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构建水体、绿地生态绿色发展功能 本网讯(记者 张国凤)《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目前已经上报自治区政府。此举标志着银川市通过构建对城市风貌、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城市功能进行修补解决“城市病”,为城乡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建立宜居宜创业的绿色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据了解,2017年,银川市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地引入了银川空间规划一盘棋的规划思路,又结合“城市设计”工作引入精细化规划管理的理念,这是银川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的一次有益尝试。 《总体规划》在一张蓝图(空间规划)的两个层面(即生态空间、城市空间)上开展了生态修复系统、城市修补系统两个系统的规划。生态修复系统层面,对生态空间内的山体、水体进行修复和管控,优化布局城市绿地。城市修补系统层面,对城市空间内的建成区进行更新织补和品质提升,银川的历史文化、城市风貌、交通出行、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都将迎来一次系统的修补。 未来,银川将重点做好中心城区和滨河新区的城市修补,同步推进中心城区、滨河新区及其周边协调区域,包括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山、水、田、林、湖、湿地等自然环境,都将开启“双修”模式。 根据《总体规划》,构筑了“四纵三横两片区”的全域银川生态格局。“四纵三横两片区”的生态格局,在城市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城市景观、缓解环境污染等方面有着重大作用。 《总体规划》中规划的黄河生态廊道、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廊道、鄂尔多斯台缘前缘区生态廊道、绕城高速公路生态廊道、铁路沿线生态廊道、滨河大道生态廊道,将搭建起“一河两带三路”生态廊道,为银川人带来坚实的城市生态屏障。 中心城区的点状公园、带状公园、小微游园、主题公园将为银川人营造“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生活环境,中山公园、西夏公园等城区老旧公园也将完善景观绿化建设,提高增绿品质。 结合《银川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规划》,2018年银川将开启垃圾转运站、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园区、生物质处理中心等项目的建设,这些建设将不断完善城市下游功能,为提高百姓生活便捷度带来更好的公共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