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委社会工委针对调研情况提出第二批10项立行立改事项 解决群众关切 北京将完善“死亡人口信息库” 简化专项救助申请材料、推动解决京籍特殊空巢老人出售家庭唯一住房后户口迁移落户、优化调整街道规模……为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推动检视问题、整改问题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细里走,北京市委社工委针对近期开展的调查研究情况,进一步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社会动员、社会服务等六个领域,研究提出第二批10项立行立改事项及措施,解决群众关切。 设集体户口解决特殊家庭老人落户问题 有京籍老年人向相关部门写信反映,出售名下唯一住房入住养老机构后,户口落户难以解决。对此,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将在今年9月底之前与市公安局细化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户办理流程。各区将确定一所公办养老机构设立单位集体户,用于解决特殊家庭老年人落户难题。特殊家庭老年人出售名下唯一住房入住养老机构的,可以持出售住房合同或协议、身份证、户口本,在本人户籍所在区的区属公办养老机构集体户申请落户。 公办养老机构集体户协调具有代理资质的社会组织出具介绍信,由申请人持介绍信到区属公办养老机构所在地辖区派出所办理落户事宜。 社区以轮班调休等形式全响应服务居民 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服务将更加全面、精细化。目前本市社区服务的实施主体主要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上述社区基层组织的上班时间与居民群众上班时间基本重合,因此居民到社区办事需向工作场所请假,造成不便。 对此,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将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各社区全响应服务制的通知》,推动全市社区结合实际,以适应群众需求为目标,调整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一是通过设置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和各班次工作人数,安排好公休时间和节假日工作值班,以轮班、调休、预约、上门服务等形式不间断、全响应服务社区居民。二是全面开放社区各类公共服务场所,方便居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和开展沟通交流。三是建立投诉监督机制,将全响应工作制与社区工作者考核评议挂钩,激励社区干部主动担当作为,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建全市死亡人口信息库让群众少跑腿 在专项社会事务领域,本市已建的殡葬信息系统仍采用数据直报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殡葬管理信息化市区各自为政,数据不统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未来本市将继续推进殡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11月底之前实现全市火化数据在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 首先就要健全完善全市统一的殡葬管理信息系统,统筹建立全市死亡人口信息库,汇集民政、卫健、公安、民委、高法等部门死亡相关信息,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北京市居民死亡信息库管理使用办法》。目前本市已经搜集存储了280.82万条死亡数据,以2004年来的死亡数据为主。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的相关信息可以直接比照这个死亡数据库,到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事项时可以直接从库中调取,而不用再去跑腿开证明,方便群众办事。 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调整街道规模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聚居区域和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标准没有反映出人口密度对管理工作量的影响,造成街道之间工作量差异较大,难以适应城市管理精细化的需要,应进行调整。比如北京区域面积最小的是房山区星城街道,只有0.8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门头沟大台街道有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最少的是房山区新镇街道仅有9000人,而人口最多的海淀区学院路则有超过23万人。
对此,根据全市街道工作会议精神,以“管得住、管得好”为原则,考虑辖区内常住人口密度及功能,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正在起草关于调整街道规模标准的有关文件草案,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批准后,推动全市街道规模优化调整。(记者 蒋若静)
责编:玉玲
|