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国家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10日在河北省调研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他强调,发展乡村旅游,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大产业,是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乡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完善经营机制,推进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切实将乡村旅游打造成能脱贫、可致富的优质产业。 紧邻北京的河北省涞水县,近年来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取得明显成效。汪洋先后到涞水县白涧村、计鹿村、百里峡艺术小镇等地,深入了解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经营情况,了解旅游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进展,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汪洋充分肯定河北省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把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变成市场优势,是可持续的脱贫举措。要积极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索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入股等形式参与旅游产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并长期分享旅游发展的成果。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文化保护,积极引入现代经营理念,稳步有序推进开发,不断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发展质量。 相关阅读 【河北推进旅游扶贫 开启致富大门】 精准发力,让山水之间长出风景、长出产业、长出财富。今年前七个月,全省共接待游客2.55亿人次,同比增长21.4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340.89亿元,同比增长28.56%,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2%。今年上半年,全省贫困地区人均旅游收入近50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左右。其中旅游业发展较好的贫困县占比更高,比如涞水县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8%、易县人均旅游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 涞水:拓展景区 延伸百姓致富路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让涞水县三坡镇松树口村会英农家院的经营者夏术丹,深切感受到了首届省旅发大会带来的红利。 今年,涞水县抓住承办首届省旅发大会的契机,着力打造京西百渡休闲度假核心区,在原有野三坡核心景区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因村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培育壮大旅游新业态及配套服务业,推动野三坡景区向赵各庄镇等深度贫困地区拓展延伸,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涞水县在景区核心村建设了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参观体验项目、特色休闲漫步道等。在景区周边村,重点发展“太行部落”乡村游,建设一批与核心景区互补相融的农业观光园、特色小镇等。在景区辐射村,建设家庭手工农家院和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园。现在,野三坡景区已由原来的520平方公里拓展到700平方公里,涵盖乡村增加了13个,预计年底可带动35个贫困村,3048户贫困户、6387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平山:赵家沟村成为人们“乡村游”的好去处 地处深山的小村子能迎来一拨又一拨游客,这是平山县北冶乡赵家沟村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河滩里捡的石头能卖钱、自家种的葡萄被抢购一空…… 依托近邻的国家4A级景区佛光山,充分发挥村里林果产业基础好的优势,经过重新打造的赵家沟村华丽转身,成了花果飘香、青瓦红墙的果香小镇,也成了人们“乡村游”的好去处。 涞源:“旅游+”,加出了精准扶贫新动能 日前,在距离涞源县城约15分钟车程的西道沟村农业庄园新景区,万亩药材花海景观蔚为壮观,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赏玩。 这个农业观光游项目,由河北尚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0000亩,计划投资5.1亿元。这只是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项目的一部分。在整个项目中,我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其他行业企业转型投资旅游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发旅游项目,已经完成投资近300亿元,打造了10种新业态:乡村游、山地游、农业游、工业游、商务游、购物游、文化游、康养游、自驾游、研学游。 易县:推广乡村游 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易县安格庄村村民赵银池家的房子最近贴了仿古砖,院子整饬一新,葡萄架上果实累累。在他经营的长寿农家院院墙上,记者看到金牌农家乐服务标准和餐饮服务标准两块牌子,对头发、服装、指甲、笑脸等都有具体规定。赵银池坦言,每天跟不同的游客交流,开阔了眼界,也注意讲卫生、讲文明了,对生活更充满了希望。 山沟沟变成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老宅子变成城里人稀罕的好地方,农家饭变成人们津津乐道的“新口味”……这些变化,让贫困群众看到潜力、看到希望,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了他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