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包谷熟了,田里的稻谷也黄了,等天一放晴,先把包谷收上楼,再把稻谷割回家。”几天前,李老汉就在心里盘算着今年的秋收计划。
阴雨散去,阳光明媚,李老汉一家趁着这难得的好天气,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全家人就往包谷地里赶,争取用两三天的时间把包谷收完。
虽然已是秋天,但天气仍然火辣辣的,满脸汗珠的李老汉一次又一次把地里金黄饱满的包谷棒子扛上楼顶。从楼上走下来,也许是真累坏了,随意搬了根小凳子,坐在刚刚建起来不久的小楼门前,背靠着门框,掏出烟斗,装上自制的旱烟,慢慢把烟草点燃,叭哒叭哒地吸了起来。
农忙季节,这样的小憩,就是农家人最好的休息方式了。
李老汉悠闲地吸着那根用了多年的烟斗,目光又不由自主地注视着这间亲手建盖起来的新楼房,仿佛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幸福写满了整个脸庞。
李老汉名叫李加兴,今年62岁,苗族,全家7口人,家住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大冲村委会石朵坎村民小组,和其他村民一样,在这大山深处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李老汉一家在耕耘好包谷水稻的同时,先后栽下了砂仁、柚子等经济作物,养了牛马鸡猪,农闲时,儿子儿媳外出务工,通过全家人的辛勤劳作,生活慢慢有了新的变化。
李老汉家原来居住的那间土坯房,已经住了30多年,墙体风化开裂,有的木梁柱子腐蚀受损变形,屋架出现歪斜现象,被鉴定为D级危房,而且是人畜混居。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一次次到村里和家里宣传国家农危改政策后,李老汉一家重建新房子的念头就越来越强。
今年4月中旬,李老汉家农危房拆除重建终于正式动工,外出务工不到两个月的儿子李金光和妻子也回到了家里,一家人全力投入到房屋建设中。为降低成本,节省开支,李老汉家没请建房师傅,从设计施工到简单装修,都是由掌握一定盖房经验和技术的儿子李金光负责完成。建设过程中,驻村工作队员也隔三差五来他家了解工程进度,努力帮助解决和协调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浇灌房子屋面那天,是需要劳动力最多的时候,村里邻居和亲朋好友,不论男女老少都放弃家中的活计,来帮忙抬沙运料,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到了7月中旬,驻村队员因忙于其它工作,好几天没来李老汉家了,就打电话给李老汉,问问他家的房子盖得怎么样了。得知李老汉家已搬进新居住下了,工作队员感到很是惊奇,连忙赶去看看他家的新房子。
房子通过验收后,按照农危改政策,李老汉拿到了3万元补助。李老汉一家入住新房子时,没有放鞭炮,没有请客人,没有摆宴席,一切都不声不响地进行。李老汉说,国家提倡勤俭节约,移风易俗,这是好事情,再说,生活刚刚有点起色,如果盖间房子,搬个新家,就大操大办,就会增加新的负担,增添新的人情债务,那可不是什么好事。
李老汉说,国家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各项帮扶政策都非常好,种砂仁有补助,盖房子有补贴,贷款发展农业产业有贴息,我们苗家人有这样的好福气,自己再不好好努力,可对不住国家了。
在丰收的季节里,李老汉望着青山绿水的小村庄,心里又在盘算着新的生活景象:今年种了20斤包谷种、9斤稻谷种,收成不错,地里种有大约1万多棵杉树、1千来棵八角、6亩砂仁、500棵柚子,养有一头牛,一匹马和猪鸡,入住新房不久,儿子李金光和儿媳又外出务工去了……
李老汉还打算过几天盖上一间牛马厩,让长期以来人畜混居的状况得到彻底改变,这样,苗家的村庄和家园就会越来越美丽。
“危房解决了,吃穿不愁了,医疗教育等保障也有了,后续产业发展也建起来了,年底可以退出贫困户,你愿意吗?”看着沉浸在幸福中的李老汉,笔者试着问了问。
李老汉听后,没加思索就回答:“这怎么会有不愿意脱贫的说法,国家帮了这么多,都是实实在在的,别说自己还是一名老党员,即便是一名普通群众,也应该带头脱贫致富才对,脱不了贫,自己都会感到羞愧呢?”李老汉停了一下继续说:“脱贫以后,过上两三年,等收入增加多了,我再加盖一层房子,让它变成一栋真正的小洋楼……” 说完,李老汉情不自禁地开怀大笑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