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广元苍溪:水泥画美化乡村 乡贤墙上绘出文化长廊

2018-06-07 17:07 来源:华西都市报

苍溪县将军村村民用水泥画美化乡村。

石门山歌队正在表演。

  6月5日至6日,四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现场会在广元市苍溪县召开。全省21个市州80余名干部齐聚苍溪,学习考察当地先进经验和建设成果。

  水泥画绘出文化长廊

  初夏时节,苍溪梨乡,绿意盎然。在元坝镇将军村,白墙青瓦的民俗民居点缀山水间,墙上活灵活现的水泥画,吸引了与会代表的目光。

  作画者是一位身着黑色T恤的小伙,叫陈勤先,是当地村民。在他笔下,一棵苍翠大树挺立湖边,茂盛枝叶垂向水面。几艘白色小船轻轻划过,水里鱼儿翻腾跳跃,自在游弋……这是小伙描绘的“醉美农家”一景。

  “取材都来源生活,来源于对美的感悟。”陈勤先说,全村多数水泥画都是他创作的,他还接了不少外地活儿,忙得不可开交。“创作水泥画,每天收入有五六百元。”

  陈勤先告诉记者,之前他并不懂绘画,是一位叫陈冶先的老人传授的。这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乡贤。今年80岁的他,出生书香世家,自幼深受儒风熏陶,酷爱自然风物、民间艺术,是中国水泥画的创始人。

  他先后用水泥画、水泥字、根雕等工艺制作了“将军村庭院文化小区”猕猴桃造型大门、“休闲鱼乐”钓鱼标志、生态环保文明村宣传栏等,对引导周边群众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学习环保知识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广作用。

  “几板黄土墙,两间青瓦房。门窗照古样、室雅依旧常。前后万年青,左右松柏廊……”这首《陶然居》,是陈冶先对自家庭院的描写。

  乐观豁达的陈冶先将田园生活乐趣巧妙融入农耕文化中,以写字、根雕、水泥画等形式传递给身边人。为启发后人,他花20多天时间在家中精心制作了一幅故园山水图,内含整组56户农家庭院,其中果园牧场,鱼池堰塘,交通要道,山河景观应有尽有。

  环境美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农闲时,陈冶先还免费为乡亲们做文化匾额、楹联、墙壁绘画,房前屋后搞绿化。在他带动和影响下,将军村庭院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得到开发和利用。全村家家建书房,学文化、学绘画、学雕刻、学园林等知识技艺。现在,该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艺术特色村,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融入。”苍溪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将军村,通过弘扬传承优良家风,发挥乡贤带动作用,创新乡村治理,庭院文化熏陶等措施,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群众生产生活中。

  山歌唱出美好新生活

  “广南高速过家门,兰渝铁路通北京,农民修起洋楼房,苍溪全是新农村。”在柳池特色生态文化园,脍炙人口的石门山歌余音袅绕。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当地老百姓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他们用原有山歌的曲调重新填词,唱出了对当前生活的赞美,对未来新生活的美好期望。

  柳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展示园,是苍溪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百里示范走廊核心园区之一。该园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坚持产业为基、文化铸魂,统筹规划、分区融入,在园区重要节点建成公民道德教育长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文化长廊、新二十四孝剪纸文化长廊、感恩教育文化墙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白墙蓝瓦的小楼鳞次栉比,碧绿的猕猴桃林在山间起伏,栩栩如生的卡通画墙、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文化碑廊、生动有趣的“梦娃”系列图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化作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十里文化长廊。

  “非常有地方特色,于无形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在现场看到老百姓用笋壳作画,用剪纸剪出十九大精神百米长卷,宜宾珙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君赞道。

  “五百”工程获点赞

  “苍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体现了融合、精准、创新。”参观示范点后,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阳说,喜欢上苍溪只需要一天的时间,走进苍溪,切身感受到了苍溪格外不同的红、绿、白三种颜色。红色是山川之间的红色气概、绿色是满眼皆绿水青山,白色是梨花的颜色,象征社会纯净、人心淳朴。

  “‘五百工程’立起来的是中央要求和基层实践的执行力;活起来的上级精神和群众认同的凝聚力;热起来的是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向心力;动起来的是干群同心的战斗力;赛出来的是当好人,做好事的好风气。”江油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勇称赞道:“苍溪巧用老树开新花,解决了老百姓从‘饱了’到‘富了’,现在正迈向‘富了’到‘强了’的新目标。”

  苍溪,自古以来民风淳朴,文化厚重,是闻名遐迩的“川北淳邑”。近年,该县立足县域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百里示范走廊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百姓大讲堂、百姓大舞台、百姓帮扶队、百姓好人榜“五百工程”,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产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摄影报道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叶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