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四川: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2016-08-06 14:55 新华网

四川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 董进智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四川省三农工作的综合载体,如何使之更好的带动脱贫攻坚,成为各方面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把握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求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是四川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四川省新农村建设上档升级的科学决策。2013年6月,全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提出构想;2013年10月,王东明书记在川东北片区新农村建设座谈会上向全省发出动员令;2015年5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再动员,再部署。

    据此,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 》(川委办〔2013〕16号)、《创新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机制专项改革方案》(川委厅〔2014〕17号)、《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川委厅〔2014〕66号)、“四川省新村建设扶贫专项方案” (川委厅[2015]23号)和《关于坚持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建设的意见》(川委办[2016]15号)等指导性文件。

    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概括起来是四句话八个字,即: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业兴: “一村一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拥有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础和支撑。

    家富: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户间、村组间、城乡间收入差距缩小,实现家庭富裕、家家富裕、农民与市民共同富裕。这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核心和根本。

    人和:基本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良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家庭和好、邻里和睦、社会和谐。这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关键和生命。

    村美:展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山水生态和田园风光,实现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生活美,并且各美其美。这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形象和魅力。

    这四句话八个字,贯彻了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五大建设,同时紧密结合了四川实际,基层反映:叫得响,记得住。各地包括贫困地区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必须准确把握好这些要求。

      二、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首位

    几年来,四川各级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探索,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初见成效。截至2015年底,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58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0.63%。实践证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四川实践。

    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相关人士认为,四川新农村建设,建设理念与中央精神契合、建设措施与基层需求契合、建设模式与各地实际契合,在西部独树一帜,在全国很有代表性;“小组微生”可能就是未来新村建设的“理想模样”。前不久,中农办《农村要情》印发《四川以五大行动为载体全域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介了四川省的经验。近两年,兄弟省区市都以不同形式来川考察。

    同时,必须看到,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任务还很艰巨。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到2020年,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完成三个重要指标。第一,11501个贫困村要全部脱贫。也就是不能落下一户一人,这是必须确保的政治任务。第二,“建改保”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全省行政村,10年前是5.2万个,现在4.7万个,未来五年会减少一些,估计不会少于4.3万个。第三,80%的行政村要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当然有一个标准问题。已经明确的阶段性标准,包括收入、产业、住房、服务、环境、文化六个方面。按照这套指标,到2020年,至少要建成3万个,力争3.5万个。

    也就是说,脱贫攻坚是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从总体上看,到2020年,只要还有一个贫困村没有脱贫,全省都不能算全面完成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这是无条件的。再具体到任何一个村,按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标准,只要它还有一人无房可住或住危房、住房困难,都要“一票否决”;不管其他指标多么高,整体形象多么好,它也不是合格的幸福美丽新村,这是没有商量的。因此,必须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放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拿出硬措施,下大力气抓,彻底消灭贫困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任务。

      三、坚定不移实施“五大行动”

    2014年9月,王东明书记提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随后,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

    我认为,“五大行动”就是今后几年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行动纲领,也是带动脱贫攻坚的具体抓手,必须坚定不移实施。

    扶贫解困行动。四川还有350万贫困人口,集中在“四大片区”。因此,必须把扶贫解困作为首要任务。要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攻坚破难。要分类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建设;切实搞好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探索建设农村廉租房。

    产业提升行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但经营粗放。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包括推进规模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回乡农民创办家庭农场;推进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信息化,发展农村电商,确保农产品适销对路;推进品牌化,增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多功能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培育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

    旧村改造行动。前几年,因为“5.12”重建、牧民定居等,强调新建聚居点。近两年,根据新情况,四川省委提出要把旧村改造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败之举。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加快改造旧村落。重点推进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建设“1+6”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旧院落“三建四改”。在实施旧村改造行动中,应当按照“小组微生”的理念,把“建改保”有机结合起来,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防止不作为、乱作为。

    环境整治行动。有的老百姓说,环境问题是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要以绿化、净化、美化为追求,由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包括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梳理沟渠堰塘,搞好院落整治,建设“微田园”,实施农村生态细胞工程。

    文化传承行动。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要挖掘文化资源,传承耕读文明,繁荣农村文化。这就要求把耕读文明的元素、符号和故事,融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包括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开发,乡土文化的弘扬,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的创建。

      四、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标尺

    最近,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带动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看”涉及3749个贫困村、44.3万户贫困户。汇总情况表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覆盖贫困村97.9%、贫困户91.8%,项目资金实施惠及贫困村32.9 %、贫困户35%,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12万户,贫困户的满意度达到97%。同时也看到,项目资金惠及贫困村、贫困户的面还不宽,不同区域的工作、效果还有很大差距。

    根据脱贫攻坚形势和任务,我认为,今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应当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优先考虑脱贫攻坚、全面融入脱贫攻坚、切实带动脱贫攻坚,把带动脱贫攻坚的目标作为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第一根钢鞭,把带动脱贫攻坚的实效作为检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败的第一把尺子,推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一是牢记四好目标要求。四川省委提出并反复强调,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我理解,就是要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消除绝对贫困形象,实现人人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人人衣食无忧,生老病死有保障;人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特别是讲卫生;村村寨寨讲文明,树新风,移风易俗。

    二是坚持两个优先考虑。研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必须优先考虑脱贫攻坚;安排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项目资金,必须优先考虑脱贫攻坚。在省级层面,今年启动的全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县,共63个,其中55个属贫困县,占87.3%;2016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资金27.2亿元,89%安排在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

    三是推动两个全面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规划,要全面覆盖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建改保”要全面覆盖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前者各地已经基本做到,应当巩固;后者仍有较大差距,必须增添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无论如何,到2020年,“建改保”必须覆盖到所有行政村,惠及家家户户,首先是贫困村和贫困户。

    四是坚决做到两个防止。四川省委主要领导强调,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要防止把贫困户漏掉,防止农民因建房而债台高筑致贫。“回头看”发现,漏掉贫困户和农民因房致贫的现象都存在,必须高度重视。前者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容易解决。后者涉及农民的观念问题,应当一手抓教育,一手加强政策和规划管控,引导农民合理建房。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