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济宁11月30日讯(记者 贾凌煜 通讯员 徐文锋 李金山) 足不出村,家门口车间里就能上班挣钱。一年来,“就业扶贫车间”在拳铺镇多个村子开花结果,村民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了工资收入,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生活也有了保障。 梁山兆胜制衣有限公司是“全国就业扶贫基地”之一。29日上午,数十名员工在不同车间里整理布头、裁剪、缝纫、熨烫……公司开着暖气,放着音乐,公司管吃,家里有小孩的也可以在这里用餐。每个车间里,都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如此,有的扶贫车间设在村民家里,赚钱、照顾老人两不误。 62岁的任巧格是琉璃井村建档立卡帮扶对象,在扶贫车间里,忙活一天,能挣到50元左右。老伴患有脑梗,需常年服药,家里开销大。梁山兆胜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吉磊将她吸纳到车间上班。在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在车间上班,无劳动能力的公司每年出资购买米面油生活物资送到家中。 2016年10月份,济宁市就业办培训科副科长王鹏作为济宁市人社局代表,下派到拳铺镇挂职党委副书记,专职扶贫工作。听说这里有家制衣公司后,经过走访,村民对公司赞不绝口,王鹏决定与其合作开展扶贫车间项目,经过洽谈,双方一拍即合。 在扶贫办和王鹏的帮助下,公司申请到30万元扶贫资金。今年初,公司利用这笔资金扩大了厂房,增设岗位,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依靠着30万元的扶贫资金,拳铺镇扶贫办每年有2.4万元效益分红,用于扶贫对象支出。现在公司在周边村镇共有7个加工点,帮助2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其中扶贫对象近50人。 “今年8月份,梁山兆胜制衣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10月份,被济宁市扶贫办命名为产业示范扶贫基地,获得10万元产业扶贫基地奖补资金。”王鹏说,因为吸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业,该公司还可领取按每名贫困户1000元标准给予的补贴。 2017年,济宁全市已建设“就业扶贫车间”128个,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412人。5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其中仅拳铺镇就占两家),21家企业被评为全省就业扶贫示范车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