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江文胜 李冠佑 刘 磊 采访人:本报记者 高云才 郁静娴 稳中求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模式,优化生产技术措施,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对标全面小康的硬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稳住粮食生产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 春节刚过,华北的瑞雪飘了好几场。眼瞅着麦苗在春雪中露出的青绿,河北省霸州市东杨庄乡下坊村村民杜竹勤惦记着田间管理:“瑞雪兆丰年呀!去年小麦丰收,新麦开秤价格在1.15元左右,增产又增收呀!”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158亿斤,粮食再获丰收。这是我国继2012年起粮食产量第七个年头稳稳地站在1.2万亿斤以上,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盛赞中国粮食生产所取得的成就:“中国对世界做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养活了自己国家的人口。中国粮食产量实现大幅度的增长,让那些中国不能养活自己的预言彻底破产。” 粮食要稳,稳中求进,关键在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 稳政策,要强化制度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定完善扶持粮食生产政策举措,挖掘品种、技术、减灾等稳产增产能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发挥粮食主产区优势,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当前,农业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政策信号都在不断增强。国家继续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价保持基本稳定。国家完善了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强化了农业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 稳面积,要稳住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从目前全国农情调度情况看,粮食种植面积保持稳定。 稳产量,就是要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0.58亿亩 春雨,江南,绿油油的小麦起身了。在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镇沿江新村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大户陈沿耿说:“现在搞粮食功能区建设,配套设施上来了,粮食产量高了,质量有保障了,种粮收入年年增了。” 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就能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 藏粮于地,要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中央已经明确,今明两年每年都要完成80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要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两区”安排。据了解,今年要确保完成10.58亿亩划定任务,以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为重点,加大投入建设力度。 还要实施区域化整体建设。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藏粮于技,要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要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成果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完善人才评价和流动保障机制,落实兼职兼薪、成果权益分配政策。据了解,今年我国要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装备创制应用,开展四大粮食作物和11个特色作物良种联合攻关。 提质、向优、向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数量质量一起抓,产量产能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 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结构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要“一盘棋”,数量质量一起抓,产量产能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 首先,要牢牢把握提质导向,尽快实现从农业总量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坚持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唱响质量兴农和绿色兴农主旋律,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其次,要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合理把握好玉米去库存节奏,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多途径扩大种植面积。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据了解,今年种植结构调整重点是巩固玉米的调整成果,适当调减低质低效区水稻和小麦面积,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继续优化“镰刀弯”等玉米非优势产区作物结构,把玉米生产功能区、优势区产量提上去。加大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区井灌稻调减力度。东北地区要利用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轮作等手段,调动农民扩种大豆积极性。黄淮海地区要鼓励推行麦豆两熟轮作模式,西南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广玉米大豆间套作,发展优质食用大豆。 再者,要坚持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创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农业投入品减量,就是农业增效。据悉,今年我国将深入推进轮作休耕试点,规模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将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扩大到175个县,在100个县开展农膜回收示范行动,创设秸秆利用区域性补偿制度。
“天之覆者虽无所至,而地之所容者有限焉。”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正在成为中国粮食发展的新方位。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