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补贴有保障农户赔款“零天”到位——贵州省创新农业政策性保险观察本报记者刘久锋 “幸好有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不然我们损失更大了。”近日,在贵州省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试点理赔现场会上,开阳富硒茶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江冬才说。 今年,贵州春茶因“倒春寒”冻坏。不过得益于气象指数保险“天气越线即赔付”的原理,在损失还未大面积扩大之前,保险公司便对贵阳市37家茶企、合作社总计支付了526万元赔款。 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仅仅是贵州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的一个缩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步涛介绍,近年来,贵州省开展的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的险种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料作物、马铃薯和糖料作物等种植业保险,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等养殖业保险,公益林和商品林等森林保险。 “除了传统农作物,贵州省还大力发展茶叶、蓝莓、猕猴桃等地方特色作物产业,这些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为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步涛说。 “贵阳市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相继开展了省级政策性家禽、蔬菜保险;市级果树自然灾害(含大棚)保险,蔬菜、食用菌、家禽、鸡蛋、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山地茶叶气象指数保险;县级地方优势农产品保险等。截至2018年底,市级统筹险种蔬菜价格保险11.46万亩(次)、生猪价格保险41.6万头(次)、肉鸡价格保险1090万羽、食用菌20万棒、茶叶气象指数保险6.25万亩(次),兑现赔付3200余万元。”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玉荣说。 为了给这些产业系上“安全带”,贵州省鼓励支持各地因地制宜运用大数据技术和金融科技等手段探索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将传统保物化成本的损失保险向保市场风险的价格保险、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产值保险、收入保险、大数据保险等方向拓展。 与此同时,贵州省通过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贷款保证保险与农业保险联动机制,争取“农业保险+保险资金支农融资”业务在贵州省优先试点,不断满足广大农户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需求。 有中央或地方的补贴和支持,农民投保的积极性更高了。然而,农民最担心的仍然是理赔手续繁不繁琐,理赔款到手的速度快不快。 据了解,贵州省实行统一的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对种植业保险责任、养殖业保险责任、森林保险责任分别进行界定,各经办机构在签订保险合同时,不得对以上保险责任进行删减。各地和经办机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有利于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查勘定损工作标准,对定损办法、理赔起点、赔偿处理等具体问题予以规范,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24小时报案制度,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速度。 “保险产品设计‘傻瓜化’,破解农险复杂繁琐难题;保险产品开发科学化,破解农户不愿保、保险公司不敢保难题;投保流程规范化,破解投保程序无章、无序难题;理赔方式透明化,破解保险事故发生后定损和核实难题;赔付过程快捷化,破解保险兑现程序多、时间长难题。”彭玉荣说,贵阳市在推进农业保险工作中,以问题为导向,以“五化”破“五难”,建立“双托底”机制,助推整合发展。 锦泰保险公司是率先在贵州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业务的保险企业,2015年,该公司把贵州农产品市场风险纳入到了农险保障范围,填补了贵州农业保险的空白。截至今年4月,该公司累计为贵州蔬菜、生猪等提供市场风险保障达12亿元。 “价格保险、气象指数保险从信息收集到公布都由权威第三方处理,是否理赔、能够得到多少赔款,农户自己都一清二楚。当出险时,无需报案,保险理赔系统会根据价格跌幅自动触发理算,直接赔偿到户,让农户体验到零资料收取,‘零天’赔付到位。”锦泰保险公司负责人说。
“从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指数保险的主要险种,具有很大优势,能够推动保险业职能转变,由过去单纯注重风险治理转向更加促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在国家持续增强政策性补贴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上,未来我国农业保险需要市场去拉动发展。不难预见,随着农业保险与农业生产的逐步贴近,其与农民的距离一定会越来越近。”贵州省副省长吴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