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深处透射的神秘“闪光”
——探访曾经的亚洲最大“闪光-I”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
原标题:从乡村深处透射的神秘“闪光”
梓潼县玛瑙镇大埝村,“闪光一号”曾存放在这里。 记者李向雨摄
“看到那栋白色小楼了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闪光一号’所在地,据说当时造价达好几百万元。”4月19日,在距梓潼县城1小时车程的玛瑙镇大埝村,村支书张武带着记者拐进一条小路,穿过两条当年的警戒线,来到掩映在树林里的楼群中。
外面看起来平淡无奇的小楼,走进去却别有洞天。记者看到,在监控室等附属建筑中,白墙的下端全部漆成深绿色,墙上手写的工作指南等均保留着当年的风貌。尽管闲置多年,依然能从其厚达1.2米的墙壁中感受到不凡。
楼群内部有一间贯通至楼顶的巨大房间,高约10米左右,当年这里安装着一些大型设备。现在虽无法一睹其真容,但从这巨大的空间以及当年的运输记录中,不难想象其雄伟的身姿——从上海一路过来,因为火车装不下,只好走长江水运,再转嘉陵江,直到南充才上岸;考虑到公路宽度,不得不砍掉路两旁的一些大树,最后用一辆大拖车才将装备运到这里。
位于这座巨大房间中心的,就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闪光-I”强流脉冲电子束加速器,许多人也称其为“闪光一号”,主要是为进行核爆模拟和核武器的抗核加固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中科院院士胡仁宇的话来讲,就是“给核武器电子元器件做‘体检’的”。
据当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十所科研室钱民权回忆,“闪光一号”的建设得益于“两弹元勋”王淦昌的坚持,“因为核武器的结构坏不坏完全要X光来诊断。王淦昌对X光非常重视,一定要造出大X光机来,要用加速器作X光源,当时在北京就做了一台1兆伏加速器。”王淦昌看得更远,他提出要搞大闪光,能够模拟百万吨当量氢弹,搞抗核加固。提出初步指标后,经讨论,确定要建设兆伏加速器。后来在选址、经费上几经争取,在王淦昌的《无尽的追问》一书中记载,“从1976年开始设计,到以后的加工、安装、调试,我一直关心着这项工作,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他们艰苦奋斗了六七年,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作与支持下,终于在1981年建成了强流脉冲电子加速器,1983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鉴定。”
后来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名单有赖祖武、赵维晋等人,但王淦昌自己没要这个奖。在1983年3月15日,“闪光一号”6兆伏鉴定会后,各级领导、专家和科研人员一起拍了合影照,其中第一排坐有朱光亚、邓稼先、陈能宽等一批“两弹元勋”。据钱民权回忆,王淦昌坐在正中间。
1985年,这台设备又被成功改造为辐照效应和闪光X射线照相一器两用装置,符合国情,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张爱萍将军为此题词:“闪光、闪光,再放新光”。
虽然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大放“光芒”,但“闪光一号”在外界却非常低调,其旧址为公众所了解已经是2007年。从1993年开始,十所从玛瑙镇迁出,到1997年基本迁出。当年十所的房屋大部分以原本造价的10%卖给当地群众,但在十所旧址的深处,依然保留一处由武警部队驻守的基地,直到2007年才正式撤出。这时,外界才知道,十所最后撤出的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闪光一号”。记者祖明远
责编: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