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经查,袁仁国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十八大后仍不收手、不收捡。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钱色交易、利益交换”,称“五交”董事长
据贵州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贵州省纪委省监委对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原副书记、原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袁仁国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经查,袁仁国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将茅台酒经营权作为拉拢关系、利益交换的工具,进行政治攀附,捞取政治资本; 大搞权权、权钱交易,大肆为不法经销商违规从事茅台酒经营提供便利,严重破坏茅台酒营销环境; 大搞“家族式腐败”; 转移赃款赃物,与他人串供,对抗组织审查。 违反组织纪律,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 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非法获取巨额利益; 大搞权色、钱色交易。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涉嫌受贿犯罪。 袁仁国身为党员领导干部和贵州省重点国有企业负责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权当作个人和家族谋取私利的工具,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且在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性质十分恶劣,应予严肃处理。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等有关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会议、省监委委务会议研究并报省委批准,决定给予袁仁国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2018年5月,袁仁国不再担任茅台酒厂(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等职务;2019年5月,他被免去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政协委员资格。 袁仁国,男,汉族,1956年10月生,贵州仁怀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74年4月参加工作,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11月—1997年1月 贵州茅台酒厂党委委员、副厂长; 1997年1月—1998年5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 1998年5月—2004年8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兼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 2004年8月—2011年10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兼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年10月—2017年1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兼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7年1月—2018年2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贵州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2月—2018年5月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5月,不再担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 2019年5月,被免去贵州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职务,撤销政协委员资格。 相关链接>>>>>>>>>>>>>>>> 刚刚退休的袁仁国和他在茅台的20年 62岁的袁仁国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5月2日。那时他刚带着茅台从伦敦回来不久。在伦敦他与最终打败的对手帝亚吉欧CEO见面,希望将茅台酒带入英国主流市场。 四天后,茅台集团领导干部大会宣布,提名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为茅台集团董事长人选,董事长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程序办理。袁仁国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职务。 1998年刚接手茅台时,袁仁国就把竞争目标定在法国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世界顶尖洋酒商)和英国帝亚吉欧(Diageo,全球最大洋酒公司),即便那时的茅台连五粮液都没拿下。 接手后的20年,袁仁国时期的茅台营收一步步超过五粮液、波尔多、保乐力加。至2017年4月,茅台终于超过最初的竞争目标帝亚吉欧,成为全球市值第一酒类制造商。现在的茅台2017年营收582.18亿元,净利润270.79亿元,成为全国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 此时退出,如同某种意义上的功成名就。 关于离开原因,袁仁国向媒体表示是“年龄到了”。也有分析指在当上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按照央企及国企人事任免惯例,袁仁国也是时候卸任茅台董事长一职。 袁仁国20年前,从工厂最底层开始跻身管理层,带领茅台经历计划经济与经济危机,最终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酒类品牌。5月7日,袁仁国退休消息一出,资本市场上贵州茅台涨5.33%,市值增加逾443亿元。 “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讲话说不上有气势,个子也不是很高,那个年代的人普遍营养不好。”一位亲身接触过袁仁国的茅台员工这样描述他。 这和袁仁国的经历有关,1956年生于“国酒之都”贵州仁怀的袁仁国在18岁那年进了茅台厂。从背酒糟开始,先后做过供销、宣传、厂办主任、车间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厂长助理、副总经理,经历过不少基层岗位的活。 直到1998年,42岁的袁仁国出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出任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成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并同时兼任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茅台逐渐被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男人掌舵。 但袁仁国刚接手时的茅台并不像今天这般成功。 1998年的茅台正处于危难。一方面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冲击,一方面是茅台尚依赖计划经济的销售体制,产量由国家分配,企业自己的销售体系尚未建立。这个背景下,1998年大半年过去了,茅台两个季度的销售量加起来还不到700吨,当年全年的销售计划是2000吨,只完成30%。 袁仁国便是在这个时候上台担任总经理,他认为茅台当时急需市场化运作,立马在全厂招营销员。一个月后,茅台成立销售总公司,组建了茅台历史上第一支17人的销售队伍。 “茅台若要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空间,要唱好三首歌,一是唱好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每个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现在茅台酒厂也到了最危急的时候;二要唱好国际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三是唱好《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路在我们脚下。”那时的袁仁国在就职典礼上说。 打开市场的方法,一是瞄准名商场、名超市建好专柜,二是瞄准名酒店、名宾馆抓好促销、直销和终端消费。还要巩固原有老客户,并寻找真正有实力也有长期合作意识的经销商。同时对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进行清理整顿,对长期经营不善、形象较差、经营侵犯茅台酒知识产权产品的专卖店和专柜给予清理取缔。 袁仁国给的时间是两个月,“多苦多累、流血流汗不要讲,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 他自己也成为最大的销售员,摆上家宴,请来糖酒公司的领导喝“患难酒”,希望他们在这条最大的销售渠道上多想办法。在各地举办的白酒研讨会、订货会和名家诗会上。袁仁国把茅台压箱底的30年、50年、80年陈酿拿出来,用来吸引眼球。遇到有客人的机会,凡是去的人袁仁国都会去敬一杯茅台酒,“消费者、经销商,每次十桌以上。” 他给茅台编的六不口诀中,似乎记录了这段身体力行喝茅台的日子,“中午喝了,下午上班不误事。喝醉了,睡一觉就好。” 二十年后,袁仁国在“茅台营销二十年”大会现场上,这样总结当时的努力的成果: 经销商队伍从1998年146家,发展到现国内经销商、专卖店等客户2000多家,营销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和30%以上的县级城市。海外代理商104家,市场覆盖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营销队伍大发展,公司销售人员从17人发展到553人,在全国成立了31个省区,加上经销商营销人员近2万多人。 茅台的另一个挑战,是内地整治“三公消费”。 2012年12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开始整治官场作风,明确出台禁止公务人员铺张浪费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茅台的股价随即应声下跌。 在这场整治之中,被誉为“国酒”的茅台,2013年股价大幅缩水超过30%。 袁仁国透露,2012年以前,茅台酒直接公务消费的占比大约在15%,加上经销商的部分,直接和间接的公务消费大概超过30%。这个数字与当时市场上普遍猜测的公务消费至少占茅台销量的70%相差较大,但仍能看出此前茅台对公务消费的依赖。 而此之前的2008年次贷危机和行业不健康发展,已经给茅台带来压力。彼时的茅台即面对当时白酒行业普遍的产能过剩、竞争过度、广告过滥的矛盾,又面对最重要销售渠道的萎缩。 袁仁国这次的打法十分清晰:从以往主打公务消费市场,转战商务消费、个人消费及休闲消费市场。 但转战场是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这意味着发展思路、营销策略、管理模式、渠道和产品结构的全面变动。这的确是次漫长的调整,许多战略基本都持续到了今天。 在产品结构上,当时的袁仁国要求统筹考虑高端、商务、大众、年轻人等消费市场,开发多品种、多规格的茅台酒产品。 茅台被分为15 年、30 年、50 年、80 年多个年份。2000元以上的定位是奢侈品,1000元以下的是普通茅台,并制定1个世界级品牌茅台加与若干重点系列酒同时发展的策略,以此完善产品组合。而去年,袁仁国也多次表示要发展新兴酒类业务,扶持葡萄酒、保健酒、利口酒,把茅台保健酒打造为中国一线品牌,被视作是茅台完善产品结构的延续。 去年重点推进的茅台云商项目,也是茅台最初向大众市场转型的策略延续。袁仁国提出建设云商平台,整合电子商务、自营店、经销商等线上线下资源,搞好“智慧营销”。而去年,茅台云商全面启用,为茅台新零售发展,大数据分析市场打下基础,促使渠道扁平化发展。 国际化策略也是早就定好了的。在2015年茅台获“巴拿马金奖百年”的契机,袁仁国便表示要开展海外庆典推广活动,加快对国际新兴市场的开发。而卸任前的最后一个任务,便是袁仁国带着茅台去伦敦,继续茅台的国际扩展之路。 主业之外,2012年以来,茅台企业规模也大幅扩展,目前茅台已发展拥有全资、控股和参股公司100多家,涉足产业包括白酒、保健酒、葡萄酒、证券、保险、银行、文化旅游、教育、房地产、生态农业及白酒上下游产业等。 这些都需要袁仁国等茅台最高层一一巡视,而袁仁国又是铁锨把、扫帚把大了,车间的澡堂、厕所配备有问题了都要做好记录督促解决的人。 茅台工作人员笑称,“这么多子公司,一个公司来一天,一个季度就过去了。” 转型的成果很快显现。股价自2014年1月初触底以来,截至3月反弹幅度已超过40%。2016年,茅台的公务消费已经降到了1%以下。 根据袁仁国在2016年提出的计划,茅台希望在2020集团的销售收入突破一千亿。而2016年的总营业额才到388.62亿元,意味着4年内业绩要升三倍。 但提出这种看起来略不切实际的目标,一直是袁仁国的标志。 他刚接手时,茅台酒的年销售收入才只有12亿时,他只是听中国商业协会的成员说法国波尔多整个地区的销售收入大概有一百多亿人民币,便决定茅台一定要超过法国的波尔多。而到2008年,茅台真的完成了这个目标。 按照袁仁国的设想,茅台将在复杂又全面的集团策略下完成2020目标。但没想到2017年市场的疯狂,提前给茅台设下考验。 2016年中开始,茅台供货出现紧张,价格逐步飙升。 2017年情况愈发严重,缺货几乎成为全年关键词,终端零售价一路飙升,最夸张时原价1000出头的53度飞天涨至2000元以上,串货、假货、捂货惜售等现象频发,市场甚至出现茅台空酒瓶回收热,回收价每个能高达四五百元。 市场濒临失控,袁仁国的名字也三天两头出现在各种报道上,照片中眉头紧锁。 这样的情景如同2010年茅台价格失控现象重演,那时茅台的市场价也一度飙升至2000元以上,因集团管控不力,短短几年后,茅台便跌至出厂价,整整四年才回归常态。 为避免历史重演,这一次袁仁国的控价手腕十分严厉。定下1299元价格红线(2018年转为1499元),各级子公司和经销商必须按价销售,违者扣除合同履约保证金、扣减计划供货量或直接解除合同。同时在旺季采取提高投放量,身份证登记限量供应等措施。 在更为扁平的云商平台,茅台更是在8月下达行政命令,要求2017年年底所有经销商开启云商平台,并至少将30%的年度剩余计划(2018年改为40%),通过云商平台直面消费者销售。超过者奖励,未达到者扣除下一年合同计划量。 据当时一位参与此过程经销商称,茅台的经销商大多为中老年人,登陆云商平台要求操作界面复杂的手机app,很多人学不会。而且经销商接触的熟客较多,已经有了习惯的联络方式,强制将售卖方式转向云商平台需要一定时间。而实际上,袁仁国管控下的茅台通过计划量控制经销商售卖行为,或只上调出厂价,禁止上调零售价等行为,也引发过不少经销商的抱怨。 2018年,茅台涨价缺货情况的确有所缓解。 这种严格也持续到公司内部,袁仁国承认公司里的人对他的确是又怕又敬,”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设立规章制度都是为了企业好,“袁仁国曾向媒体解释,“至于在过程中,要求严一点,我觉得有的员工当时理解,有的员工当时不理解,但是随着企业越来越好,他就会理解。” 在去年12月的袁仁国任内最后一次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他从营销业绩、战略、网络、品牌形象等10个方面做出对茅台营销工作20年的总结。并提出对经销商和集团未来工作的要求。 在场有超过1000名来自全国31个省份的经销商,当时公众甚至大多数员工还未知道他要退休。会议开始前,袁仁国和管理层在入口亲自迎接经销商。 他在那次会上这样总结了20多年的营销工作,“1998年,茅台组建了历史上第一支营销队伍,真正参与市场博弈。茅台步入了市场化建设之路20年,置身中国经济跨越和变革历程中,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站到市场经济的舞台中央……” 20年,差不多10分钟就说完了。 茅台掌门袁仁国二三事:喜欢请文化界贤达做客 从这个角度解读,市场对担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三权合一的李保芳可谓欢迎之至,但是一位将公司带大的创业老将正值“壮年”离去,会令不少人唏嘘不已。 投资者或许认为贵州茅台有牢固的护城河,不管在谁手里,都将稳步向前。而一直压低终端价格、大力惩罚经销商的袁仁国走后,有望让贵州茅台放松对终端的控制,茅台酒将会更贵,利润更加丰厚。 现在贵州茅台被认为是一种独特资源,有独特的地理环境、酿造工艺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观念根深蒂固,酒的制造成本微乎其微,喝的是口味,更是一种感觉和文化。然而贵州茅台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地位,这样的地位都有赖于公司上下特别是管理者打造。 在高端酒领域,很长一段时间贵州茅台不敌五粮液。1998年时53度飞天茅台单价200块左右,比五粮液便宜几十块,传统的“八大名酒”有七家已登路资本市场,更有水井坊、国窖1573等品牌崛起。这一年,贵州茅台定下2000吨的销售任务,但在山西朔州爆出假酒案后,7月过去只卖出700吨。 这一年后发生的事情非常关键,此后贵州茅台开始赶超之路,最终一骑绝尘,将主要竞争对手五粮液远远甩在后面。 当年贵州茅台掌门人季克良决定改革销售方式,让袁仁国担当销售总经理,袁仁国在全厂招募了17个敢打敢拼的年轻人奔赴销售第一线,立下销售目标军令状,拉来糖酒公司领导喝起“患难酒”,希望他们在这条最大的销售渠道上多想办法,帮茅台渡过难关。在各地大办白酒研讨会、订货会和名家诗会等促销活动。他还把茅台30年、50年、80年陈酿拿出来,很快在地方市场上引发轰动。当年成功完成销售目标。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可以理解贵州茅台之后的营销行为,善于抓住细分市场,制造市场热点,比如推出生肖酒、给大公司推出定制酒等。 这一年贵州茅台完成股份制改造,季克良将股份公司董事长的重担交给了袁仁国,从此开启了茅台的全新时代。2001年,贵州茅台成功上市,耗费2亿在赤水河边搞了一整套供水工程,确保茅台未来大幅扩产,照样不缺水;二是大规模征集农地,全面推广高粱有机种植。茅台酒和系列酒年去年销量分别完成3万吨左右,就是这种扩产持续不断的结果。 袁仁国喜欢请文化界贤达做客,从上到下的渗透,将高端客户圈住后,能影响整个市场的消费倾向。贵州茅台已经奢侈品化,奢侈品的价格完全在于品牌附加值,产品质量重要,更重要的是商业运作,能网罗社会精英群体,就能把茅台的文化品位和品牌价值做上去。 现在大家都觉得贵州茅台有很强的政策支持,其实有资源的企业还很多,而多数企业并没做好。贵州茅台消费群体中,军队和政府商务接待一度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客户不是为了支持贵州茅台,而是因为他们需要贵州茅台以彰显宴席规格。如果贵州茅台是由于得到政府机构商务消费支持而做大,那么就应该在政府打击该行为时一蹶不振,事实证明贵州茅台的品牌能力,已足以让其平滑度过危机,迎来新的消费群体。 李保芳2015年即已担任茅台集团高管,贵州茅台这两年业绩业绩非常好,被当做他能力的证明,其实观察还应该放得更长远,正如之前所述,贵州茅台已筑有护城河,业绩会惯性向前。(证券时报:余胜良) 袁仁国卸任茅台董事长 “晚节不保”还是“功成身退”? “在当下,我们要唱好三首歌,第一首《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切要靠我们自己,第二首是《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茅台公司眼下就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团结、拼搏才有活路,第三首歌是《敢问路在何方》,纵然脚下有千难万险,我们也要探索出一条自救发展的新路来。” 1998年7月,袁仁国第一次以总经理身份公开亮相。 这是茅台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期,酒厂门可罗雀。时值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国内白酒行业受到冲击,又有一些厂家受暴利驱使造假不止,年初的山西朔州毒酒案让白酒行业深受其害,人们无不谈酒色变。茅台制定的2000吨销售目标,在袁仁国被推上领导岗位时,只销售了700吨。 把袁仁国推上领导岗位的是一代国酒大师、原茅台酒厂厂长季克良,他认为这个年轻人“敢想敢干,有闯劲儿”,希望他能在茅台危机时力挽狂澜。 袁仁国不负众望,接下来5个月,他精选了17名营销人员组成了一支敢死队,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白酒统一由省糖酒公司销售的惯例,完成了剩余1300吨的销售任务。 1998年底,茅台销售、利税都创出新高,同年,股份制改造完成后,季克良将股份公司董事长的重担也交给了他。自那时起,袁仁国已经成为众人心中顺理成章的接班人。 时间悄然过去20年。 5月6日晚间,市场传出消息,袁仁国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职务,接替他的是比其小两岁的李保芳。交接完成后,“空降兵”李保芳将在茅台集团身兼三职,集党委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于一身。 至此,袁仁国已在茅台工作43年,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18年,担任集团董事长8年。期间,袁仁国带领茅台集团从贵州山区一家小作坊企业,发展成为贵州省支柱企业、全国股价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 袁仁国1956年出生于仁怀市,1975年以知青身份进入茅台酒厂,从最基层的制酒工开始干起。那时候袁仁国每天的工作是起糟、运糟、酒醅入窖,当年的艰辛依旧历历在目,“制酒工、制曲工是很累的,当时还没有机械化,我们要自己背糟子爬到梯子上去。糟子很滑,一不小心就会从梯子上摔下来。”夏天时,他们还不得不顶着40℃的高温工作,汗流浃背。袁仁国观察到每年都有一批特别监制的茅台酒调拨到北京,严肃而神秘,他向人打听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爱喝的酒,茅台自此在袁仁国心中多了一份神圣。 袁仁国是老书记邹开良故旧的儿子。1978年高考时,因未达到录取分数线,袁仁国必须继续留在厂里工作。为了酒厂发展,邹开良把他和一批同事送到了贵州工学院学习。邹开良这样介绍袁仁国,“这小伙子聪明,文字功底也不错,我和他爸认识,知根知底,我把他安排在车间观察一年后,调他到供销科当科员,又调他到厂办当副主任,后来我又派他去三车间当主任,目的是放在实践中锻炼他,培养他的实际工作能力,下去以后他敢想敢干,有股闯劲,干得不错,我又提他当厂长、助理、副厂长。” 袁仁国在家中六兄弟中排行老二,因为做事风风火火又心细如发被人称为“袁二哥”。 贵州茅台由1951年茅台镇上的三家私人酒坊合并而来,因开国元勋钟爱而被贴上“国酒”、“政治酒”的标签。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原子弹实验成功、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等新中国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它的见证。 让邹开良刮目相看的有一事。1989年顶着“国酒”光环的茅台酒厂因为作坊式生产没有通过“国家一级企业”参评。年轻气盛的袁仁国向邹开良主动请缨,去北京“讨公道”。他找到国务院工业办一位司长陈情,“日本、欧洲的技术多先进,茅台却谁也仿不了。这说明,茅台的标准比国际标准更高,世界上只有一家茅台。”这番说辞成功为茅台挽回了荣誉。 因产量有限,上世纪茅台酒基本处于计划配给状态,虽有“国酒”之名,在经营和效益方面,茅台一度乏善可陈。据《财新》报道,与主要竞争对手五粮液相比,茅台酒销售渠道单一,产品种类单一,定价策略单一,在产量、销售额、增长速度、产品售价和市场占有率上均落于下风。茅台一直陷在不断平衡计划时代遗留的惯性需求以及全新市场化需求的过程中。 直到1998年袁仁国担任总经理时,茅台市场占有率0.01%,产量5000吨,在全国名酒中仅仅位列第11位。此时的茅台也只有一个主打品牌,即为53°飞天茅台。42岁的袁仁国从上任第一天起就立志将茅台做大做强。 2001年8月,茅台酒股份公司成功上市。袁仁国此时担任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任股份公司董事长。拿到钱后的袁仁国没有大量并购扩张,而是启动了一系列技改、扩建、包装、贮存工程,两年后,茅台产量突破一万吨。2005年,随着股价持续攀升,茅台成为沪深两市白酒行业的第一牛股,净利润超过全国白酒之冠五粮液。 袁仁国完成了茅台历史上这次跨时代意义的超越。 作为贵州省属企业,茅台高管由省委组织部任命。由于茅台的特殊工艺以及地理位置,公司员工主要以当地人为主,一家三代或四代在此工作者屡见不鲜,茅台高管也主要由怀仁本地人或从基层干部中产生,公司高管也是“有能耐者”的必争之地。2004年8月,贵州省委任命袁仁国为茅台集团党委书记,在茅台权力系统中,这一职位意味着茅台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 袁仁国一方面扩大企业规模,一方面保持发展速度,一方面保持传统,一方面寻找最大化品牌声望的方法。2010年茅台迎来两个新的变化:茅台营业收入突破百亿;一瓶53°飞天茅台售价超过千元。茅台自此进入奢侈品行列。 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11年10月,袁仁国接任季克良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2013年,“八项规定”让白酒行业再次陷入低迷。茅台市值蒸发35%,53°飞天茅台的零售价从2000元降到800元。看到下游经销商降价销售,袁仁国大动肝火,死扛着也要“保价”,试图维持住茅台的高端形象。他的死命令是,经销商必须力挺茅台价格,谁低就取缔谁。 与维持市场估值同时进行的还有其他方面的战略调整,比如培育大众消费和商务消费,抢占二三线白酒市场,如何与普通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是那时袁仁国经常思考的问题。 早在2009年,袁仁国等人联袂发起北京国酒茅台文化研究会,简称“茅台会”。消息称,江南会、岭南会、浦江会、日本会、台湾会等都是在“茅台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茅台会”首届理事会副理事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一直以来,茅台的朋友圈里都有马云的身影。2016年,袁仁国找到马云签订了大数据《战略合作备忘录》,马云在签约仪式上现舀现喝,连呼“好酒”。 在袁仁国看来,白酒拥抱电商是绕不过去的坎儿。早在2000年茅台股份上市时,袁仁国就搭建了一个叫做“茅台电商”的网络,2010年在其官网推出茅台商城。2016年,在天猫上线“茅台云商”,试水电子商务。2017年双十一之前,刘强东造访茅台,从袁仁国手中接过定制酒,一周后,袁仁国回访京东,双方达成深度合作。由于电商价格透明,可以更好地让利于民,茅台主力消费人群逐渐从“三公”消费转向普通消费者。 伴随茅台撕下政治标签、回归白酒本质,接下来四年,茅台市值一飞冲天。2017年4月,茅台以5000多亿市值超越全球烈酒冠军帝亚吉欧成为“世界酒王”。2018年1月,茅台以超万亿市值超越LVMH,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奢侈品集团。 因为与权力以及计划经济的颇多渊源,茅台一度成为公款吃喝的代名词。袁仁国曾说,“没有哪个商品像茅台这样,跟政治如此紧密。茅台在国家政治和外交生活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中化集团总经理蔡希有、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湖南岳阳副市长陈四海等腐败官员落马都被曝出涉及茅台酒有关的故事。茅台历史上,也曾有因涉嫌受贿被带走调查的高管。《财新》曾经调查发现,多家茅台专卖店的经营者,都有政府官员和茅台内部员工的背景。 今年4月,《华夏时报》、《网易财经》、《京华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茅台涉嫌财务造假,如果消息坐实,袁仁国等高管都将面临严厉处罚。至于袁仁国“晚节不保”还是“功成身退”,相信时间终会给出它的裁判。商业人物(ID:biz-leaders)作者:于静 茅台袁仁国时代的股市表现:创A股神话,也历经三次跌停 这意味着,这位1975年进入贵州茅台酒厂,2000年10月担任贵州茅台董事长,执掌茅台17年的袁仁国时代谢幕。截止昨天收盘,贵州茅台市值8770.4亿,股价698.17元,大涨5.33%。 来源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1998年7月,袁仁国首次以茅台集团总经理身份亮相,而茅台刚在两年前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袁仁国一上任就面临着巨大的难题。这一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国内白酒行业呈现一片混乱景象,假酒毒酒案时有发生,整个市场环境可谓恶劣。 除了外部环境困扰外,茅台内部制定了2000吨销售目标,但在袁仁国上任前仅销售了700吨,他面临着销售1300吨的任务。 “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过客;但茅台历史上,我们不能当过客。如今企业有难,只能唱好三首歌:一是《国际歌》,从来没有救世主;二是《国歌》,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三是《西游记》主题歌,路就在脚下。”资料显示,这是袁仁国在市场营销动员时所述,他牵头组建了一支17人的“营销特种部队”。 最终,他不负众望,将茅台史上的第一支营销队伍撒向全国,布建营销网点,投入到市场销售一线,如期完成销售任务。并且,全年销售比上年增长13%,利税增长7.7%,工业总产值增长13.5%,产品合格率增长0.2%,创历史最好水平。 也是在这一年,股份制改造完成,茅台集团兼并习酒,进入浓香型领域,开始推行酒业相关多元化战略,确立了企业发展战略:“一品为主,多品开发,做好酒文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走出酒天地”。 2000年,袁仁国出任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次年7月,袁仁国带领贵州茅台正式登陆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0519。 当年,茅台营收16.18亿,净利润3.28亿,而2017年,茅台集团已经实现销售收入764亿、利润总额403亿;茅台酒股份公司实现营收582.18亿、净利润270.79亿。 在上市后,茅台曾被封为“A股神话”,不过它也曾经历过三次跌停。 2007年出现两次跌停,分别在2月27日与年10月24日,前一次被称为“黑色227”,后一次为因乌龙指事件出现瞬间跌停。 第三次跌停出现在2013年9月2日,创下茅台上市13年来最大跌幅,最终收盘报151.92元,下跌9.99%,单日市值损失高达175亿元。 造成跌停的原因与业绩相关。贵州茅台发布的2013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利润增幅只有3.61%,创下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的增幅新低;货币资金为182.75亿元,环比减少17.17%,也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此外,茅台预收账款延续了一季度下滑颓势。预收款项余额为8.35亿元,相对年初50.91亿元的金额,大幅下挫83.6%。茅台方面表示,预收账款减少主要是由于经销商预付的货款减少所致。 跌停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有与当时国家对中国石油的反腐败调查有关,有市场人士认为,反腐深入会造成对高端白酒销量的影响。 同时,自2012年八项规定颁布后,国内白酒行业出现微妙的变化,政务市场对高端白酒行业不小,茅台需要进行转变。 此后,袁仁国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茅台经历了从“政务市场”到“商务市场”的转变,通过更加多元、放低姿态的打法重新布局,度过了行业低谷期。 行业经过3年调整期后开始回暖,贵州茅台股价一路飙升,并在2016年12月8日创下历史最高价340元/股。但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禁酒令”频频升级,一度被认为将再度影响白酒行业走势。 实际上,在2016年3月,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曾公开表态,茅台酒公务消费已降至1%,茅台目标消费群体已瞄准为庞大的中产阶级,持续推动消费转型。 这反映了白酒行业已经不再依赖三公消费,茅台也完成了历史级的转型挑战,走向大众化。 如今,执掌茅台17年的袁仁国卸任,有媒体测算目前股价较发行价涨幅达150倍,在李保芳即将接任董事长一职后,虽然当天股价大涨超5个点,但茅台能否应对新的挑战,A股神话能否继续延续依然是个未知数。 来源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