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李振江: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推动农村金融建设

2014-03-19 16:24 《中国银行业》杂志
作者简介

  李振江,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让金融改革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所有地区、所有人群,这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

  过去十几年,国际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贫困人口是有能力消费金融产品的,普惠金融不但对贫困和低收入人群增加收入、积聚资产、脱贫致富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进了相关金融机构的有效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截至2012年底,我国仍有1686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目前我国城市地区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服务面积不超过8.7平方公里,而一些西部地区县域网点的服务面积超过205平方公里。县域地区平均的存贷比为57.6%左右,比城市地区要低17.2个百分点。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

  其次,发展普惠金融能够帮助国家惠农政策延伸服务触角。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如何落到实处始终是一个难题。以新农保项目为例,新农保资金归集、划拨、管理、转移续接、发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金融支持,如何安全便捷地把养老金发放到农民手里关系到惠农政策的成败。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让农民不再需要长途跋涉到城市网点领取养老金,真正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最后,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2年底,我国第一产业经济增加值达到5.24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4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917元,比2004年增长了169.7%,各地政府加快农村市场和流通体系的建设,农村地区交易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发展普惠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纳入国家重要战略规划,并提出了总体部署和明确要求。

  践行普惠金融 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骨干和支柱,农业银行历来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方式,在扩大“三农”服务覆盖面、有效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大力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针对农村地区结算难、取现难等金融服务难题,农业银行创造性地开展了金穗惠农通工程。以惠农卡为依托,在农村超市、农资店、医疗站等场所设置服务点,布放金融电子机具,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代理、转账、消费和小额取现等服务。到2013年10月末,农业银行共设立服务点58.3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16.9万台,对全国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67%;代理新农保1122个县、新农合789个县,占全国有农业人口县的54.1%;代理涉农财政补贴、农村公用事业收费等其他项目1667个。通过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切实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使农民享受到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也推动了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二是持续提升对农民的金融供给,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方面,农业银行推出了专门面向农户的金穗惠农卡产品,着力在农业生产、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金融服务。截至2013年11月末,农业银行惠农卡发卡量达到1.38亿张,惠及全国近40%的农民。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农户贷款投入力度,努力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截至2013年11月末,农业银行农户贷款余额4875.1亿元,较年初增加902亿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余额901亿元,户均3.7万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认真做好商业化金融扶贫工作,保证最弱势群体享有金融服务权利。农业银行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落实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的重要抓手。坚持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金融扶贫的战略重点,制定下发专门的指导办法,根据全国14个连片特困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方案,明确对片区重点行业的支持政策。截至2013年10月末,农业银行在14个连片特困地区贷款余额3770亿元,较年初增加514亿元,增速15.79%,高出全行贷款平均增速6.38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应解决错配问题

  当前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供需不对称,即供给方金融机构与需求方低端客户之间存在一定的错配。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和产品服务主要是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要求、以成熟的市场和客户为目标设计开发。而地处经济欠发达、市场欠完善的县域农村客户对金融机构来讲一般都是低端客户,与银行制度对接程度差,甚至难以达到准入标准。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错配问题关系到普惠金融体系构建的成败。结合农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金融机构要自觉增强履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普惠金融服务不足是我国当前农村金融体系中最突出的问题,在利润目标导向下,越是贫困偏远地区,越是需要提供金融支持的地方,越是金融机构最不愿意服务的地方。在新形势下,金融机构要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发,坚决摒弃传统金融服务对低端人群的金融排斥逻辑,既做锦上添花的事,也做雪中送炭的事。在不放松风险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沉下心来,在制度和产品设计上大胆创新,通过降低门槛、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不断提高与低端客户金融需求的匹配度,拉近金融服务与低端客户的距离,使金融服务惠及更广大的地区、惠及更多的人群。

  二是要统筹银行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动普惠金融体系可持续发展。不计成本、不计风险的“输血式”普惠金融服务,是无法长久维持的,最终遭受损失的还是金融需求不断增加的客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还是要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前提,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可以借鉴开发性金融的路径和技术,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协调优势,通过在制度、市场、信用环境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把不成熟市场的“不合格客户”培育成“合格客户”,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金融投入。这样做,政府可以实现地方发展目标,金融机构能做到商业可持续,客户可以获得有效的金融服务,形成多方共赢的良性发展。

  在这方面,农业银行与甘肃省政府合作推出的“双联惠农贷款”就是一个成功案例。在政府层面,甘肃省各级财政在58个贫困县全部建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农民贷款提供全程全额担保,解决银行贷款的后顾之忧;在金融机构层面,农业银行创新服务模式,开发设计政府参与其中的融资结构,与政府共同组建了287个担保调查团队,共同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一年多来,农业银行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67亿元,惠及10多万户农民,其中5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占比64%,为甘肃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了很大帮助。

  三是要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和方式。普惠金融的目标是要不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缩小金融服务的“贫富差距”。但在实现路径上,不能走过去遍地开花铺设网点的老路,需要积极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话、手机、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偏远地区越来越普及,这为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渠道、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提供了有力条件。农业银行在这方面也在积极探索,这几年我们将网络优势与新兴电子服务渠道有机融合,大力发展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探索出一条低成本服务偏远地区的新路子。下一步农行还将继续加快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产品的研发推广,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基础金融服务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