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乡村是这样美起来的

2014-02-27 14:38 金黔在线
    余庆县农村信用社围绕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以信用工程、阳光信贷、信用园区为载体,倾力支持“富学乐美”,充分彰显“三农”金融主力军作用——
乡村是这样美起来的

 

  创建信用工程,支持农民发展辣椒产业。

 

  余庆联社理事长蹇忠泽(中)考察联社支持的余庆籍创业人员在温州开办的企业。

 

  余庆联社主任唐永强(左五)率队远赴云南走访余庆籍外出创业人员。

  

  “四在农家”小康路路路洒满信合情

  山风送爽,阳光迷人。

  沿着一条五米宽的水泥硬化路向山蜿蜒,高高的松树林,矮矮的柑橘林,顺坡而建的山寨……满溪村罗家坡,这个从余庆走向遵义,从遵义走向贵州,从贵州走向全国的“四在农家”发源地,转眼间就精神焕发地呈现于眼前。

  阳光,依旧是阳光,把69岁满头花发的老果农周修荣家照得金玉满堂:堂屋里,金黄色的红金橘堆积如山,一个挨一个孩子般睡得香甜;大门上,写着“富”“学”“乐”“美”4个大字的两个红灯笼,挂满乡村人家的幸福吉祥;黑色的瓦顶白色的飞檐上,一只鸟儿啁啾着扑腾腾飞向对面的果林。

  坐在干净整洁的水泥院坝,热情的主人刚泡上一杯清香的茶,又端出一筐新鲜的红金橘。品着农家人的厚道与淳朴,以及这里可喜的变化,心里实在叹服。只听周修荣娓娓道来:“四在农家”新农村建设10多年,路通了,水通了,寨子美了,果树发展起来了,腰包鼓起来了。罗家坡22户人家200多亩果园,家家户户走上致富路,他们老俩口去年的果园收入2万多元。坐在一旁的果农周洲说,他家10多亩的红金橘和蜜橘每年要产6万多斤,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加上做点农资生意,又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正谈话间,忽听到隔壁邻家一个女人打电话的笑声:这几天卖水果忙,早点回家过年哈。

  春节期间的罗家坡格外繁忙:一辆辆卡车停放在路边,果农们喜滋滋地把待价而沽的整箱整箱的红金橘往车上搬,一箱20斤,每斤2.5元批发给上门来的客商,非常好卖。中午时分,在罗家坡村口的一个平坝上,来自县城、遵义、四川的好几辆货车忙着收购。只见寨上的男子、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七八十岁的老公公老婆婆,挑着或背着或抱着一箱箱的果子,从各自的家中走来,汗水浸着笑容。骑着三轮车从县城白泥上山收果的周洪梅,这个从罗家坡嫁出去的姑娘,每年的9月到来年的一二月,都在罗家坡转个不停,和娘家人做红金橘生意。

  沿着平坦的连户水泥路满寨转,青瓦、红柱、白墙、花窗的黔北民居花朵般点缀在山腰之间,一颗颗沉甸甸的没有下树的小红橘压弯橘树枝头。如今的罗家坡,不仅是闻名省内的红金橘原产地,还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和全国绿色小康村。

  “穷了这么多年,我们总算是过上好日子了。”满溪村老支部书记周修平介绍,曾经的罗家坡是全县闻名的干烧地,地瘠人贫,家家穷得叮当响,村民们“吃粮靠回销,花钱靠贷款”。罗家坡人常戏谑地说:“这里日子真难过,盼望离开罗家坡。”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信用贷款,大力支持满溪村发展红金橘产业。据统计,十来年间,信用社累计发放信用贷款千余万元,再加上投入到该村“四在农家”的建房贷款等,多达8000余万元。

  “没有信用社的支持,红金橘肯定发展不起来。”老支书周修平是满溪村红金橘产业的先行者和领路人,在产业发展初期也是最艰难的时期,就是他领头去信用社贷款1万元,才顺利渡过了难关。

  正是在信用社的支持下,满溪村红金橘越来越红火,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如今,全村已发展红金橘3000亩,近4000户村民吃上了香甜可口的“橘子饭”。一旁的村干部说,全村农民的收入有60%来自红金橘。

  信用贷款为产业发展注入能量,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果园,红金橘捧回国家级奖项,“四在农家”乡村展露新的容貌……广为流传的一首打油诗真实写照罗家坡的变迁:“大沟小渠纵横流,红果绿树满枝头,家乡面貌变化大,科学种果占主流,改革春风阵阵吹,发展经济有奔头,山乡风景美如画,干群携手画中游。”

  早在10多年前余庆县率先开展“四在农家”以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富、学、乐、美”新农村建设,深化金融服务改革,提升授信额度,提高办贷效率,实行利率优惠,大力支持全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提供信贷支持约25亿元,贷款余额13.39亿元。

  据介绍,仅2013年,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累计发放新农村建设贷款35488万元,为全县广大农民种植、养殖、投资和消费等提供了58456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

  信合一路“及时雨”,“四在农家”步步高。从另一角度观察,“四在农家”建设的过程,也是信用社支持发展的过程,那山,那路,那水,那房,那寨,“四在农家”之美,美在乡村,美在信合。

  采访手记

  “四在农家”是遵义农村的小康之路。这项活动开展之初,就以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为前提,以一家一户得实惠为根本,以找到一条致富增收的路子、家家户户有一幢宽敞整洁的住房等“七个一”和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和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为主要内容的“五通三改三建”为切入点,把富、学、乐、美落到实处。

  这一精神实质与时下省、市提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暗含契合,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村信用社在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中,积极服务主流经济,彰显社会责任,成为名副其实的“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

  诚信为本胜万金农民贷款不再难

  “以前贷款难,要找这找那,手续繁琐,现在成了信用户,不需要担保和抵押,方便快捷多了。”

  “以前只能贷5000元钱,现在只要讲信用有能力,3万5万10万20万30万都贷得到。”

  “同样贷5万元,信用户每年只需付3741元利息,非信用户要付4988元。拿去年来说,全村贷款300万元发展种植养殖,少付利息7.47万元,相当一季油菜、小麦的收入。利率优惠,贷款优先,信用工程非常实在,最受农民欢迎。”

  “增强了信用社和农民的信誉,也加强了信贷农户间的相互监督,哪个不讲诚信大家瞧不起,因为影响了大家的利益和名声。”

  谈起信用工程,余庆县第一个信用村——龙家镇新坪村村委主任任兴明如数家珍。

  与任兴明一样,光辉村村委主任常天池有着同样的感受:“全村7个村民组4102户8836人,2000多户修黔北民居,100%靠的是信用贷款。种烤烟,发展经果林,办小厂,建养殖场,做生意,靠的是信用社贷款,也靠我们自己的诚信,不断地还款贷款滚动发展,才有很大的致富空间。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

  在余庆县城文峰路和兴隆路的交汇处,有一个“888家电家私总店”,正值春节期间,生意非常火爆。谈起与信用社打交道的感情,从“3个西瓜”起家到今天拥有资产数千万元资产的老板袁明方激动不已:20多年前从信用社贷第一笔款3000元开门市部,后来搞副食批发,开家电超市,开酒店,再到近年来搞停车场置业,每遇缺资金的关键环节,都是靠信用社的贷款支持。“我的产业发展离不开信用社,没有信用社的扶持就没有我的今天。”袁明方说,一个人讲信用,与信用社打交道就不难,这些年还了贷、贷了还,贷贷还还,累计好几千万元的贷款没有一次拖延过还款时间。诚信值万金,袁明方被评为信用商户,信用社给他家的授信达700万元。

  在余庆,这样的信用户、信用组、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专业合作社、信用商户、信用企业花开城乡大地。从2007年开始,余庆县农村信用社通过广泛开展建档、评级和授信,推广农户大额、小额信用贷款品种,农民不需提供抵押就能从信用社贷到款。全县先后创建了龙家、敖溪、松烟、关兴、构皮滩、花山、龙溪、小腮和大乌江9个信用乡(镇),56个信用村(社区),1243个信用组,信用乡(镇)占比90%,于2012年12月成功创建遵义市第二家农村金融信用县。

  通过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余庆县构建了由信用社、乡(镇)政府、村支“两委”和农户四位一体的支农信贷服务平台,农民凭贷款证可随时在信用社办理授信额度内的贷款,不仅方便、灵活、快捷,还享受到利率优惠,农民贷款不再难。从成功创建第一个信用村(组)以来,余庆县联社实行信用乡(镇)、村(组)利率优惠,累计少计收利息1亿元。

  信用入人心,信用皆口碑。在余庆县城三角花园,金融信用县铜鼎雕塑已成为市民驻足鉴赏诚信哲理的一道风景,在余庆乡村,一个个“信用村”大理石碑,正昭示着信用春天的来临。

  采访手记

  围绕诚信农民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联社理事长蹇忠泽这样评价信用工程建设的社会价值:农村金融环境不断改善,群众诚信意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提高了农村小额信贷服务质量,有效解决“贷款难”和“收贷难”问题,实现了农民、政府、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三赢效果。

  外出务工千里远家乡信合一线牵

  当贵州高原已临近冰封雪飘的时节,春城昆明及南粤却依然阳光明媚,暖意融融。

  2013年12月4日至16日,余庆联社派出人员载着全体信合员工的祝福,分别到浙江、福建、云南、深圳、重庆等省市开展外出农民工走访活动。

  “感谢家乡信用社的关心,我们在这个地方十多年了,这是家乡的领导第一次来看我们。”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的余庆联社“十年辉煌·感谢有您”座谈会上,余庆在外创业人士周金刚激动地说。

  余庆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余庆人民勤劳朴实,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种烟经验,在信用社支持下,他们大胆走出去,带着技术和资金到周边县、市、省大种烤烟,获得了成功。仅2013年,余庆联社累计投放烤烟种植贷款3000余万元,支持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中和镇、邵阳市邵阳县白昌镇、常德市桃源县桃源镇等10余个烤烟种植重点乡镇种植烤烟的300余户余庆烟农。

  “服务跟着农民工走。”温州是余庆籍创业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2010年,为了解决他们在当地融资难的问题,余庆联社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在温州市设立了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在外创业人员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先后为温州市余庆籍创业人员授信310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210万元。“信用社这样关心我们,我今后无论挣钱多少一定存在信用社……”松烟镇外出务工人员韦泽军真诚地说。服务换来效益,余庆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农信银向家乡汇款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累计向家乡信用社汇款2.1亿元。

  在温州、泉州、厦门、深圳、重庆等地,余庆联社分别召开了客户座谈会。温州商会前任会长杨正林说:“我们在外创业得到了家乡信用社1200多万元的信贷资金,从而撬动了7亿多元的项目,如果没有信用社,我们不可能有今天。”

  采访手记

  当下,农民工外出务工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据了解,余庆在外务工人员多达7万,他们外出务工创业,因户籍原因得不到创业地金融机构的支持,非常渴望得到家乡的关心和帮助以发展壮大。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放远眼光,把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千里之外,这一探索创新如星星之火,点亮信合之光,温暖在外的家乡人。其实,外出农民工也是发展支持家乡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有理由充分相信,假以时日,点燃更多农民工的希望,亦会更加照亮自己。

  信用园区搭平台返乡创业“燕归来”

  蓝色的飞瓦,红色的栏杆,蓝白相间的柱子……走进松烟信用园区,贵州余庆县银梭米业古色古香而又充满现代工厂气息的办公大楼迎面扑来。

  短短一年时间,入驻园区的这家企业便开机投产。这个投资1600万元、年生产能力4万吨的现代化大米加工企业,在2013年实现产值近亿元。企业带动余庆、湄潭、凤冈、黄平、施秉、福泉等周边县市2万户农民5万亩优质稻谷基地,注册的“再亮”品牌现已成功申报为贵州著名商标,产品成功打入市场。

  “正是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企业才这么快发展起来。”从外地返乡回来创业的老总徐再亮说,企业急需资金的时候,信用社贷款500万元帮助渡过了难关。做企业这些年来,徐再亮有过太多的体会: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哪怕再有好的发展机遇,没有资本寸步难行。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钱少玩不转,特别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是企业的心病。如今,他已是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注的信用企业,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贷款方便,手续简便,利息优惠,一笔几百万元的贷款,在信用社只需花七八天时间。

  松烟信用园区是余庆联社精心扶持的众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之一,优惠的政策加热心的服务,引来一批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如“燕归来”,返回家乡创业。据介绍,2013年入驻企业11家,主要从事大米加工、茶叶加工、木材加工以及电子、家具等。

  40岁的创业人员高绍基是余庆县旷大木业有限公司的老板,18岁就外出打工,吃过不少的苦头。2013年7月入驻园区后,手中多年积蓄的270万元资金买地、建加工厂后就花光了。无奈之下伸手向信用社求助,贷到了600万元才启动了企业的正常运行。“信用社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没有资金企业无疑要搞死火。”说起创业的艰辛高绍基也感到几分宽慰。

  “创业之初的小微企业,就像初生的婴儿,渴望得到呵护。”余庆联社理事长蹇忠泽说,统一法人10年来,余庆联社累计为地方茶叶、林业、烤烟、养殖等小微企业投入贷款30亿元。

  2013年,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响应省、市、县的号召,把目光投向“5个100”工程,信用工程建设向中小微型企业延伸。通过开展建档、评级和授信,高质量开展诚信企业评建工作。针对小微企业“短、频、快”的金融服务需求,成立了专业化的专营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其多元化的金融信贷产品和快捷高效的服务,受到中小微企业主的欢迎。到年末,全县小微企业建档面达100%,评级面达100%,创建诚信企业10家,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136795万元。2013年12月,成功将余庆县松烟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创建为信用工业园区,成为余庆农村金融信用县之后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又一创举。

  采访手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班生长起来,然而刚长出来的“春笋”大多因为营养不足而面临无法健康成长的问题。

  余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把信用工程引入工业园区,为返乡创业的中小微企业搭建平台,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与“三化同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合唱同调。

  在家的农民足不出村能取款,外出打工的农民千里之远可贷款,返乡创业的农民享受到贷款“短、频、快”,诚信的农民是幸福的,小康的梦想是美丽的。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