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狮王” 四川在线消息(董雨晴 四川日报记者 吴晓铃)四川省考古研究院10月15日宣布,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文物调查中,发现了一尊高达6.5米的石狮。其体积之大,堪称“中国狮王”。高6.5米、长4.7米、宽3.37米,重约六七十吨。这是考古工作人员测绘的数据。 据省考古院古建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姚军介绍,在对新机场建设红包范围内的近22平方公里进行调查时,工作人员共发现了118处地面及地下文物点。这些文物点包括了106处古代墓葬、3处古代寺庙遗址、5处古建筑以及4处石窟寺和石刻。在所有文物点中,以简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汪家山摩崖造像最为珍贵。因为摩崖造像右前方5米处一处崩落的崖石,被整体雕刻成了一尊石狮。石狮劲带一铃,胸前还蹲着一头活泼可爱的小狮子。整座狮像,采用了圆雕、浮雕、线刻等多种雕刻技法,石狮也一反庄重、威严的模式化形象,极具民间风格。
刘存厚宅第的雕刻 此次调查中,四川军阀刘存厚的祖宅也闯入工作人员视线。刘存厚出生于盐商家庭,家境丰厚,曾历任四川督军、国民政府第23军军长等职。上世纪30年代之后,便长期在原籍简阳寓居。姚军透露,刘存厚宅始建于道光年间,在1936年他回简阳后进行过维修。根据调查,原刘存厚宅规模很大,房前约15米处还有一条小溪,被当地人称为“护城河”,跨溪还曾建有一座石桥。虽然房屋在近几十年中不断损毁,但现在仍保存了一进面积达232.45平方米的四合院。四合院现存建筑雕刻精美,门房、正房等柱础上都刻有花卉等图案,“尤其门房后檐额枋等处的沥粉彩绘,原本通常用于祠堂、寺庙等建筑,这还是首次看到出现在四川的民居中。”
宋代石墓室 负责地下文物调查的省考古队副队长陈苇透露,在已经发现的蛮洞山崖墓群、毛沟湾崖墓群中,有的墓室已发现有精美的雕刻。在清代晚期六品官员刘千总墓的两边,还保留了精美石桅杆,而简阳石板镇英坛寺遗址上,也发现了莲花座、柱础等遗迹。而草池镇的岳王庙遗址,也发现了无头佛像和近万平方米的遗址。 省考古院副院长周科华透露,这些文物点的价值都很重要,“根据经验,22处崖墓未来在发掘中,也许还有惊人发现。”高大伦也透露,简阳上世纪80年代就曾出土过画像石棺,上面刻有“天门”二字,当时在国内考古界引起过轰动。未来的发掘,极可能还有类似发现。他表示,四川有唐宋大佛,清代石狮,四川石刻艺术从唐宋延续到明清,勾出了清晰脉络。在新机场建设红线内发现如此多的文物,那新机场的建设会否因此受到影响?对此,高大伦表示“肯定不会”。据他透露,目前所有发现的文物点中,仅有汪家山摩崖造像是县级文保。 目前,考古院组织专家论证,大家一致赞同将造像异地搬迁保护,如今方案已上报省文物局。至于其它文物点,重要的进行搬迁,有的则通过三维扫描、测绘等方式进行资料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