习的师资,更不可能有生活老师。这样的学前教育,常常是一个老师兼管学前班的各门课程和生活。任教学前班的老师一般都是聘请的社会人员,有退休老师、有辞退返聘的民师、更有自己有子女在本校就读的农村年轻妇女。虽然他们工作负责、热情很高,但是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教学经验与方法。生活管理是一把好手,教育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还是老一套:拿着“书本”“照经念”。上面一再要求幼儿教育“去小学化”,不能像一二年级学生那样坐在教室里读写,可又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像城里幼儿那样“不读不写”“只唱只跳、只画只手工”呢?要知道学前班老师很辛苦,3岁的孩子“吃喝拉撒睡”全靠一人“包打包唱”。一会儿给孩子洗脸,一会儿给孩子擦屁股,一会儿又要给孩子穿鞋子;吃饭的时候,要帮他们打饭菜,吃完后又要帮他们收拾碗筷洗刷;午睡时还要陪睡。 没有活动场地。幼儿教育,应该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场地上有幼儿玩具设施等,可是大多数附属学前班没有,有几个小小的皮球供孩子们玩就算不错的了。笔者所在学校附属学前班是附近乡村小学附属学前班条件较好的一个。虽然与其他年级共享活动场所,但玩具比较齐全:大型滑梯、钻山洞、摇摆桥、塔架、大型木马、飞机等,室内还有幼儿书籍、拖鞋、毛巾、水杯架、幼儿床、被等,不过这些并不是学校购买的,而是几位爱心人士自愿捐赠的。 没有经费。没有幼儿教育经费来源的学前班(幼儿园)恐怕也是乡村幼儿教育的一个痛点。就拿笔者所在的小学来说,幼儿教育经费有一些,但不多。因为学校每个幼儿一学期一次性收费450元,20多个幼儿也就万余元。如果按照原来的规定,学前班收费收入负责学前班老师的工资报酬,两学期收入两万块钱也勉强顾得上。当然,学前班毕竟要添置一些教学用具、幼儿玩具,所需费用也只能从上面拨付经费中匀一点出来,这是学校为了生存的长远打算。 真正的包括学前班在内的几个年级十几个或二十几个孩子,在一个教室里的“一窝煮”式的教学,就无从谈起个中滋味和苦衷了,更谈不上幼儿教育的质量。用家长的话说:“放在你眼皮底下看着,就心满意足了。” 笔者曾经在一个有5个幼儿的教学点工作了3年,是这样安排一节课的:学前班每人发一个小皮球,在教室前拍皮球玩。笔者先给一年级讲课,让二年级做作业,然后让学前班同学进教室绘画,再给二年级讲课,让一年级做作业。少数时候竟把学前班的同学给忘了,为什么忘了?更多的时候是顾不过来,无奈把他们忘了,“反正他们明年是要读一年级的”。 目前,这种“一锅煮”式的农村幼儿教育现状,是乡村幼儿教育的短板和无奈。 (作者为基层教师 李芙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