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立刚 提到上海嘉定,人们都会自觉联想到国际汽车城。因为汽车,嘉定区的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因为不止于汽车,嘉定成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科技城,成就了中国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嘉定样本。 无论在上海还是在全国,2017年的数据,都为嘉定样本做了有力背书。在上海,嘉定的GDP增速位居第一,总值仅次于浦东新区;在全国,嘉定排百强县第五。“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嘉定建县80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勇气和决心,全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城市高品质、治理高水准的创新活力之城。”面对众多媒体记者,嘉定区委书记章曦的表态铿锵有力。 创新正推动着嘉定茁壮成长为活力之城,嘉定的乡村同样在创新中获得提升。记者了解到,2013年之前嘉定从工业郊区开始向“综合性郊区新城”转变,13年之后,嘉定把自身放在长三角格局中进行定位,明确提出“共建幸福城市家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目标。 共建幸福城市家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短板在两大群体,一是大量涌进的新嘉定人,二是离土上楼和守护乡村的农民。因此,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就显得特别重要。事实证明,嘉定的创新基因,为城乡治理和农业兴旺培育出了厚实的基础。 嘉定素以“教化嘉定”闻名,2007年提出源自基层力量的社区治理载体“嘉定睦邻”。据不完全统计,经过10年建设,嘉定的睦邻点已达到1875个,实现了全区12个街镇227个社区居委会全覆盖,全区每天约有3万名居民走入睦邻点开展各类睦邻活动。如今,“嘉定睦邻”已成为嘉定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嘉定除了以文化促治理,还创新社会治理600分评价体系。记者了解到,嘉定区把治理基础工作划分为社会治安、公共安全、违法用地和建筑、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等6个方面,设定600分评价标准,由20多家委办局对所有行政村打分,每年组织开展“A、B、C”3个等次的600分在线综合评价。同时,不忘把在实践中涌现的“客汇堂”“四色花人口管理”等草根创新纳入社会治理制度。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40年来,嘉定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大力发展与现代化新型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除了以万亩连片粮田作为规模化的追求,还不断在机械化、品牌化上提档升级。2017年,嘉定获得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称号,以马陆葡萄、华亭哈密瓜、嘉定梅山猪等8个知名品牌为区域特色的“一镇一品”格局,也让嘉定都市农业绽放华彩。 现代农业离不开互联网。嘉定把信息进村入户作为重要抓手,依托市农委益农信息社项目建设平台,以上海金美盛肥料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农灯草莓生产专业合作社这两个区内首批专业型益农信息社为发力点,确立了嘉定在上海市涉农区的信息化形象和地位。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久性的工程,必须做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中守护好乡村的灵魂。”章曦说,“乡村是城市提升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把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来精雕细琢,在保护中实施乡村振兴,村庄规划是重点,这是近阶段嘉定乡村振兴的抓手,嘉定有基础、有能力做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