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记者获悉,根据《2017年德州市碘缺乏病与高碘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山东省德州市疾控中心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碘相关监测。本次地方病调查涉及30个乡镇,儿童水样、盐样、尿样1660人;孕妇盐样、水样、尿样共采1000人;学生甲状腺B超检测1660人,老师甲状腺B超检测600人。 “今年,非高碘地区儿童除常规采样外,还要测量身高、体重、腹围。”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说,此次碘缺乏地区监测人群是监测点居民区及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的8- 10岁儿童、孕妇。监测重点人群尿碘、水碘、甲状腺肿大和碘盐使用情况等,及时掌握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病情的消长趋势。 同时,监测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食用盐盐碘及饮用水水碘等情况,掌握水源性高碘地区居民内外环境中碘含量及病情的消长趋势,了解居民饮用水改良后高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 据了解,自1996年起,全市范围内全部食用加碘盐。2005年5月25日,省盐务局、省卫生厅印发了《关于部分高碘地区(病区)停供碘盐改供非碘食盐的通知》(鲁盐发【2005】13号),对全市碘盐和不加碘食盐供应作出了划分。 德城区、乐陵市、陵城区、宁津县、夏津县和武城县六个县(市、区)整体为高碘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停止供应加碘食盐,改为供应不加碘食盐。在平原、禹城、庆云、齐河四个县以乡镇为单位供应碘盐或者不加碘食盐,其中,平原县的王凤楼、王杲铺两个乡镇,禹城的十里望一个乡,庆云县的尚堂镇、崔口镇两个乡镇,齐河县的晏城、马集两个乡镇停止供应碘盐,改为供应不加碘食盐。这四个县的其它乡镇继续供应碘盐。在临邑县继续供应加碘食盐。 据介绍,目前,全市农村地区改水率已经超过了98%,引入黄河水为水源集中供水。因此,全市绝大部分地区,不论以前是高碘地区还是非高碘地区,现在可能都饮用同源自来水,居民饮用水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相应的,居民的碘状况也自然改变,因此开展监测,了解以前的高碘地区和非高碘地区现在的碘营养状况及碘缺乏病或者高碘危害十分必要。 ■延伸阅读 碘缺乏危害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因摄入碘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损害,除常见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还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其最主要的危害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障碍,造成碘缺乏地区人口的智能损害。 碘缺乏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碘的缺乏程度,缺碘时机体所处的发育时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青春期或成人期),以及机体对于碘缺乏的代偿适应能力等因素。 碘过量危害 碘摄入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高碘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最常见的是碘致甲状腺肿(IH)和高碘性甲亢。 2.高碘对智力的影响碘过量与智力之间的关系仅在近几年才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多项在人群中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都显示高碘地区学生的智商明显低于适碘区。大部分动物实验研究也已证明过量碘负荷确实可使动物脑重量减轻,学习记忆力下降,虽然这种影响不如碘缺乏的作用明显。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王海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