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韩长赋: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确保生命长江永续发展

2018-11-26 09:54 来源:农民日报
原标题: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确保生命长江永续发展

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今年4月,总书记视察湖北期间专门考察长江,并在武汉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对长江大保护提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办《意见》部署安排,深刻领会中央推进长江保护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把握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推进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要求紧迫、任重道远

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水域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总面积的50%,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长江流经19个省级行政区、流域人口约4亿,既是我国最大的内河“黄金水道”,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也是全球极其宝贵的淡水生物基因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水生生物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主体,对于维系物质循环、净化水域生态环境十分关键,对于维持长江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中国可持续发展乃至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保护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有着深厚的保护长江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要深入探索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保护好生命长江、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会同发展改革、公安、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林业草原等部门和沿江省区市,开展了一系列生态资源保护修复工作。完善政策体系,出台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任务举措;强化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实施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积极推动野生种群重建恢复;分阶段施行禁捕,率先在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施行禁捕,推动长江干流、重要支流、湖泊等重点水域施行常年禁捕;加大禁渔执法力度,组织实施“中国渔政亮剑”行动,联合多部门执法力量组建长江渔政特编船队,严打“电毒炸”“绝户网”等违法行为;建立联合保护机制,与相关部委、三峡集团公司分别签署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协议和行动方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江保护。通过不懈努力,“政府主导、企业配合、全民参与、国际支持”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各方面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主动性显著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快速下降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据资源调查显示,2006年至2012年间长江江豚数量年下降速度为13.7%,近几年降幅显著减缓,种群数量维持基本稳定。重点水域常年禁捕后,资源修复效果明显,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一些地方的日常景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多年来开发利用的累积影响已达到甚至超过了长江生态系统的承载极限,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突出表现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受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河床地质、自然流径过程和水文情势等都被人为改变,大量水生生物栖息地被侵占或丧失原有功能;部分水域污染严重,受沿岸工业、生活污染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影响,长江部分江段水质下降,一些江河湖库富营养化严重,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重特大污染事故还时有发生;渔业资源显著下降,长江流域“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大幅下降,目前捕捞产量不足10万吨,已无法支撑近30万捕捞渔民的生计,少数不法人员竭泽而渔,出现资源越捕越少、生态越捕越糟、渔民越捕越穷的恶性循环;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流域内不少水生生物都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白鳍豚和白鲟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物种的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解决,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看待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工作,把其作为事关我国重要生态宝库安全、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一项大事要事来抓,坚决扭转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趋势,为保护和修复长江母亲河提供有力支撑。

二、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要有新思路新作为

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重大社会工程。《意见》明确了到2020年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实现恢复性增长、到2035年长江流域水域生态功能有效恢复的目标任务,从国家顶层设计高度确立了制度框架和措施体系,绘就了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总体蓝图。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和沿江省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办《意见》的部署安排,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模式,采取流域性、综合性治理修复措施,狠抓执法监管,充分调动国内外和社会各界力量,着力推动长江生态资源实现永续发展。重点将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的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水生生物对特定生境具有高度依赖性。长江流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江河湖泊已形成有机统一的空间布局。据专家分析,长江鲥鱼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水电站阻断其洄游通道,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教训。我们将加快启动实施长江水生生态重大修复性工程,重点修复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关键栖息地,严格规范重要生态环境区域的开发建设活动,保住重点物种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重点水域逐步实行常年禁渔期制度,让负载过度的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二是突出物种保护、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水生物种拯救行动。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动物,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标志性物种,现在野外种群数量都已岌岌可危。

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迁地保护行动,实施自然种群与栖息地就地保护工程,进一步加强长江水域网格化监测站点布局建设,努力重建恢复野外种群数量。同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重点突破物种人工繁育技术关口,有效避免现有物种灭绝风险。

三是兼顾生态修复保护和渔民生计保障,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面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全面衰退的现实,我们将加快推进重点水域渔民退捕上岸,通过资金奖补、就业扶持和强化社会保障等措施,解决好渔民生产生活问题,引导渔民顺利转产转业。同时,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健全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科学确定涉水工程生态影响补偿范围,规范补偿标准,并逐步加大对禁止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支持力度。

四是树立红线思维、留足生态空间,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执法监管。守好长江水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要加快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制修订,不断提高执法监管水平。我们将大力强化流域执法监管,加强执法队伍和装备设施建设,依法严厉打击严重破坏资源生态的犯罪行为,强化水域污染风险预警和防控,及时调查处理水域污染和环境破坏事故,严肃追究相关失职渎职责任。同时,在重点水域定期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健全联合执法机制,提升重点水域和交界水域管理效果。

五是强化支撑保障、加大保护投入,夯实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基础。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真刀真枪的实干。我们将推动设立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基金,健全多主体参与、多元化融资、精准化投入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支持长江流域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创新水生生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引导科研部门加快建设长江重要水生生物物种基因库和活体库,开展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提升物种资源保护、保存和恢复能力。同时,全面开展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的本底调查,建立水生生物资源资产台账,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三、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使命责任

奔流不息的长江,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滋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宝贵财富。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离不开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共同投入、共同行动,需要全体华夏儿女齐心协力、同向用力、持续发力。

希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大力推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希望长江流域各级党委、政府履行好保护生命长江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支撑保障,统筹开展好治理修复、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等工作,提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水生生物保护意识,推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保障。保护生命长江,需要建立健全流域性资源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希望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密切合作、同向用力,形成保护合力。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联合攻关,为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提供科技支撑。

希望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企业、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是长江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力量。希望企业积极主动承担起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社会责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坚守生态红线和资源环境承载底线,绝不能为眼前小利牺牲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希望各类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长江保护行动,共同推动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事业健康发展。希望新闻媒体积极开展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加强舆论监督,鼓励各类媒体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为长江保护鼓与呼,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让生命长江再现水清岸绿、鱼跃虾欢的美好景象,留住诗意栖居的绿水青山,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本文系作者在2018年11月3日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中国乡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