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乡网

热门关键词:  杏林镇  怀远县  莲花寺  请输入关键词  龙扬镇

40年艰苦奋斗绘就四川人民幸福生活新图景

2018-12-18 10:21 来源:四川日报

  多年以后,面对琳琅满目的美食,陈凯准会想起1995年父亲带他去成都第一家肯德基的那个下午。当时,吃“洋快餐”对于这个一家三口挤在不足40平方米房子里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奢侈。望着总府路天桥上长长的队伍,陈凯不知道9块9一份的汉堡加薯条该怎么吃,这顿因“期末考出了好成绩”而奖励的美食,让他感觉生活很幸福。

  幸福生活是什么?

  200多年前,清代诗人查为仁执笔写下:“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扼腕长叹丰富的精神生活远去,基本的物质需求让人困囿,于他而言,当年脱离世俗日常,阳春白雪的精神追求即是幸福。

  如果用“当年”与“而今”两个时间刻度来观察生活改变,改革开放40年来,川人经历了与查为仁正好相反的变迁。过去40年,川人每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仅够保障“柴米油盐酱醋茶”基本生活的两三百元一路飙升至两三万元,在吃得好、穿得暖、住得舒服的直观心理感受中,实现了物质生活的富裕。

  幸福生活仅限于此吗?

  1995年,下岗后的康倩,花1000多块钱买了4张桌子、十几个小板凳和4口吃串串的锅,在成都中道街口的一个坝子上摆起了摊摊。这位后来被称为成都“最牛串串”的创始人,那时还没有远大理想,只是觉得摆摊卖串串投资小也简单,“至少饿不死。”

  同一时期,在成都工程机械集团上游一家机械厂工作了10年的杨铿开始下海创业,这位后来的“四川地产领军人物”先后开过汽车配件厂,倒腾过大型电子电器市场开发,直到2002年,土地市场新规开启蓝光飞速发展时代,杨铿在谈及成功秘诀时常说:“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

  无论是草根创业逆袭,抑或是大佬激荡风云,个人成功,离不开时代助力。改革开放40年,给追求增添勇气,让奋斗成为可能。

  过去40年,四川经济总量实现了从百亿到千亿再到万亿,甚至逼近四万亿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1978年的261元到2017年的44651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每年不足40亿元跃升到3579.8亿元。在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中,川人靠奋斗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过去40年,曾经吃肯德基还是“图新鲜”,看电影还是“赶时髦”的四川,已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馆一站”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基本实现“县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四川城镇居民每花出去100元,就有7元用在文化消费上。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型中,川人靠奋斗完成了厚实的精神积累。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亦即幸福。

  切片

  全省公共图书馆达204个跃居全国第一

  12月15日,周六,早上不到9点,位于成都天府广场的四川省图书馆门前就已有市民静静地排队等待进入。

  2015年底,省图书馆从春熙路上的旧馆搬迁到这里,到馆人次、借阅数量等都有了几何级的增长。根据2018年发布的《四川省图书馆2017阅读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共接待读者近200万人次。

  不仅在省图,到图书馆过一个书香周末,在全省各地已成为常见的情景。40年来,四川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发展迅猛。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共图书馆已达204个,数量跃居全国第一。据统计数据显示,这一数量比1978年增加了147个。

  不仅如此,图书馆已从最初的借阅图书升级为一个个提供多元公共文化服务的综合体:不再需要办理读者证借书卡,而是一张身份证一卡搞定;不再需要挨个去翻阅,数字资源建设一键查询即可找到国内外图书馆收藏的海量资料和文献。同时,市民除了可在这里畅游图书文献海洋,还有参加艺术展览、公益讲座、艺术鉴赏会、少儿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如今的阅读环境真的太好了。”一位读者感叹。今年全省“全民阅读日”当天,成都创新推出的“城市阅读空间”项目正式启动,携手方所、言几又、新华文轩等全市20家书店共同打造图书馆分馆,由书店提供场地、图书馆提供图书,并结合读者群特点,开展不同类型的公益阅读活动,在更大范围、更多空间、更多时间让公共文化、阅读服务惠及更多市民。

  川人出国旅游从寥寥无几到年超160万人次

  12月16日,从业32年的涉外导游陈剑,正在家中梳理带团出境所需的相关材料,这是他数十年来最普通也最重要的日常。

  “最多的时候,我一年带团赴欧美就达17次。”陈剑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只有商务出差人士能够出境游,普通游客几乎没有机会。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出境游刚兴起时,他一年也就带团出去两三次。

  回望几十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四川在全国最早成立了旅游局、旅游学校,开辟了涉外旅游市场,成都锦江宾馆成为全川首家开始接待境外贵宾和游客的酒店

  境外旅游市场的加速开拓,不仅让很多的四川游客走出去,也让四川成为世界青睐的旅游地。

  “从东南亚、日韩到澳洲、欧美,这是40年来川客出境游的路线,而从都江堰、乐山大佛到九寨沟、剑门关,是境外游客来川选择景区的发展线。”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杨振之说,上世纪90年代初,大众旅游开始兴起;1999年,我国开启“黄金周”,旅游消费市场得到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2000年后,大众休闲游日益壮大,旅行社开始转型;2015年,度假式旅游在全省兴起并得以发展……

  记者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17年,全省通过旅行社组织出境的游客达到160余万人次,这还不包括选择自助游出行的散客。“川客出境,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新马泰港澳7日游’发展为全球度假式旅行。”杨振之说。

  (记者 罗之飏 吴梦琳 杨艺茂)



 



(责编:叶子 媛媛)

微信扫一扫,即刻分享!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