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泸州:江阳区理论下基层 惠民得民心

2014-09-09 17:57 中国经济网泸州
     中国经济网泸州9月9日讯(徐晋记者 初旭)“改革春风吹大地,全国人民心连心,西岸一派新气象,文化生活暖人心……”,1月3日,江阳区西岸村活动广场,一出快板道出了群众对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希望,赢得现场群众掌声连连。这是华阳街道群众文艺宣讲队队长、63岁的西岸村村民熊道永创作的快板,在他的带动组织下,西岸村组织20多名文艺爱好者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村入户宣讲全会精神。而在江阳区堰塘湾社区,文艺宣讲者刘世明自编歌曲《中国改革的旗帜高高飘扬》开展,在江阳区,像熊道永、刘世明一样基层理论志愿者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在江阳区实施“理论惠民”工程,推动小分队、多批次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组建32人的区委宣讲团常态化宣讲,组织300多人的群众文艺宣讲团。截至8月底,江阳区已深入基层开展大中型宣讲86场,“坝坝讲坛”741次,群众参与超过10万人次。

江阳区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邀请省委宣讲团成员纪宝作三中全会讲座
“全会精神”进万家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我们密切相关,也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2013年11月13日,三中全会闭幕第二天一早,江阳区永兴村“坝坝讲坛”,女大学生村官郑康就组织村民读报,学习全会精神。抓早更要抓好!江阳区围绕“三贴近”,不断推动理论宣讲“三化”,创新3个“1+5”载体。宣讲分众化,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15个领域、60个要点,推动“1+5”宣讲模式,围绕权威通稿,细化为干部、农民、职工、校园、军营五种讲稿;宣讲对象化,打造“1+5”宣讲团队,在区委宣讲团指导下,形成“五老”、“村官”、“模范”、“教师”、“群众”五支志愿者队伍共215人,推进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理论五进”工程;宣讲互动化,建立“1+5”全媒体平台,即立足“江阳大讲堂·理论大讲堂”,实现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手机同步并进。
     “各项改革对企业发展带来很多利好……”3月20日,江阳区委宣讲团深入轻工业园区,邀请区委讲师团成员、泸州市委党校副教授舒榕通过QQ视频向通源汽车有限公司驻外机构宣讲三中全会精神,这是泸州尚属首次。面向65万党员群众,江阳区围绕宣讲载体“三化”,围绕主题做好“三讲”。讲清形势,引导党员群众学习新精神、认识新区情、树立新观念、抢抓新机遇,讲好发展,引导全区干群奋力实施全省“两个跨越”、全市“六个突破、四年翻番”、全区“四个率先、加快发展”战略部署。讲透政策,引导全区干群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重大部署和改革举措,全面深入推进全区深化改革。

“江阳大讲堂”群众路线系列讲座走进邻玉街道
“四大讲堂”全覆盖
     
“只要扫一扫封面二维码,就能看到“论道江阳”网络讲堂,还有“理论学习·每日速递”栏目及时更新理论学习各种信息……”江阳区党员群众拿到今年改版的《江阳社科》,都拿起手机登录。今年以来,江阳区着力打造“四大讲堂”,不断创新理论服务形式。“江阳大讲堂”重深度,按照“准确定位、科学策划、精选课题”基本原则,分层分类开设“理论大讲堂”、“经济大讲堂”等十大讲堂,截至6月,已邀请教育部中国教科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等专家学者讲座24场次;“江阳微讲堂”求广度,围绕“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共建人文江阳”为根本宗旨,组织镇街、区级部门自创品牌培育特色讲堂和学习品牌,现已打造区纪委“周四夜学”、分水岭镇“古镇新语”等精品讲堂39个;“掌上讲堂”有速度,整合“新江阳手机报”、“论道江阳”频道等打造一站式理论学习移动服务平台,每日速递学习信息,上半年,播发理论学习188条;“传媒讲堂”变角度。依托《江阳通讯》、《江阳社科》开设“江阳论坛”8期,刊载理论学习成果31项,短实清新文风让干部群众想学乐学易学。
     在主题上,江阳区“四大讲堂”深化“三结合”,与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区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相结合,唱响泸州主旋律,讲好江阳好故事;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能够相结合,面对面宣讲、心贴心交流;与工作作风大整顿大转变相结合,实现形象在基层塑立、感情在基层融洽。同时,推出一系列专题宣讲,围绕“县域突破”,开展“干部巡讲大走访”活动,县级领导下基层讲党课34场次,印发市区情材料2万份;围绕“群众路线”,开展“群众路线大家谈”活动,开展群众路线专题系列讲座16场次,参学干部超过2千人次;围绕“依法治区”,开展“法律七进常下乡”活动,组织1000名宣传员,开展法律宣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送法七进”活动。

江阳区永兴村女大学生村官郑康“坝坝讲座”主题宣讲
“理论下乡”促发展
    
“今天的收获很大!”看完“理论大篷车”播放的理论电教片后,邻玉街道先锋村孙维兴手里拿着农技资料和理论读本,高兴地说道。“理论下乡”既要下得去,更要扎下根!以往“理论下乡”多结合“三下乡”活动,发完资料就完事,加之理论宣讲政策太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理论宣传教育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江阳区变“理论下乡”为“常下乡”、“常在乡”,依托212个农家书屋,启动“农民读书月”活动,在邻玉街道和况场镇先行试“理论大篷车”,定期进村入户展播电影,发放学习资料。
      以致用,用以促学!江阳区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同时,不断强化理论调研工作,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着力实践。围绕“项目落地见效年”、“产业突破发展年”、“四个率先助推六个突破”等5大经济社会发展专题,组织全区理论社科界调研18次,形成调研成果42篇。近三年,申报课题103项,市级立项14项,其中,“江阳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等2项成果获泸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